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证券金融其它论文 >> 基金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论文

基金绩效评价方法的发展

作者:陈彤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22

  绩效的持续性是绩效评价的又一个主要研究方面。如果基金绩效是持续的,则绩效评价的结果对投资者而言是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尽管关于绩效持续性的研究常常是相互矛盾的,不过近来众多的研究比较倾向于认为基金的绩效具有较为显著的持续性。如Brown&Goetzmann(1995)认为基金“短期内”具有持续性。比较常用的检验方式有半期平均秩差检验法和交叉积比率(CPRCrossProductRadio)法。半期平均秩差检验法是通过将基金按时间分为前后时间相等的两部份,并分别计算其秩。如果这两段的秩相等,则表明该基金的业绩在全部基金的排名保持稳定状态,其业绩具有长期的稳定性。CPR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基金绩效与所有基金的中位值相比较,将比较结果高者标为W(win),低于中位值者标为L(lost)。定义CPR=WW LL/(WL LW)。CPR的取值范围为(0,+∞),如果绩效的持续性越差,CPR值越接近0,反之若持续性越强,CPR值越接近正无穷。据Carhart(1997)的观点,短期的基金绩效的持续性应归咎于持有的好或差的股票,长期的持续性则是由于费率结构的设计不同。

  基金的风格研究是对基金的投资和收益特点进行的研究。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和产品设计竞争的加剧,市场上逐渐出现了许多类型和风格差异的基金。因此基金的风格研究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基金风格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因素分析法和特征分析法。最早的风格研究方法是所谓的HBS(HoldingsBasedStyleAnalysis)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基金披露的全部持股信息进行分析而进行。缺点是无法有效地剔除“披露日修饰”行为。1992年夏普(Sharpe)采用12因素模型(这12个因素是短期票据、中期政府债、长期政府债、公司债、抵押证券、大盘价值股票、大盘成长股票、中盘股票、小盘股票、非美国债券、日本股票和欧洲股票)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被称为RBS(ReturnBasedStyleAnalysis)。RBS方法将基金收益分解为风格收益和选择收益。模型中因素的选取遵循排他、无遗漏和易于获得等原则。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因素模型出现。而特征分析法有MSB(MorningstarStyleBox)方法等。晨星风格箱法(MSB)由著名的晨星公司于1992年提出并于2002年进行了改进。它首先根据资产组合中各股票市值规模的大小将其分为大盘、中盘和小盘,再在划分的每个市值区间根据定义的算法计算其价值和成长得分,最后将其定位到基金风格箱里的不同位置。

  GolloandLockwood(1999)对1983-1991期间更换了经理人的共同基金的业绩、风险及投资风格的改变进行了研究。当用公司规模、价值/成长重新对基金进行分类时,发现有多于65%的基金在改变管理之后投资风格也发生了改变。

  绩效评估的一致性是研究和比较基金绩效评价的诸方法结果差异性的。不过该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少,国内目前还只有王聪(2001)对多重比较法等概念进行了一些介绍。评估一致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Spearman秩相关检验、Kendall协同检验和多重比较法等。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是通过对两种绩效评估方法所形成秩序列的相关性,判断两方法是否一致。如果该两种方法的秩(排序的差的平方)较小,则表明该两种方法对基金的评估具备一致性。Kendall协同检验是在相关系数检验法上发展的。其中Kendall协同系数定义为12S/m2n(n2-1)。W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W的值越大,诸绩效评估方法具备越强的一致性。极端地,W取值1时说明所有的绩效评估方法结果完全相同。经过Kendall协同检验,具有一致性的基金可以通过多重比较法来进行总体业绩评估。

  国内关于基金绩效评价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从已发表的文章和收集的资料来看,国内的研究还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介绍和实证研究,更多地是对某种单独的理论或角度进行研究,缺乏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和缺少理论上的创新。

  陈学荣(2000年)通过Sharpe、Treynor和Jensen值进行了国内基金初步的绩效的实证研究。王志诚(2000)对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针对基金的新股配售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王聪(2001年)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外的基金绩效评估方法。王霞(2003年)在介绍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基金绩效评估体系。刘红忠等(2001年)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及其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李博和吴世农(2001年)研究了多因素模型在国内的应用。王庆仁等(2001年)应用T-M模型和H-M模型进行了择时能力的实证研究。沈维涛等(2001)则应用风险调整指数法、T-M模型和H-M模型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进行了实证研究。赵凯和巢洋(2002年)研究了基金绩效的基准组合方面的问题。丁文恒、冯英浚和康宇虹(2002年)将数据包络分析法引入了绩效评估领域。陈信元、张田余、陈冬华(2002年)进行了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法的实证研究。江赛春(2002年)研究了业绩指数法。薛继锐(2003年)研究了效用函数法。何荣天(2003年)较全面地介绍了基于风险和收益动态时变性的实证研究。程伟庆(2003年)研究了MorningStar基金评级体系的缺陷。张戡、陈亮(2003年)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基金综合评价模型,对基金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学荣。投资基金业绩综合评估的指数法及其应用。财贸经济,2000(5)

  2.王聪。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经济研究,2001(9)

  3.刘红忠等。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与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二期课题,2001

  4.李博,吴世农。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导报,20008

  5.王庆仁。基金投资策略、绩效与市场有效。财经科学,2004(1)

  6.沈维涛,黄兴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J].经济研究,2001(9)

  7.薛继锐。中信基金评级准则。2003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基金 绩效评价
最新证券金融其它论文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财务效应研究
基于宜人贷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及趋势分
基于因子模型的券商流动性风险管理评价研究
信任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信贷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
试论我国构建OTC市场的必要性
创业板市场:全球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证券公司固定收益产品创新研究
论二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的性质
证券公司及其监管者面对的六大风险
热门证券金融其它论文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构想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
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及应用
投资、投机及我国当前股市
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看中国货币政策的微效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
中国股市的运行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