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4-0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以“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的历史重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而师范教育更是教育之源。只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范教育改革,才能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将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纳入到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高校师范人才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进一步提升高校师范人才培养质量,使高校所培养的师范人才能迅速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主体教师的新期待,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批优秀的高等师范人才。这更是当代中国赋予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

  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高校师范人才的教育管理既有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高校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化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正确思路时,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的根本任务,来分析制约高校师范教育(以下简称“高师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协调和利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理清发展和管理的关系,根据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实施科学管理,促使高校人才培养实现科学发展,破解高校发展难题,促进师范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面向新的发展,要继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持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这关系着党和国家青年素质发展的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师范人才教育。

  从一个角度讲,师范生作为大学生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是教育工作中母体的重要组成人员,在未来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高师教育发展的全过程,真正内化为其办学观,是不容怠慢的历史使命,是民族未来发展必须要求的。

  (二)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确保高质量的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师范高校承担着培养师范人才的重任,而师范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不仅将对我国未来师范教育及国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产生深远形响,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构建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教师和创新型学科人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思路,把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这不但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更能真正实现高校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校师范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迅速,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20世纪末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师范大学的改革,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削减了一些师范院校,不少师范院校或合并或改办综合性大学,高师教育的特殊地位有所削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尤其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就更应客观分析当前制约师范人才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高校办学观,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高校师范人才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

  (一)师范人才培养定位及结构模糊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及结构设置,实际上是高校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做出的选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对于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以及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的办学特色应更多地体现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大学文化等与大学功能密切关联的方面,并在大学内部形成高度共识.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一般而言,师范大学的主要特色是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只有在这些学科领域保持高水平的情况下,再协调发展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整体结构优化,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然而一些高等师范学校迫于来自各方扩招的压力,以及经济利益的冲击,功利主义上升,导致学科专业发展出现结构问题。一方面,盲目攀比,片面追求综合性、学科齐全,不顾现实条件和需要,跟风某些与学校特色难以整合的时髦专业,忽略了自身师范人才教育的比较优势,对于社会需要的“基础和艰苦行业类”学科,如特殊教育等专业大量萎缩。另一方面,为了迅速应对规模的扩张,在原本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设立一些如会计文秘、管理、外语、法律等短平快、低成本的通用专业,这样就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办学现象,不但使传统师范人才教育质量下降,更加剧了“速成上马”的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二)师范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凸显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培养也是国家的重点。开放性的高校师范人才培育,使得国家和社会群体对师范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虽然高校自扩招以来成就有目共睹,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同样凸显。扩招的大潮下,师范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造成了某些地方培养师范生的要求在降低,低分数进入,大班教学。新闻媒体中屡屡曝光的教师虐待儿童,侮辱学生等事件,更使得师范人才的培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与忧虑的焦点。高师教育质量问题必须得到妥善的解决,发展战略必须由注重规模的扩张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

  在师范人才教育培养中,作为师范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师范生的培养存在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我国高校盲目效仿西方教育模式而为结合全面协调的大局观,在大幅度增加基础课、基础英语课时的同时,相应削减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数,减少了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时数,造成师范人才专业基础较弱,很多师范类学生甚至不具备教师教育中所必须的专业表达及板书书写等教学技能。加之许多高校在师范专业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师范教育密切联系的实地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且与当今社会多样化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创新型师范人才。

  (三)师范人才培养缺乏经费投入

  近年来,我国人才培养规模与效益矛盾日益凸显。就规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人才培养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却远远低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经费投入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国家对教育总体投入、教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投资、生均教育经费等指标上,师范院校一直落后于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院校。加之国家政策的限制,师范院校作为“群学之基”和“工作母机”的地位作用不明显,师范教育应用性专业的缺乏,导致其在收取学费等环节上的困难,在吸引社会资金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使得师范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更准确的说是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各项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教育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也决定了高校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的所有活动的指向。而事实上,由于经费方面的匮乏,某些高校在师范人才教育上,存在认识中的模糊,以至于许多教育行为偏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表现出粗浅化、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等不良倾向。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思考。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化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思路,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

  (一)高校师范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将发展的起点与发展的目标归结于人自身,将发展的手段和发展的目的有机结合于人的发展上,既突出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将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所在,这是人的观念的一次历史性进步。高校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其根本作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本身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才成人为本,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成长与成才。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师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就应该紧密结合师范生的实际,抓住共鸣点,找准切人点,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要与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意识的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方式使“准教师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健全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以社会主义基层劳动建设者的身份,投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理想信念中。

  (二)高校师范人才培养要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高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是崇尚能力的时代,科学发展观所指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师范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以全面发展的意识努力成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人。和谐必须以协调为前提,才能促进各种利益群体的均衡发展。高等学校要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改革开放的大进程,科技进步的大环境来思考新时期的师范人才培养工作。人的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需要的满足;二是素质的提高;三是潜力的发挥,即人力资源的开发。   因此,所培养的师范人才,科学思想、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勤于读书、学习和思考,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既要发挥个人的专长,又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努力完善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凋统一,注重效率、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更好地以一名祖国未来教育者的教师职业身份,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没者和接班人,全面实现社会价值、人生价值。

  (三)高校师范人才培养要响应“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时的需要,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促进师范教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既是高等学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新任务,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校师范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所培养的师范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生存的需要。

  因而高校人才培养应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注重培养师范人才,具备在知识经济为主旋律的新时代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师范教育下的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技能,获得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今后的教师岗位的“群学之基”工作,为师范教育职后培养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注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终身教育观念,掌握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具有积极参与变革和适应变革需要的潜力,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教法,成为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所以,高等学校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掌握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的方法,使其初步具有积极参与变革和适应变革需要的潜力。

  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其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事物离开与其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普遍联系,实质上就是要求事物的发展必须协调和兼顾。顾此失彼,造成内部的失衡,只能导致畸形发展,最终将影响事物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校在师范人才培养上就要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兼顾科研与教学、社会服务的关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才培养 发展观 师范 基于 高校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