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自我修养与自我创新:晚年福柯的主体/自我观论文

自我修养与自我创新:晚年福柯的主体/自我观

作者:黄瑞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5-29


  ?自我:建构的/发明的或本质的/发现的 

  ?在福柯后期的观念里,不仅生活要像艺术品那样来精心创造,现代人的自我也要如此: 

  他把比最恐怖的宗教更为专制的一种纪律强加在自己身上,使他的身体、他的行为、他的感觉及热情、他的存在本身都成为一件艺术品。对波特莱尔而言,现代人不是要去发现他的自我、他的秘密、隐藏的真理,而是要去发明他的自我、创造自我。(1984:41-42,强调为引者所加) 

  ?福柯这一段话虽然是针对波特莱尔的现代观,却也是表达他自己的想法。生活或存在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自我也不应一成不变,人应不断寻求摆脱过去的自我,发明或创造新的自我。由此看出他求新求变的强烈企图。 

  ?再者,福柯主张自我是个人建构出来的,而且不断地再建构,而不是存在于个人内在的一种不变的本质,有待个人去发现、去认知。上引文中的“所以他不是要发现他的自我、他的秘密、隐藏的真理,而是要发明他的自我、创造自我”,就是反对自我的一种本质论,而主张一种建构论。 

  ?他在1982年和同性恋行动主义者会谈时说: 

  ?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关系,不是同一的关系,而必须是分化的关系、创造的关系、创新的关系。保持相同真是沉闷!(Miller,1993:256) 

  ?他在《知识考古学》中也说: 

  ?不要问我是谁,也不要要求我维持一致(相同),把这个问题留给我们的官僚及警察,监督我们的文章是否合乎规矩。(引自Foucault,1988b:ix) 

  ?一般谈自我总是和认同或同一(identity)联系在一起,所谓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这预设了自我必须是自相一致、自我同一的,否则就是病态的,如精神分裂、双重人格等,或者是自相矛盾的。这个概念排除了自我中有非同一(non-identity)或矛盾的可能性,这个概念不但使自我趋于单调,也使自我流于静态。对福柯而言则相反,认为非同一或变化是有益的,自我不但能够且应该不断求变求新,这是一种流动不居的自我,和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似乎有某种的对应。他倡言的自我修养及生存美学都是强调人对自我的创新及改变。当他被问到他究竟是“哲学家”、“史学家”、“结构主义者”抑或“马克思主义者”时,他答道:?我不觉得必须确切知道我是谁。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兴趣是成为你当初所不是的另外一个人。假若你开始撰写一本书时,你就知道最后你将会说什么,你认为你会有勇气去写这一本书吗?对于写作和对于爱情关系是如此,对于生活也是如此。这种游戏之所以值得,乃由于我们不知道结局是什么。(1988a:9) 

  ?福柯所讲的现代性及现代自我的特质,如断裂性、建构性、非同一性,其实就是一般所谓的后现代性。现代性强调集中化、总体化、连续性、同一性,后现代性则反其道而行,强调去中心化(decentration)、多元化、在地化、非同一性。当然这只是概念上的划分。 

  ?福柯提出的发明自我,及其所蕴含的多元自我,在现代网络科技上获得某种实现。在网络上一个人可以创造多个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身份或自我,如一个身份是男性,另一个是女性;或者一个是温和的,另一个是比较有侵略性、攻击性的。网络上的身份完全是建构出来的,根本没有所谓内在本质或秘密可言。 

  ?性极限体验与自我福柯自言他的研究的动力来自好奇心,具有某种程度的顽强性,而且使一个人能不断超越他的自我的一种好奇心。 

  ?至于我的动机,十分简单。在某些人看来,我希望它自身是充分的,那就是好奇心,而且是唯一值得我坚持不懈地去实践的好奇心。不过,这种好奇心不是去吸收适合认识的东西,而是使得自我超越得以可能。(1985:8,强调为引者所加) 

  ?他很重视体验,体验可说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基本的认识论范畴,也是串连他的生命、死亡、工作三者的关键。他曾经给“体验”一个简短的定义:一种能够且必须被思考的存有形式,一种经由“真理游戏”而被历史性地构成的形式。(1985:6-7) 

  ?在体验之中他尤其重视所谓的“极限体验”(limit experiences),借着极端强烈的经验(愉悦、痛苦……),产生所谓的“越界”(transgression)的经验或行为,试图来突破既存的范畴或分类,进而改变自我(认识、感觉等等)。换言之,极限体验即在现有知识( conventional bodies ofknowledge)界线之上或之外的体验。在他的思想中,体验与知识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体验乃是可以窥见或瞥见论述(discourse)之外且可以试图逃出论述的地方。而制度则继续阻止这种企图。(Brown,2000:5) 

  ?他抽鸦片、吃迷幻药(LSD),追求某种极限体验;他到旧金山同性恋澡堂,着迷于S/M16, 追求一种性爱的极限体验;一九六八年他参与学生运动和警察面对面冲突,追求一种政治的极限体验。这些体验和极限体验和他的思想的原创性关系密切。上述的意思及关系可图示如下: 

  ? 

