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论文

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作者:佚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1-11

参考文献及注释

 

[i] Scientism通常译为“唯科学主义”,其形容词形式则为scientistic(唯科学主义的)。
[ii](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35页。
[iii](美)F. A. 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108页。
[iv]《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108页。
[v]《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89页。
[vi] 此书最新的中译本:(英)C. P. 斯诺:《两种文化》,陈克艰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vii] 保罗·费耶阿本德的著作被引进中国,已经有三种:《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告别理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viii] 关于“科学大战”,可参阅(美)A. 罗斯主编:《科学大战》,夏侯炳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ix] 关于“索卡尔诈文事件”及有关争论,可参阅(美)索卡尔等:《“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蔡仲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x] 关于“斯诺—利维斯之争”的事后评述,可见于本文注6《两种文化》中科利尼的长篇导言;斯诺本人对利维斯的抨击,可见于《两种文化》的另一个中译本(纪树立译,三联书店1994)中所收入的斯诺“利维斯事件和严重局势”一文。
[xi] 载2003年1月17日《科学时报》。
[xii] 载2002年12月17日《人民政协报》。
[xiii] 柯文慧: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载2002年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
[xiv] 围绕着这份宣言,出现在网上和纸媒上的各种讨论和争论,已经形成了大量文献。即将于2003年秋季召开的第二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将对这些讨论和争论进行回顾和梳理。
 
 

上一页 [1] [2] [3]

论文搜索
关键字:科学 人文之间
最新科技哲学论文
物体论原理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
浅析我国传统科学思想
科学划界——从本质主义到建构论
认知科学的动力学范式
关于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
网络技术与后现代哲学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传统时间观的比较研究
认知的具身化(Embodiment)
热门科技哲学论文
关于科技伦理作用再认识
科学与人文
技术·网络· 人
科学与人文价值
技术与人文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浅论现代技术对人的挤压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