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学论文 >> 电子机械论文 >> 集群通信技术在GPS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集群通信技术在GPS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07



            3.3 呼叫方式

            在集群通信系统中,用户的呼叫方式有:单呼、组呼、群呼、私密呼叫等。基于GPS的车辆监控系统,为提高系统定位精度采用差分方式,差分信息由监控中心以组呼的方式下发,分配在同一组内的用户均可接收。

            为使各移动用户的数据都能够实时采集,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方法,即各车辆按照图2所示的时序依次发起呼叫。其中两相邻用户之间的时间间隔包括数据发送时间和保护时间(防止数据相互影响)。一个采样周期内可容纳的用户数为,其中,为采样周期。

            为了避免监控中心对某用户的话音调度影响其它用户的数据传输,话音呼叫和数据呼叫分别在不同的组进行。移动用户传输数据时工作在数据组,利用专用信道完成。当监控中心需要对某用户进行话音呼叫时,首先发送一个切换命令将该用户的组号设置为话音组,而后再进行话音呼叫。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通话,由用户自动切换到数据组再传输数据。

            在监控中心,话音呼叫和数据呼叫分别利用不同的无线集群电台完成。

            3.4 同步方式

            在GPS车辆监控系统中,通常采用异步的数据传输,接收端和发送端不需要同步。但是,各移动用户的数据采集为时分多址方式,相互之间的时序关系不能混叠,也就是说,移动用户之间必须同步。

            各移动用户的同步方式有两种:①利用GPS接收机的秒脉冲进行同步;②利用监控中心发送广播同步码进行同步。秒脉冲和同步码均提供给各移动用户统一的时间起点,不同车辆的发送时隙由不同的延迟来产生。利用监控中心发送同步码,可以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发送1个同步码,也可以周期性地发送多个同步码。

            3.5 数据传输格式

            监控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分上行和下行两部分。上行数据主要为被监控车辆的实时位置、速度、时间、状态(包括报警、故障等);下行数据主要为GPS差分修正信息,采用RTCM-104格式的通用电文,如果是监控中心同步的方式,还包括广播同步码。

            A.上行数据格式

            数据报头 用户地址 纬度 经度 速度 时间 车辆状态

            B.下行数据格式

            数据报头 广播同步码 RTCM电文 调度命令 用户地址

            上行和下行的数据报头不同,用于对上、下行数据的解码。用户地址指是各监控车辆的识别号码,调度命令为监控中心对相应地址车辆的操作,如紧急救援、去某地运输、关闭汽车引擎等,广播同步码在利用秒脉冲同步的系统中不用。车辆状态由驾驶员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如遇劫报警、车辆故障等。

            4.结束语

            利用专用信令格式的模拟集群实现GPS车辆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在目前只能利用话音信道进行。由于话音信道的带宽较窄,且集群系统中可能会伴随有亚音频信令,所以,在选择调制解调器时应该特别注意其波特率、调制方式和数据带宽等指标。一般地,调制方式为FSK、波特率为1200、2400bps,数据带宽限制在3KHz以内的调制解调器都可以选用。

            集群通信技术在GPS车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其系统组成、集群信道利用方式、呼叫方式、同步方式、数据传输格式等。但是,基于专用信令的集群系统,其信道申请、维持、释放等过程及其占用的时间无法确切知道,仅通过试验的手段获取粗略的数据,对系统的扩容是一个较大的障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集群系统也应运而生,基于数字集群系统的GPS车辆监控系统也将问世。由于数字集群的信道利用率高,系统扩容就相对简单一些。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集群通信 GPS 车辆监控系统
最新电子机械论文
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特点及难
浅谈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关键技术研究
关于机械检测与质量管理的探究
机车空调便携式测试仪
基于信息熵的光学成像系统分析
基于CUBI用户体验模型的智能音箱设计研究
果园机械除草装备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产品三维变型设计研究及其应用
热门电子机械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PLC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器与现代汽车电子
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
压缩机的故障原因及对策
机电一体化智能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
试论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热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其展望
现代电力电子及电源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