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藏族民居——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论文

藏族民居——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

作者:郑莉 陈昌文 胡冰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5-31

  三、民居聚落的形成与布局
  所谓聚落,指人类居聚成群的空间环境,小则村庄,大则乡镇、城市,它与民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民居一样,聚落也是一定民族文化系统的产物,各民族因其文化观念的差异可形成不同形态的聚落。聚落的形成与分布一般与宗教、贸易、生产等因素相关,而藏族民居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宗教的关系更密切。凡有寺院的地方,其周围必形成民居聚落;寺院历史越悠久,规模越大,其周围的聚落也越庞大。
  塔公在藏语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寺是藏区著名的花教寺庙,在藏传佛教中地位较高,寺院建筑恢弘壮观,据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途径此地时所建。塔公寺大殿面南,其右后方挺立着与岗仁波切神山齐名的藏区四大神山之一——雅拉雪山,右侧为插满经幡的鲜奶日神山。塔公寺终年香火不断,前去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塔公村的村民全是花教信徒。塔公村的村落则排列在塔公寺的前下方,所有碉房都低于塔公寺的大殿的高度。除了近两年搞旅游开发所开的商店、饭店大门朝向公路以外,藏民居住的碉房大门一律朝南,同塔公寺一个方向。
  在阿科里乡的老阿科里村,有一座该乡历史最为久远的红教寺庙——阿科里寺。阿科里村的所有碉房以阿科里寺为中心向外排列,把阿科里寺紧紧地围在中央。老阿科里村是阿科里乡人数最多、户数最多、聚落也最大的一个村,全部村民信仰红教——宁玛派。阿科里乡壳它村的昌昌寺亦是红教寺庙,文革时期被毁,文革后牧民自愿捐资修复,是阿科里乡另一座影响较大的红教寺庙。在政府帮助牧民修建定居点时,壳它村的村民选择了昌昌寺,并以昌昌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阿科里乡的撒尔足村村部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海子边上,近两年刚刚落成。撒尔足村的村民都是红教信徒,阿科里寺是他们供奉的寺庙;海子则是他们的圣湖。在建立新村落时,他们先在海子边捐资修建了阿科里寺的子庙——撒尔足寺,村落再以寺庙为中心,面向海子分散开去。海子边上有几个大的嘛呢堆,上放嘛呢石和牛头,在村落中房屋边上,到处树立着嘛呢旗。
  由上述四个村落的形成及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牧民聚落的形成和分布,藏传佛教起着绝对作用。
  四、民居中所体现的不同的宗教内容
  关于住宅及其布局,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家庭的物质设备包括居处、屋内的布置、烹饪的器具、日常的用具,以及房屋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这一切初看起来,似乎是无关轻重的,它们只是日常生活的细节罢了。但事实上,这些物质设备却极精巧的交织在家庭的法律、经济、道德等各方面”。通过前面对塔公乡、阿科里乡牧民民居的介绍,我们看到,不论是牧民民居建筑的自身,还是民居室内外的装饰,或是民居聚落的形成与分布,都将藏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将不同内容的宗教信仰作了精巧的表达。
  藏传佛教是藏区占统治性地位的宗教,它对牧区民居——帐篷和碉房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于帐篷来说,从帐篷的产生(绷帐篷)到帐篷的迁移(辗厂),从外部的经幡到内部的佛台,再从喇嘛的住床到火塘边的座位,都深深地打上了藏传佛教的印记。对于碉房村落的形成分布以寺院为中心,建房时要请喇嘛念经,经堂在房中有特殊的位置和装饰,活动室和厨房画有特殊的色彩和图案,再加上屋顶的经幡,门上的经文,走廊的转经筒等等,无不说明,藏传佛教在作为个人生活场所的家庭中无处不在,并在民居的整体和细节中得到了尽情展现。这一点勿需多言。
  不过在帐篷和碉房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宗教的影子。牧民对帐篷进行的阳帐、阴帐之分就表现了一种灵魂崇拜。藏族把灵魂称为自身神,女人的自身神为女神,一般居右,她保佑人畜兴旺,奶制品丰盛;男人的自身神叫肩头守护神,一般居左,他使男人勇敢善战,能降伏敌人。所以,帐篷内的居住有男左女右之区分。帐篷的天窗,不遇大雨雪,一般是不关上的,一则以通风透光,二则表示对天神的崇敬。每年五月“煨桑”时,牧民要把天窗全部打开,在火塘上点柏树枝,烟祭天神、山神和水神。灵魂崇拜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
祭天、祭山、祭水则属于自然崇拜,它们都属于原始宗教中的原始崇拜。
  在碉房中,经堂和活动室的中心柱则是家庭祖先的化身,中心柱又叫三锅庄(与帐篷的火塘同一名称),是从帐幕时代流传下来的家的代表,在专为向佛而设的经堂中它依然存在,可见祖先崇拜的力量是巨大的。房顶的“桑科”则是用来“煨桑”祭山神的;窗洞框边的耗牛角形图纹是藏族先民牦牛崇拜的历史遗迹和物化表现;门框上的白石代表雪山,表示对神山的崇敬,也是藏族先民——古羌人白石崇拜的延续,又表明藏民族对神圣自然的敬畏。图腾崇拜、山水崇拜,以及以门框上祛鬼的枯草为表现的巫术都是西藏苯波教的遗留物。
  在此,神圣意指一种神秘又令人敬畏的力量之性质。宗教要进行合理化论证,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作出复杂而程度不同的解释,给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找到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接受了不同的宗教,对宇宙给出各种合理化解释,作为应对严酷自然环境的精神支持。这种对神圣宇宙的敬畏和虔诚,需要以空间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多的民族选用寺院作为他们表达虔敬信仰的主要空间。而从我们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在藏民族的宗教生活中,除了寺庙而外,生活的居所也是他们表达虔诚信仰的重要空间。无论是牧民的帐篷、碉房,还是居室内的装饰,或是民居聚落的形成与分布,都有极为浓郁的宗教色彩。嘉戎藏族牧民的民居,不仅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空间,还是他们的宗教生活空间。嘉戎藏族牧民民居已成为牧民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藏族 民居 宗教信仰 物质载体
最新社会文化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逻辑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探析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略论高校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中国究竟有没有“封建社会”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
热门社会文化论文
反恐与美国霸权
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
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
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四种分析角度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知识分子、民工、下岗工人的阶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