  ?福柯曾赞扬迷幻药,说它们“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快感”,可以突破我们对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快感的理解的界线。迷幻药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份了,是人们“发明”快感的方法;他也赞扬S/M的性爱实践用我们身体的陌生部份--透过身体的性爱化和权力的性爱化--创造或发明性快感的新的可能性。(1997:165)S/M其实是透过游戏把性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权力可以刺激性欲、增加快感。他认为S/M之所以有趣,因为是一种策略性关系,但总是流动不居的。固然有角色存在,不过这些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在开始时当奴隶的人,常常在结束时变成了主人,而在开始时当主人的人,在结束时却变成了奴隶。再说,即使各角色被固定下来了,这也只是一场游戏:不是发生了犯规,就是达成了协议,这使他们意识到某些界线。(同上:169)他赞扬S/M是“一种创造(creation)、一种创造性的事业(creative ente rprise)”。(同上:165) 

  他还赞扬了旧金山的同性恋澡堂,说这种设施为人们“接触陌生的肉体”提供了便利。“你在那里与人会面时,彼此都只是一具肉体,一具供相互结合、产生快感的肉体。你不再被囚禁在你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过去、自己的身份里了”(引自Miller,1993:264)。和S/M对比之下,同性恋澡堂里展开的“游戏”完全不同--那是不可预测的、匿名的、随意的。他觉得遗憾的是,在异性恋那里还不存在这种性爱体验场所(同上)。 

  ?这些都是他肉体上或性实践上的极限体验,而他的性极限体验对他的精神生活具有重大意义(Miller,1993:449)。他的性极限体验和他的思想上的原创性以及精神上的反叛性有密切关联,极限体验能帮助人跨越一些约定俗成的范畴或界线(越界),而这正是思想原创性不可或缺的。他借着肉体上的极端愉悦与/或极端痛苦的体验,试图来抓住“真理”,突破知识范畴或界线,以改变/超越自我。真正了解了“真理”,就会改变了自我,并创造某种根本不存在的、我们一无所知的东西,即一种具有不同的灵魂和不同肉体的不同的人,一种极新极美的人。 

  ?探索“真理”是需要勇气的,这也正是康德说的启蒙座右铭“敢于去认识!”(Dare to kn ow!)所要表达的。 

  ?探索“真理”是冒险的事业,其结果可能是自我改变(改变到哪里?)、死亡或自杀。“假若我知道真理,我将会被改变。或许我将被拯救,或许我将死去,但我想那对我而言,无论如何是一样的”(Foucault,1988b:14)。而改变到哪里也是一种冒险,这是人性的试验,“人需要自己最邪恶的一面,以便实现自己最善良的一面”(引自Miller,1993:346)。“从存在中获取的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同上)。 

  ?福柯认为探索知识及真理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是需要极大牺牲的。他引述尼采的话——“宗教曾要求人类付出肉体上的牺牲,而知识现在则号召对我们自己进行试验,号召知识主体的牺牲”。(引自Foucault,1984:96)“我们还不曾为知识做出最大的牺牲”,“对知识而言,没有什么牺牲是过大的”,福柯似乎准备为知识而牺牲。“存在的一个基本特征也许是谁彻底了解它,谁就会灭亡”(同上,引自Miller,1993:345-46),从他后来的遭遇来看,可说是一语成谶。 

  ?从上述福柯关于真理、知识的思想似乎可以关联到他的极限体验及越界的观念,以及关联到他的性癖好、艾滋病及其后的死亡。虽然与后者的关联有点隐晦、有点暧昧,甚至有为其寻找“理论基础”之嫌,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理解其思想和行为的方式。 

  ?福柯越界的观念及行为受尼采影响很大,尤其是尼采的“超越善恶”的观念。他的上述知识观及真理观就是“超越善恶的”,呼应尼采的号召,要“过一种深思熟虑地‘超越善恶’的生活”。学术思想工作必须有超越世俗之善恶标准的勇气,才有可能有所突破或创新。他从小的同性恋倾向,就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而言,已是一种越界体验了,这让他在青少年时期觉得痛苦,一度企图自杀。成年之后,越界似乎已成为他的行为和思想的一个特征了。他在肉体方面继续在冒险,过着“危险的生活”。这方面他受法国思想家巴塔耶(George Batai lle)之“性爱越界”(erotic transgression)的启发。他认为“越界的观念对我们的文化将显得具有决定性,是它的土壤的一部份,如同矛盾经验在早些时候对于辩证思想一样”(引自Miller,1993:87,强调为引者所加)。性爱越界是一种含有极限意义的行为,突破习俗加在性行为上的束缚。在这方面福柯不但有理论,而且身体力行;或者更确切地说,他身体力行,并把力行的体验加以理论化。 

