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论文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3


  4.风沙危害蔓延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风蚀荒漠化面积160.7万km[2],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其中,新疆有沙漠43万km[2]、戈壁32.6万km[2];内蒙古有沙漠21.3万km[2]、戈壁18.8万km[2];青海有沙漠3.8万km[2]、戈壁3.7万km[2]。西部是沙尘风暴容易发生的主要地区,进入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有发展的趋势,特点是频率增加、强度增大、范围扩展。贺兰山东部及山前洪积扇、低山和山麓地带植被差、雨量少、土壤干燥疏松、风蚀较明显。在宁夏银川平原及内蒙河套平原地势较高的山前洪积扇上,牧荒地和部分旱耕地及盐碱荒滩有明显的风蚀发生。在阴山南部的大青山、乌拉山及相邻的山前盆地及边缘低丘、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由西向东减少,干燥度为1.6~2.8、平均风速2.0~4.3m/s。由表3可见大部分地区已遭到沙化的影响。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发生沙尘暴的次数,50年代为5次、60年代为8次、70年代为13次、80年代为14次、90年代为23次、2000年1~5月高达12次,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以90年代最为突出。如发生于1993年5月5日和1998年4月16日的特强大沙尘暴,是西部近100年来所罕见的,损失极其惨重;又如1993年5月5日沙尘暴锋面前移程度为14~17m/s、最大风速为19.5m/s、瞬间最大风速为34m/s,黑霾墙高度为300~400m、最高为700m,能见度为0~100m,横扫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陕西、内蒙4省区72个县,面积达110km[2]。
    表3 内蒙古鄂尔多斯不同地区沙化状况
  附图
  据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2000年3月26日,受冷锋云系影响,我国甘肃中部、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扬沙天气,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发生,此次沙尘暴与扬尘影响范围为17.4万km[2],受影响人口约为2498.31万、耕地约为523万hm[2]、牧草地约为404万hm[2],造成华北地区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使农牧业、工交运输业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约0.5~1.0亿元人民币。4月6日,北京遇到近10年来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黄沙遮日。4月25日,沙尘天气再袭北京,黄土弥漫,行人呼吸困难。截止5月中旬,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竟连续发生了12次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影响到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天津、吉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风沙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5.草场严重退化 我国草场面积3.53亿hm[2],西部天然草场面积为2.87亿hm[2],草地退化面积达1.1万hm[2],占该地区草场面积的70.7%。在退化草地中,如果按每年鲜草损失750kg/hm[2]折算,每年总计少养活5000多只绵羊。过度放牧和盲目开荒已使草原地区多次出现“黑色风暴”,造成“农田吃草原,风沙吃农田”的恶性循环。目前内蒙古天然草场载畜量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75%、60年代的80%,有的草场由于风蚀沙化完全丧失生产力。50年内全国已有235.3万hm[2]草场变成流沙。
  引起草场退化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究其实质,就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掠夺式的利用,使草地长期得不到补偿以致入不敷出,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转应保持平衡的基本原则,因而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生态与生产能力不断下降。草场退化的类型大致可分为荒漠型退化、盐碱型退化、黑土滩型退化、毒杂草型退化、水土流失型退化、鼠灾型退化、石漠型退化等。各种不同类型草场退化的相互影响、迭加和积累,使草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近年来,甘南草场严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导致优良牧草所占比例由1982年的70%下降至1996年的45%、杂毒草由30%上升到55%、牧草产量由5610kg/hm[2]下降到4500kg/hm[2],牧草产量下降了35%,特别严重的地方牧草高度由75cm下降到15cm,植被盖度由95%降至75%,草场中度以上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50%、轻度以上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70%,严重威胁草场植被的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虫等肆虐,鼠虫灾害发生面积达53.5万hm[2],占草场面积的20%,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危害频率加大,草地的超载过牧,更加剧了草场退化。甘南全洲草场理论载畜量为620万个羊单位,实际为910万个羊单位,超载率为47%,草畜矛盾十分突出,草地环境不堪重负。
  6.生态环境恶劣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环境。因此,说到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史。我国西部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开采量的扩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以下几方面对环境的污染。(1)废水污染 黄河目前平均每天要接纳污水500万t,在素有“塞外江南”的宁夏段,氮、氧的平均值和汞的平均值分别超标50%和36%,其中汞的最高值超标1.6倍。重庆市在382.5万t/d的总排水量中,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为187.1万t/d、工艺冷却污水169.3万t/d、居民生活排放污水为2661万t/d。重庆共有64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次级河流,据对36条进行调查,有8条已变成“臭水沟”、13条属中度污染、15条属轻度污染。