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若干对策思考论文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若干对策思考

作者:阮明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06
内容提要:有关操作风险的防范,正日益引起各金融机构的重视,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其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特殊性区别出发,揭示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操作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必须更新理念、健全管理框架、强化管理手段,方能逐步达到新巴塞资本协议的要求。为此,作者提出了商业银行提高全员风险意识,确立风险报告制度,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加强风险教育,完善员工综合素质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思考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通俗地讲,就是银行因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需要对客户做出补偿或赔偿;以及由于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恐怖袭击等原因导致损失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既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现,同时也是从全面风险管理和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新要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较,其特征是:覆盖范围广,成险概率高,人为因素大。通过分析近年国内外发生的银行大要案,十案九违章,当事人违规操作是导致案件发生的关键。
  
   二、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外银行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件都是与操作风险有关。虽然国内银行在防范操作风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认识上的误区,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银行在操作风险的控制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直接制约着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存在以下三“重”三“轻”的问题:一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由于总行管理半径过长以及分行和支行行长权利过大,无法对这些高管人员掌握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监控;现实中,由于银行高管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内外勾结的情形,其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另一方面,部分银行高管人员未能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害怕承担自身应付的岗位责任,对待风险不是积极想办法化解,而是一味推委、躲避,这在基层机构贷款审批中尤为明显。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三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以往银行在查办案件或进行业务检查时,存在对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举一反三少的现象,导致屡查屡犯时有发生。
  (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亟待健全。一是风险管理职责分散。操作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室。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协调部门。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处在管理“盲区”,无人过问。二是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国外银行一般会在基层分支机构设置风险管理一职,负责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保持与总行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我国银行大多没有这一设置,操作风险管理基本上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在基层机构没有分支。三是内部审计部门权威性不强。我国很多银行几乎都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在权限上又与其他部室平行设置。其权威性的不足致使对总行、分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
  (三)操作风险管理手段亟待加强。一是内部稽核形式化问题严重,问责制没有威慑力。二是电子化手段缺乏,内控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操作风险的数据积累不足。由于产权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因,银行不但没有压力披露操作风险事件,相反却有主动隐藏风险事件的动机。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系统缜密、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并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要根据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密度。对那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废止,并总结重大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商业银行应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咨询和报告机制,并建立与银行内部法律部门、其他分专业风险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协助银行高层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另外,风险管理部门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分别制定罗列式的、简明的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涵盖相应岗位全部现行的业务流程,风险点等,使员工能根据手册速查,了解某项业务的具体办理方法、依据,以及发生某种操作风险后,应该如何处理和向上汇报。第三,不断增强风险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覆盖全业务、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仅包括对已有的各种业务流程的再造和设置操作风险控制点,更有助于总行对其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进行垂直的、扁平化的管理。第四,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防范道德风险:(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当然,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增多,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行为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