  ?福柯与犬儒学派 

  在古代哲学家当中,苏格拉底是福柯心目中(也是在他之前的尼采心目中)的一个典范,他后期也极为推崇塞内卡(Seneca)及斯多葛学派,一再援引塞内卡的著作,作为“哲学乃一种askesis(修行或修养工夫)”的典型。不过在他生平的最后几堂课中,他不再谈论苏格拉底,也不再讨论塞内卡或斯多葛学派。1984年,从2月29日到3月28日,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用了整整五堂课来讨论犬儒主义及狄奥奇尼斯。而这也是他一生中教授的最后几堂课,他在同一年的6月25日去世。在讲这些课时,他语气铿锵,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论点大胆得常常令人吃惊。他不仅谈到了作为一个哲学家团体的犬儒学派(Cynic Sc hool),而且谈到了犬儒主义这个西方思想史上被忽视了的思潮,谈到了犬儒主义最伟大的人物狄奥奇尼斯(Diogenes),同时还含蓄地谈到,他自己实际上已经步上狄奥奇尼斯及其追随者的后尘,成了一个现代犬儒派。(Miller,1993:360) 

  ?虽然福柯对斯多葛学派(尤其是塞内卡)和苏格拉底极为推崇,但是他的思想特征及行为风格其实更接近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尤其是其代表人物之)--狄奥奇尼斯。福柯不同于流俗的越界行为在此找到一个先例。 

  ?狄奥奇尼斯(413-327B.C.)是柏拉图的同时代人,特立独行,甚至常常惊世骇俗。人称之为“发疯的苏格拉底”。他从不去探讨有关不死的灵魂和超验的明确观念,也不把智慧看作对某种“彼岸世界”的理性沉思,而只是努力地藉由过着“另类的生活”(other life),来实践自己的思想。后世传说亚历山大大帝去问他有什么需要他服务的,他回答道:“走开,你挡住太阳了。” 

  ?像苏格拉底一样,狄奥奇尼斯也在德尔菲神庙得到了一道神谕,这神谕就是:“价值的重铸”(recoining of values)他认为这是神在召唤人们改变传统智慧,便开始踰越各种社会习俗和法规。他以动物的生活为人类的典范,以动物生活及野蛮人生活来反对希腊文明。因而他可以接受吃人肉和乱伦的行为。但在福柯看来,犬儒派生活方式最首要的标志,或许还是狄奥奇尼斯在大庭广众进行手淫的举动!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他曾批评他的老师安蒂斯泰尼(Antisthenes)未按照自己的学说来生活。(Coplest on,1962,vol.1:141)他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生活实践,而不只是一种论述话语。其次,狄奥奇尼斯经常在大庭广众下做任何事,包括吃饭和做爱。理由是吃饭、做爱等行为只是人的自然需求的满足,因而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可耻的,不须要偷偷摸摸或遮遮掩掩。 

  ?他会搜寻能满足食欲最简便的方法(他曾试过吃生肉),同样他会把手淫当作减轻性欲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他甚至对不能以同样简便的方法来满足饥渴而感到遗憾:但愿搓搓肚皮就足以减轻饥饿。(Foucault,1985:55,强调为引者所加) 

  ?简言之,他按照他的理念(以及理念的逻辑推论)来生活,而不管这种生活是否踰越了社会习俗的界线,甚至踰越了理性的界线(被人视为“疯狂”)。 

  ?狄奥奇尼斯毫不畏惧地探索了社会习俗和理性的界线,不管他的这种探索看起来有多么的“疯狂”。换句话说,狄奥奇尼斯把哲学看作一种极限体验场所,总是把思想推向它的断裂点--正像福柯一样。他用嘲笑、冲击和挑衅,对真实进行检验--这也正是福柯的风格。尤其是,狄奥奇尼斯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以此向受到他批判和鄙夷的社会提出了一个根本的挑战。(Miller,1993:362-363) 

  ?然而吊诡的是,狄奥奇尼斯另一方面又强调“一种积极的禁欲主义,以达到自由”(Copleston,ibid.)。换言之,自由是需要透过修行或锻炼来达到的。 

  ?他常常指出锻炼有两类,灵魂的锻炼和肉体的锻炼。锻炼必须两方面俱全才是完整的。他证明,从体操训练进展到德性是多么容易。在手艺和其它技术中,匠人通过实践使他们的手工技能炉火纯青。再者,从吹笛者和运动员的情况看,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获得多么高超的技能啊!如果他们能把这种努力转移到对灵魂的锻炼上去,那么他们的劳动决不会没有裨益的。他指出,在生活中,一切事情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有希望成功;实践能克服一切困难。 

  ?狄奥奇尼斯的确按照他的哲学来生活。他的哲学生活中的吊诡性,以及他一方面热爱自由,无视于风俗人情,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又强调锻炼,都和福柯类似,或许这也是狄奥奇尼斯吸引福柯的原因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自我修养 自我创新 福柯 主体 自我观 哲学
最新思想哲学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浅析康有为的警政思想
论批判的终结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事实与价值
价值之真与假的界限
弗洛伊德笑论批判
心事哲学Philosophy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
热门思想哲学论文
事实与价值
从《齐物论》看《庄子》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
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面对财富与贫困的思考
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
论基督宗教信仰
尊严、境界与德性——儒家人学三论
宗教与科学-演化与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