(2)废气污染 西部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污染物中烃居首位,总烃污染负荷比最高,达62.36%。在西部各种能源的消耗中,煤的比重占75%。在全球41个城市中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监测中,西部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进入前10名的行列。(3)酸雨污染 我国酸雨的严重程度基本上由北向南逐渐加重,其中尤以西南最为严重。例如,重庆和贵阳两市的雨水月PH平均值几乎全在5以下,重庆周围的永川、南充、宜宾、沪州、万县、涪陵和贵阳周围的遵义、安顺、都均等地,其雨水酸度与重庆、贵阳大致相当。由于酸雨频繁,重庆市的许多耕地的酸性明显增大,每年都有上千hm[2]的小麦死亡,经济损失巨大。有人曾计算,重庆嘉陵江大桥的锈蚀速度为160mm/年,照此速度下去,只用30年,大桥10cm的钢梁就会因锈蚀而毁坏,以致大桥全部报废。(4)固体物污染 乱堆乱放的各种垃圾,在降雨和雨流的淋滤冲刷作用下,垃圾中有毒物质就会使地表体在土层和地下水运移而造成严重污染。例如,仅兰州市的工业废渣就达369万m[3]、生活垃圾489万m[3]。(5)化肥污染 由于无机化肥长期大量使用,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土壤酸化、板结、不好耕作。据西南农大试验,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20%~30%,其余70%~80%的化肥都渗透到土壤中并逐渐积累成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据陕西省土肥所对小麦、玉米、大豆进行三氯乙醛危害试验,磷肥中三氯乙醛含量在450mg/kg时,3种作物受害加剧,中毒症状明显,出苗率降低。例如,西安市北郊用含有三氯乙醛污水灌溉,有133hm[2]小麦绝收。(6)农药污染 化学农药的生产对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鼠草害发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常常由于其难以分解和余毒残留于农产品而造成对人畜的威胁。据观察,在田间喷粉时只有10%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上;喷液剂时有20%~30%的农药附在植物上,50%落在土壤上,约20%~30%漂浮于空气中。陕西省粮食研究所1975年对渭南、咸阳、宝鸡、汉中、延安5个地市调查,大荔县棉籽中"1605"农药残留量为0.02~0.06mg/kg、棉油中含量为0.02~0.04mg/kg。羊肉中有机氯农药666检出率为100%,最高含量为31.2mg/kg,市场上出售的鸡肉、猪肝其666检出率为100%,平均含量0.026~0.575mg/kg。(7)地膜污染 农膜的使用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价值,但使用后拾捡不完全和其本身难以分解易造成土地污染,使土壤结构破坏,阻碍作物生长发育和根系对水肥的吸收,降低土壤肥力水平,甚至引起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据新疆兵团环保局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率1.19%、子叶期棉苗死亡率3.08%,现蕾期推迟了3~5天。残膜与牧草收在一块,牛羊误食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三、西部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途径
  根据我国政府的“十五”计划,在西部大开发中,环保工作应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改善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治理荒漠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推进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状况,全面落实《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制止自然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保护特殊的生态功能区。(2)编制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并把环境保护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加大治理力度,做到在开发过程中拯救一些地区。对水土流失和风沙区应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体系;对干旱灾害,应抓好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和干旱的综合治理,保护土壤,增强土壤的抗旱能力;对于地质灾害加强调查,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对于草场的退化,加强科学研究,预防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限制牧畜数量,立即停止掠夺式的放牧经营活动,要着力保护好兔和鼢鼠,严禁狩猎猛禽和小型食肉动物。(3)建立综合决策机制,重视资源型产业结构的污染问题,职能部门应从西部地区各地资源特点、自身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确定控制、限制、淘汰的产品名录和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4)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环境管理。在我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的基础上,制订了《西部开发保护法》。要依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环境管理法制化,重视环保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党政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5)进一步加强西部林业投资力度,各建设和开发项目必须在统一规划下有序进行,先作出环境评价,采取多种措施,对环境脆弱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草)、以粮换林草的措施,大规模植树种草,提高和培育生态环境的持久支撑能力。应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补偿制度,鼓励社会投入,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种民间投资和基金,扩大奖金来源渠道。(6)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和环保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环保,重点加强交通、通讯、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培育旅游业,构筑有利于环保的经济体系;三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促进企业和社会全方位节水节能和污染治理;四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西部 大开发 生态环境 重建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