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传统文化论文 >> 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性时空想象详细内容论文

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性时空想象详细内容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7



在这一时空想象的话语实践中,历史、文化成了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妆饰,历史与文化既建构着权力政治与资本关于现代化的时间与空间想象,同时,这种想象也反过来建构着历史与文化,其实,在中国当下的具体情境中,我们毋宁更应该强调后者。我们不难想象,在漫长的绍兴发展史上,除了在“文化周”期间作为权力政治与资本展示的历史与文化事项之外,其实还有许多的历史与文化事项,而这些事项却被掩盖、被遮蔽,原因在于这些历史与文化事项并不符合权力政治与资本关于绍兴历史与文化的想象。因此,当绍兴的历史与文化在大上海的各种展览场馆展示的时候,当上海的市民啧啧称赏于绍兴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充满魅力的风土人情的时候,人们可能不会意识到,关于绍兴的另一种历史与文化的解释已经流失,因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经过权力政治与资本过滤的历史与文化面相,真实的历史与文化远非如此直线进化与简单明了,权力政治与资本控制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地区的话语表述,将历史与文化仪式化、戏剧化的后果,则是剥夺了历史与文化表述的主体位置,而将其控制在权力政治与资本可以容忍的程度和范围。[3]权力政治与资本的作用并不仅仅于此,同样作用在现代化的空间想象之中。在当下中国的情境中,无可置疑的是,资本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机器,它在破坏了原有政治、经济与文化机制的同时,也在重新建构着一套符合资本运行逻辑的机制,这就是在国家的权力政治与资本之间形成互惠、共谋的关系,资本利用权力政治规避在市场法则中可能遇到的限制与麻烦,而权力政治则代表资本组织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源,进而使资本不断扩张。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共谋与互惠,在“中国·绍兴文化周”期间,将绍兴的各种地方性资源整合在“让上海更了解绍兴,让绍兴更走近上海”的主题下,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绍兴的历史、文化与上海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其实并不可能相互转换,可以互惠的是两地的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但是,权力政治与资本在上海展示着绍兴的历史与文化,现代化的大都市到处“弥漫着绍兴文化气息”,使两者在一个戏剧化的舞台上联系了起来,进而完成了权力政治与资本关于绍兴与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想象。

“中国·绍兴文化周”的时间与空间想象,只是当下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境中的一个个案而已,但它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症候。这就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这一时代的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都应该联系到地方性文化与全球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中,有一些与作为整体的全球系统的反应和解释有关。更具体地说,全球化包括了这样的压力,它迫使社会、文明和传统——既包括“隐蔽的”传统又包括“发明的”传统——的代言人转向全球性文化场景,寻求被认为与他们的认同相关的思想和象征。在“中国·绍兴文化周”的仪式展演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绍兴的地方性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这种地方性的知识却被吸纳到一个更为强大的、更具有理性化的话语中,为关于发展、进步的现代化想象的话语所建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民族国家地缘政治界限内所酝酿的社会生活形式,实际上已经扩展成为跨国的、乃至全球性的想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全球性想象所生产的现代化工程,迫使本土的人们朝着西方主导潮流已经设计的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目标,权力政治与资本常常是代替地方性文化说话,将他们的知识与历史翻译成为符合现代化目标的语言,并且利用这些历史与文化的翻译使权力政治与资本对地方性知识的干预具有合法性,进而获得民间的认同。

注释:

[1]杜赞奇(PrasenjitDuara)认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叙事属于一种大写历史(History)的叙事方式,在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这种叙事方式挟持再生产大写历史之假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那些不适合大写历史理念的他者——比如民间宗教或者秘密社会——则被大写历史所忘却(obliterate)和谮用(appropriate)。即便在国族大写历史的理念没有受到挑战的时候,这种中心化的辩护者、集权论的叙事已经摧毁和埋葬了一个现代国族成长的替代性叙事途径。见PrasenjitDuara,1995,RescuingHistoryFromtheNation,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pp229。

参考消息:

[1]本文涉及的“中国·绍兴文化周”。

[2]王晓明在《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文化与文学分析》(王晓明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的“导论”中曾经分析90年代初开始冒出的一种新的“思想”,笔者在此基础上概括为:现代化诉求,物质利益的渴望,权力与资本共谋的合法性论证,漠视社会的自由、平等与公正,传媒与权力政治的利益与共。

[3]杜赞奇(PrasenjitDuara)认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叙事属于一种大写历史(History)的叙事方式,在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这种叙事方式挟持再生产大写历史之假设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那些不适合大写历史理念的他者——比如民间宗教或者秘密社会——则被大写历史所忘却(obliterate)和谮用(appropriate)。即便在国族大写历史的理念没有受到挑战的时候,这种中心化的辩护者、集权论的叙事已经摧毁和埋葬了一个现代国族成长的替代性叙事途径。见PrasenjitDuara,1995,RescuingHistoryFromtheNation,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pp229。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全球化 地方性 时空想象
最新传统文化论文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研
家校共育视角下民族文化传承路径探析
德宏傣语《傣汉词典》及其一词二形问题
辞书数字出版的三个方向
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日本对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继承与扬弃
从孔府宴看儒家
地域文化视阈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发展方略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下河南省文化产业的资
热门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茶的力量——浅谈中国茶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何为儒家之道(一)
孟子的“仁义内在”说
中国文化的根与花——谈儒学的“返本”与“
仁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