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会计国际协调—中国视角论文

会计国际协调—中国视角

作者:魏文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21


4 我国会计国际协调进程中的障碍
  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会计国际协调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本国的环境问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包括原来的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基础制定,而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在市场发育、法律制度等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也决定了我国不能直接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首先,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企业间交易行为并不规范,市场竞争很不充分,难以形成比较可靠的公允价值。
  其次,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体系来看,我国对公司进行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例如,公司上市必须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公司上市后申请增发新股,必须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证监会2002年55号文件《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这样,利润成为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时,上市公司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向利润指标。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也自然会倾向利润表,对利润指标较为重视。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这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很难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全一致。
  第三,在我国,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国有股一股独大且国家股不能流通,“内部人控制”是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典型特征,内部人控制导致企业的治理结构失效,会计监管体系不健全,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
  第四,我国尽管拥有1 200万会计人员,但仍缺乏通晓国际会计惯例的高素质人才,整个会计队伍的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掌握新准则新制度的能力受到限制。正如冯淑萍所言,2001年发布的中期财务报告准则,可以说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结果却出现了执行不下去的尴尬局面,国家法规的严肃性被破坏了。
5 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几点看法
5.1 重视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效益问题
  与国际接轨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从我国多年会计国际协调进程中,不难看到这一过程本身也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成本不容忽视,成本效益问题不容回避。如果我国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片面地向美国的会计标准或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就可能意味着我国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编制成本以使其编制的财务报告符合美国会计标准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财务报告使用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成本来读懂这些会计信息,而美国的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却不会发生这些成本。另一方面,美国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凭借其对美国会计标准应用上的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在全球范围执业,而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者注册会计师则要为此付出较大代价。此外,我国尚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尚未成熟,监管机制尚未完善,如果我们操之过急,片面追求国际化,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企业对外融资的成本或对外贸易的成本,但是有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失控,由此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惊人的。
5.2 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维护国家利益
  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利益之争。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和好处并投身于这个潮流中,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和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基于他们各自利益制定出来的准则,而是应积极地参与各种国际协调活动,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方法,并利用国际讲坛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我们也要积极参与,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有一席之地。当然,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一博弈中的声音还不可能很大,但我们可以从这一过程中学到经验和教训,并尽可能地保护我国的自身利益。
5.3 摒弃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方面存在的片面倾向
  在我国,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倾向:一是只重视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忽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的经验,实际上后者与我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二是在发达国家中只重视英语国家,而忽视其他发达国家如德、日、法等国,实际上这些国家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的;三是只注重企业会计方面,而忽视宏观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所有这些片面倾向都不利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
5.4 加快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
  高质量是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共同要求。在经济一体化环境中,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要求在全球具有可比和透明的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而要实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其重要的基础条件。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要以我国自己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为基础,以建立一套发展会计准则的内在严密、协调一致的方法体系,从技术上保证具体准则的连贯性,此外,要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确保每一项会计准则都能经过充分的博弈和协调。
5.5 加强我国有关法律体系的建设
  会计协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法律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以法律规范来约束企业会计行为,是促使本国会计实务实现国际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以健全法律为后盾的会计国际协调力度也更强。
5.6 改革和完善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进程
  要有效地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又依赖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有了一支训练有素、道德水平高尚的职业队伍,有关会计国际协调许多问题的处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 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2001(9)
2 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J].财务与会计,2002(1)
3 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1(2)
4 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1)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会计 国际协调 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协调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演进及启示
试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变革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