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论文

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28


      五
  茅盾是惟一被资本家阶级热烈拥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40年代《清明前后》 在重庆演出时,许多著名资本家曾集体出面宴请茅盾以表感谢。茅盾也是对地主阶级抱 有最鄙夷眼光的作家,他的《子夜》创造的曾沧海父子、冯云卿形象,可以称得上是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人人共识的酷丑形象。就这个参照系上来观察茅盾,也许对本文论及的 茅盾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当我们沉溺于纯文学时,我们会与倒退思潮共鸣,尤其是田园文学山水诗返朴归真等 等;当我们要求文学的历史进步性、要求文学的多方面意义时,我们就会要求文学的杂 色和多功能性。这很有些类似于我们对夏多布里昂与巴尔扎克的感觉,很让我们想起马 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法国文学的评价。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只能有一个标准,这就是 历史标准。在这里,茅盾与巴尔扎克同在。
  茅盾把任何诗意都竞争化了,包括《子夜》“新儒林外史”中的诗人与爱情、交际花 女性与销金魔窟式的休闲及游艇玩乐、庐山旅游、教授学术与智囊帮闲等等,当然更不 用说本身就是竞争的产业发展和金融投机了。竞争成为《子夜》贯穿全书的聚焦点;这 种竞争由于在都市进行,因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多线性,让这部小说具有了阅读的困 难性。
  展开来讲,茅盾创作的基本倾向就是通过工业文明以及现代金融的褒扬来否定农耕文 化、农村经济,并且这种对农耕文化、农村经济的否定还主要是通过对地主形象的丑化 来加以实现的。
  《子夜》关注的资本家命运,在30年代还体现为《多角关系》中的唐子嘉对破产的挣 扎,在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体现为《第一阶段的故事》中何耀先的抗战爱国热情、《 走上岗位》里阮仲平坚决把工厂内迁的爱国激情、《锻炼》里严仲平在工厂内迁中的动 摇和软弱,在40年代体现为《清明前后》林永清在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坚持办工业的爱 国精神,和在国民党官僚资本压制下掉进黄金案里的觉醒……这一系列资本家形象体现 出作家鲜明的倾向性:同情资本家,同情资本家在中国现代社会动乱中的同步表现与命 运变化,这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第二例。同情资本家的本质在于其鲜明的生产力意识 ,在茅盾看来,中国资本家的命运就是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写照。
  对地主阶级形象的鄙视、反感,也是茅盾创作的基本倾向之一。在早期创作中,他就 以其鲜明的倾向表达了对地主形象的厌弃:《动摇》里的胡国光形象以其令人厌恶的色 彩给人以否定性;长篇小说《虹》里作者对梅行素父亲的厌恶,对柳遇春的反感;《小 巫》里作者对少爷的嘲笑;《子夜》对吴老太爷、曾沧海父子与冯云卿丑化更是典型的 例证。
  茅盾小说对地主阶级形象投以最强烈的憎恶与最彻底的否定的,有三类形象。一类是 封建僵尸。《子夜》里的吴老太爷与曾沧海最具有典型意义。在塑造吴荪甫这个工业王 国的骑士时,茅盾并没有美化他的父亲,相反,吴老太爷进入上海即便风化,《太上感 应篇》也救不了他的命,正说明了当时上海和中国的社会变化与价值变化,也说明了作 家的价值倾向。曾沧海体现的则是老地主道德上的腐败糜烂。第二类则是从地主向资本 家转化的形象。这说的是冯云卿的悲喜剧。从农民那里一亩地一亩地聚集起来的财产, 甚至包括女儿结婚用的嫁妆,都一下输在了上海滩的公债投机上,并且为了作多还是作 空这一情报的准确性,还陪上女儿作美人计,但最后却是家破人亡。这一方面说明了地 主阶级正在开始向资本家(金融)阶级转化,也说明了封建地主阶级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封建道德正在式微。第三类是新一代的地主。无论是曾家驹(《子夜》)还是少爷(《小 巫》),都是禽兽的变种,既无行,且无德,如果说他们与老一代地主有区别的话,那 就是无能。不成才的小地主曾家驹偷其父曾沧海的姨太太的丑剧,不光是道德的嘲笑, 也暗喻了这样一个思想:地主阶级已经一代不如一代了。
  在这种竞争中,茅盾关注的是都市现代智力竞争与传统农村体力竞争的区别。他在冯 云卿这个形象身上最典型地比较了二者的区别。冯云卿这个“土蜘蛛”的敛财过程是一 种体力劳动式的所谓“水磨功夫”,到了上海以后做公债期货,他本身是不合格的,因 为他没有这个智力准备。在获取信息方面,他使用了最传统的美人计,但由于专业培训 的不够,结果恰恰把信息弄反,以致于家破人亡。作家的这个设计是耐人寻味的:他无 情地嘲笑了中世纪工的农耕文化,把全部同情给予了20世纪的大都市工业文明。
      六
  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改革已经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与茅盾当年思考的问 题、采用的题材、塑造的人物有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已经导致了对《子夜》 主题的重新审视。吴荪甫的悲剧——如果按照恩格斯对悲剧意义的定义来思考——是不 是也有一个“历史的必然要求”[9](101页)的问题?并且,这个“历史的必然要求”在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已经实现?笔者在1996年北京奥林匹克饭店茅盾诞 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已经有所涉及[10],也许可以这样说,用历史学经 济学的眼光来重新评价茅盾才刚刚开始。
