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

作者:郑毓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2-06
近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刊登了不少较好的文章,特别是,与数学教育总的改革形势相呼 应,其中更包括了一些由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撰写的颇具新意的文章.例如,本刊第10 期上所发表的张蕴禄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就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 力 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与传统观点很不相同的见解:“能否少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 ?

  事实上,正如人们现已普遍认识到的,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一 个基本目标.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具有任何的创新意识,而只是束缚于各种传统的观念 或教学模式中,那么,上述的目标自然就不可能顺利地得以实现.(也正是在同样的意义上 ,笔者以为,我们并应充分肯定《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在这一方面所发挥的重要的导向作用 ;而且,与全国诸多的同类刊物相比,《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更在创新上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对此读者也可作出自己的判断.) ?

  然而,在充分肯定创新精神的同时,笔者以为,我们又应注意作出适度的平衡,特别是应 当防止因“标新立异”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下就从这样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 的猜想和直觉能力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或者说,即是对“张文”所提出的观点作一必 要的补充或澄清. ?

  首先,笔者以为,这是“张文”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即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应当指明,在 “张文”原来的意义上,使用“保护”这样一个术语也许是更为恰当的)学生的猜想能力、 想象能力和直觉能力.这一基本主张当然无可非议;而且,笔者也认为学生(至少是一部分 同学)对于某些问题能作出很好的猜测,或者说具有很好的直觉能力;再者,“在数学中(又 )确实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要说明为什么有时是很困难的”.但是,现 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由此而引出这样的结论,即应“少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

  我想对于直觉的“易谬性”在此不用作过多的强调;但是,如果不是坚持提出“为什么 ”,学生又怎么可能很好地形成“证明”的意识呢?我们又怎么能够深切地认识到“证明” 的必要性及其积极意义呢? ?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除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以外,美国自80年代以来 在“问题解决”这一方向上所进行的改革实践也已为上述的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 论据.具体地说,在所说的改革实践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们(甚至包括 教师)只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猜想)求得了问题的解答,却不再对此进行 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甚至未能对所获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必要的检验和证明.这种现象当 然引起了人们特别是数学家的极大不安.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伍鸿熙教授就曾强调指出, 对于直觉与非形式的强调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并不能以此去取代数学证明,而只能作 为后者的必要补充;而“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满足于不加证明的猜测,他们(指学 生们——注)很快就会忘记在猜测与证明之间的区分”,而后者甚至可以说比根本不知道 如 何去解决问题更糟,因为,“证明正是数学的本质所在”.(详见另文:《关于“大众数 学”的反思》.载:《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

  当然,应当明确的是,“张文”并没有任何否定证明的意思,勿宁说,他所强调的主要是 这样一点:“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猜想和数学直觉思维.特别是在猜想阶段,在不知道结论 是什么的阶段,尽量少问学生‘为什么’.”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事实上即就涉及到了如 下进一步的问题,即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特别是,所说的这两种能力究竟 应被看成是一种天赋,还是有一个后天发展的过程?另外,多问“为什么”是否就会抑制学 生猜想和直觉能力的发展?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培养学生 猜想 直觉能力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