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和谐社会中商业零售企业的伦理建设论文

和谐社会中商业零售企业的伦理建设

作者:佚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12
内容摘要:商业零售企业在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过程中,面临着由功利主义过盛引发的危机、诚信缺失危机以及社会责任迷失的危机,这些危机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侵害,国家、社会以及消费者自身都应该采取措施,以减少侵权的发生。
关键词:消费 伦理危机 消费者权益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中的消费需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消费的正常运行将十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转。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伦理经济,需要通过道德规范的制约来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业零售企业面临的伦理危机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极为重要的基本细胞,需要在市场经济法则的指导下运行。一方面,它通过各种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人们的生存和消费离不开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人们的生活需要企业提供水和煤气等各类资源和工具,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为企业提供了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在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时,应该同时考虑到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商业零售企业作为企业的一个分支,与百姓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更需要他们能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道德法则办事,然而部分商业零售企业出现了诸如破坏正常竞争秩序、营销欺诈之类不规范、不道德的行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了社会文明,本文将就有关问题做详细分析。
商业零售企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商场、超市、量贩等,各地叫法有异,它们主要营销各类消费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要。在商品零售市场中,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是交换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情况不大了解,于是部分企业利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权益。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表面上看只是两者之间交换关系的“不平等”,而实际上却反映了当前社会伦理道德标准重心发生偏离,长远下去,必定会波及整个社会,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就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危机。其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
功利主义过盛引发的危机
功利主义是后果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主张以结果作为进行评判的依据。根据这种观点,行为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差别,是否存在道德价值必须结合其所产生的结果加以考虑,而本身并不具备固有的价值。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结果是价值判断的终极标准。
在经营活动中,功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一贯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即根据收入冲销成本的方法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作为消费主体的基本权益必然受到忽视,企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另外,在商界普遍流行着一种观点,即对企业的道德规范界定得越严谨,企业损失的利润就越大,因此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某些企业由于积压了过期商品而出现亏损,为了减少损失,采取更换标有新的生产日期的包装,将损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商品,权益就会受到侵害。企业会辩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全企业的利益,只有企业经营好,才可能有可观的利润,伴随而来的是员工工资收入的提高,当地人就业机会的增多,以及地方经济的更快发展。然而,企业的职责不仅仅是提高经营业绩,还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上述例子中,企业不仅在经济上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在道义上违背了交换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违背了企业的社会伦理责任。笔者认为,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好的经营业绩,还要负起相关的社会道德责任,要做到两者兼顾,即从道德的中立视角对整个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所谓道德的中立视角,必须是客观的、全面的考虑所有受到该行为影响的人群的损益状况。
另外,从消费者方面看,由于对产品的不知情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的存在,维权成本之高、举证过程之难往往使消费者们望而却步。于是功利主义在企业里伸张蔓延,各种伦理危机日渐显现。
诚信缺失的危机
诚信问题是个道德问题,诚信度大小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需要每个参与其中的企业恪守信用原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一些企业为了自身获利,违背诚信原则,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诚信危机在商业零售企业里的表现为:
不能实际兑现 承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法律概念,在产品买卖关系中表现为卖方对不特定消费者的单方面承诺,当消费者进行购物时,卖方与消费者就成了一种基于卖方承诺的契约关系,卖方应该履行其承诺。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法制尚存某些缺憾,市场秩序不规范和管理的不到位,给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企业使用虚假或不能兑现的商业承诺来欺骗消费者,对做出的虚假承诺不仅不能兑现,而且对由此引起的后果,推脱责任,这种做法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推敲其中的原因,即部分企业缺乏对承诺的认识和理解,从法律角度讲,他们这种行为是不法行为;从伦理角度看,这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 这主要表现为:对商品虚构原价、建议零售价、折扣价等;规定返券在指定柜台消费,而指定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格;打广告时用“买一赠一”之类模凌两可的字眼;宣传全场打折,实际上很多商品不在打折范围内。以上只列举了几种比较常见的企业行为,这些充分说明部分企业企图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达到从消费者身上榨取额外利润的目的,但这些行为均构成了对消费者的价格欺诈。根据国家计委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虚假标价行为、模糊标价行为、虚假降价行为、虚假折价行为、虚夸标价行为、低价标价高价结算行为、质价量价不符行为、假冒政府价格行为等都属于价格欺诈的典型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中的有关条文,对于有价格欺诈行为的企业,均应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尽管国家加大了打击力度,在法律各条文中均作出相关规定,但在当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尚存在很多缺乏诚信意识的企业,抱着投机取巧的念头,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企图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高额利润,导致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受损。由于诚信缺失导致的伦理危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且加大这方面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企业社会责任迷失的危机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早已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总的来说,它属于企业伦理学或商业伦理学的范畴。美国学者成中英先生在谈及企业伦理问题时,把企业对政府、环境、消费者及其他企业等这样的外部经营环境的义务和责任当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看。成先生所持的理由是,企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也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它对整体社会应有一层权利与责任的关系。笔者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除了要承担国家的法律责任外,还有义务承担社会道德责任。
在我国,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一些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界定,只是以不损害相关者利益为基本原则,但一般认为对于消费者方面的责任规定是:维护其人身权益、自愿交易、讲求信誉、承担产品责任、维护公平竞争、崇尚服务等。其目的是用强制的手段使企业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然而,却有不少的企业千方百计地企图逃脱这种责任。有关信息显示:一些企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升温,日趋严重。2002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关于食品类的申诉83235件,其中不乏制假售假、出售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和谐社会 商业 零售企业 伦理建设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