  吴荪甫的失败,在《子夜》里有两个直接的原因。一个在于作家赋予他的鲜明的意识 形态,比如他口口声声发展民族工业的宣言,以及执着于这个宣言的非市场化的僵硬的 操作方式,坚决不与外商合作,认为合作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失败……这一点与“适者 生存”的金融行业的民族资本家杜竹斋就迥然而异,吴荪甫的悲剧只能是一个纯粹的民 族资本家的悲剧。第二个在于,作家在完成这个企图时,有意识地设计了公债交割时吴 荪甫临时被杜竹斋出卖这个偶然情节。显然,这两个原因同民族资产阶级整个阶级的失 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它并不能说明整个民族资产阶级一定要失败,更不能 推出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都一定要失败这个事实。没有这个事实,传统的《子夜》主题概 括就失去了推论的基础与根本论据。因而,从这个个别的民族资本家的失败从而推论整 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更缺乏充分的根据,而传统《子夜》主题概括就是这样产 生的(注:关于《子夜》主题的重新理解,笔者将另文论证。)。
  本文说吴荪甫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更不能代表中国资产阶级 的失败,还在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中国的 民族资产阶级就是一个参与政权的阶级,并且是国徽上的一颗星,是刘少奇代表中央作 的天津讲话中所肯定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力量。他们的代表人物王光英、荣毅仁成为 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代表人物,同时先后担任了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江泽民的七一 讲话,把当代出现的私营企业主等称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1](3 1页),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理论,都肯定了这支力量在当代的意义。
  褒扬吴荪甫也许不是茅盾的理性本意,而仅仅是茅盾的感性直觉。作为一个历史感和 民族感很强的作家,茅盾同时又具有更强烈的时政性和社会性。在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 大论战中,茅盾的政治参与性成为吴荪甫悲剧形象意义即《子夜》主题解释的主要根据 ,这个解释有时候成为一个蛇足,成为“主题先行”、“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12]论 立论的主要根据,也成为评界所谓茅盾迎逢时政的诟词。这段话的世俗性让两部分人都 很为难:喜欢茅盾的和反感茅盾的。
  但这正是茅盾的真实和特点,换句话说,茅盾从感性上、从本意上、从下意识上是倾 向吴荪甫(这应该读成中国现代资本家的代词)的,但从理性上、从责任上、从价值上又 是倾向《子夜》里的工人们的,也就是说,茅盾关于《子夜》主题的多次自叙[13][14] [15]的确是他的理性本意,这同他把徐志摩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同时也是‘末 代’的诗人”[16]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茅盾的当下意义就成为一个互相矛盾的 命题。也就是说,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反对资本革命还是赞成资本革命,他都有正确的理 据。特别是在当代中国,国企工人正在不断下岗、私营企业正在大量繁衍之际,这种矛 盾就显得更为滑稽。
  这种滑稽的表象本身又是互相分离的:《子夜》的艺术形象与《子夜》主题自述的分 离,《子夜》资本家形象系列的丰富及寓意与工人形象的单薄及概念。因此又可以分离 出来讨论:即作为作品的《子夜》(同一)与作为作家的《子夜》(隶属)的各自意义的不 同。因此可以说,无论作家本人有什么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主观意图,作为作品的《子夜 》的确表现了中国现代资本家奋斗的英雄历程,这个历程以其生命力和现实感正体现了 中国当代经济改革进程的某些同类精神,即崇尚生产力的精神。那个向内地不断运送出 水瓶、胶鞋、丝绸、棉布等产品的双桥工业王国,不正从20多年前的深圳、温州以及随 后的广东又开始了吗?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0.
  [2]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鲁迅.灯下漫笔[A].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茅盾.西洋文学通论[A].上海:上海世界书局,1930.
  [5]茅盾.汉译西洋文学名著[A].上海:亚细亚书局,1934.
  [6]茅盾.世界文学名著讲话[A].上海:开明书局,1936.
  [7]茅盾.世界文学名著杂谈[A].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
  [8]茅盾.子夜[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9]恩格斯.致斐.拉萨尔[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C].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0.
  [10]曹万生.从悲剧与丑,看茅盾的产业意识[N].文学报,1996-07-25.
  [1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北京:人民出版社,20 01.
  [12]蓝棣之.一份高级形式的社会文件[J].上海文论,1989,(3).
  [13]茅盾.《子夜》后记[A].子夜[M].上海:开明书局,1933.
  [14]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N].新疆日报,1939-06-01.
  [15]茅盾.再来补充几句[A].子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6]茅盾.徐志摩论[J].现代,1933,2(4).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茅盾 当下 中国 意义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