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关于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分析论文

关于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分析

作者:唐海秀 何利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2-14
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强调,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域合理流动,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和合理化调整,为“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优势比较:
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工业、精密仪器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等。这些产业明显体现了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及技术、劳动力与资本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与较长的产业链,各行业的技术现代化水平较高。
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以及煤化、盐化、磷化为主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成长性不高,面临比如发展空间有限、设备老化、附加值不高等发展困难。
西部地区则主要集中于资源相关的产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天然气开采、旅游业、畜牧产品,这些产业均为资源型,耗能高、产量大、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多为原材料与初级产品。
东北地区:所谓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为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曾对我国经济起到很大作用、做出很大贡献,但现在却表现出产业结构老化、产品不适应市场、技术落后、体制陈旧、产业竞争力下降、陷入整体困境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综合比较 单位:(万人)

地 区
人口
矿产资源 人均GDP
就业
人数 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
丰富 相对
丰富 贫乏 相对贫乏 排名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


东部
沿海
地区 北京 1375 - 是 - - 2 629.0 8.2 40.9 31.1 18.0
上海 1640 - - 是 - 1 692.4 13.3 42.9 28.1 11.6
江苏 7304 - - 是 - 6 3565.4 29.4 41.1 13.2 2.6
浙江 4593 - - 是 - 4 2772.0 37.7 36.8 11.2 3.2
海南 756 - - - 是 16 339.7 27.6 43.0 15.9 3.2
福建 3410 - - 是 - 9 1677.8 42.2 30.3 11.7 3.8
山东 8997 - 是 - - 7 4671.6 31.4 39.7 10.3 2.1
广东 8523 - - 是 - 5 3962.9 35.7 39.8 14.9 5.1



西部
地区 重庆 3051 是 - - 21 1624.0 46.1 31.1 8.0 2.3
四川 8235 是 - - - 26 4414.6 42.6 31.6 9.1 2.5
贵州 3525 - 是 - 31 2068.2 42.9 23.7 6.6 2.8
云南 4236 是 - - - 29 2322.5 46.5 24.4 6.5 1.6
西藏 262 - - - 是 24 124.6 42.1 2.6 0.5 0.5
陕西 3536 - 是 - - 20 1784.6 31.4 37.8 14.4 3.8
甘肃 2512 是 - - - 30 1187.2 32.1 30.6 11.3 2.1
青海 482 是 - - - 18 240.3 25.9 20.3 7.7 2.7
宁夏 548 是 - - - 25 278.0 26.1 32.5 12.2 4.4
新疆 1846 是 - - - 13 685.4 36.1 31.6 14.7 7.8
内蒙 2332 是 - - - 10 1013.2 31.6 36.2 14.2 4.8
广西 4385 - - - 是 27 2543.4 43.3 36.7 8.2 1.2


中部
地区 湖南 6327 - 是 - - 23 3438.8 39.5 39.0 12.0 2.4
湖北 5951 - 是 - - 19 2452.5 33.8 36.8 13.7 4.6
安徽 5900 - 是 - - 28 3389.7 36.3 37.4 8.1 2.3
河南 9124 - 是 - - 17 5516.6 29.3 47.5 11.1 1.9
江西 4040 - - 是 - 22 1933.1 43.2 35.7 10.9 2.4
山西 3247 是 - - - 15 1412.9 29.5 46.0 14.3 4.6

东北
地区 黑龙江 3642 - - - 是 12 1631.0 29.1 43.7 15.7 6.6
辽宁 4182 是 - - - 8 1833.4 31.6 36.2 14.2 4.8
吉林 2680 - 是 - - 14 1057.2 32.0 38.8 19.7 6.1
其它
地区 天津 984 - - - 是 3 410.5 21.8 40.7 23.7 10.3
河北 6668 - 是 - - 11 3379.6 30.9 43.8 13.7 2.8
资料来源: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有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证明,在现代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要素中,物资因素对经济差异的影响力度为30%,其余的70%影响主要是来源于结构因素和知识因素。如上图表中存在的差异,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要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矿产资源和人力、技术和资本资源有效结合,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地区发展途径不同。或许与传统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与后来采取的政策有关,整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从一开始就不相同,不相同的路径就产生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事实上并没有在全国均等贯彻。比如东北地区、上海地区,计划经济在那里真正落实了,但是,像浙江地区,由于各种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全面地落实。 [2]
二是,立足于中央的发展战略的推进策略。大的战略最早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现在是中部地区的崛起。从中央角度只要说要优先发展什么,就一定会对一些地区有优惠,对另外一些地区没有优惠,这样,没有优惠政策的地区就会采取要素流动,到有优惠政策的地区去。因此,每个地区事实上执行的政策是不一样的,而且,由于中国行政势力的特殊性,就造成了地区之间差异的存在。因此,各个地区就出现了为争取中央倾斜,不去致力于建设稳定的统一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央“ 跑”项目。
三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差异。例如上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从受教育程度来说,东部沿海地区都要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区域经济 区域 经济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