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新马克思经济学论纲论文

新马克思经济学论纲

作者:李炳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5-24

      六、需要价值:新理论体系的中心范畴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方式,要把商品的一般性从而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作为前提和立论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中,分析了这种一般性。不过,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不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我认为应该是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根源于社会分工。我就市场经济一般作出了新的分析,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当作市场经济一般的原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前提和立论基础。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生产的自然生理体系,而价值规律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市场经济的生理机制原理。它们是属于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而与社会经济形式无关。马克思把市场经济一般称作“社会分工制度”,①即体制。社会分工是市场经济一般的同义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但是,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还要在承认市场经济一般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其社会性质或形式,即从社会主义商品的特殊价值构成出发。因为这个价值构成里面包含着全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因素。在我的公式W=c+n中,价值c部分归结为社本成本价格,而价值n部分是需要价值,即社会主义收入。在市场经济形式中,需要价值表现为商品价格中超过成本价格的增加额。需要价值作为全部预付社本的增加额,从而取得了需要价值的各种转化形式。这是需要价值发生转形的必然性。

      自主联合劳动者使用同量社本可以生产不同量的需要价值,因而需要价值的生产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活劳动创造新价值,但活劳动必须借助于物化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如果活劳动是新价值之父,物化劳动就是其母。因而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之间具有必然联系。我把社本与需要价值的比率叫作“需要价值率”,用公式表示为n'= n / c 。它表示自主联合劳动创造需要价值的效率。制约这种效率的有多种因素。由于需要价值率表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程度,因而必须不断提高需要价值率。从企业来讲,就是一方面尽量降低生产的物质耗费,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社会主义增产节约规律。这个规律是由需要价值规律这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需要价值率,在企业具体化为资金净产值率(d/c)。提高资金净产值率是企业的生命线。净产值或净收入是企业的“牛鼻子”,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指标。每个企业都竭力提高资金净产值率。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必然形成平均净产值率。这种均衡的作用使等量社本要求得到等量净产值。从而净产值量就会与需要价值量发生背离。部门平均净产值的计算,则是用所用社本乘以平均社本净产值率得出。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新的社会主义生产价格公式,它等于成本价格(c)加平均净产值,即: w =h+ d。这种新的生产价格总量,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量是一致的,因为全社会的活劳动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总是一定的。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体现了劳动平等和自主劳动者占有社本和收入的平等权利。新的生产价格成为调节社会主义利益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在这个基础上,平均净产值的各个部分,再分别转化为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的各种具体形式。社本同样转化为各种具体形式。这些纷繁复杂的形式,组合成社会主义社会表面各种经济现象。

      需要价值范畴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联系的基本范畴,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全部过程。它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主线。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本质上就是需要价值的生产、实现、分配、消费过程。这种过程寄寓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之中。社会主义再生产总过程,是扩大商品再生产的劳动过程和需要价值扩大再生产的统一,同时又是需要价值扩大再生产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统一。社会主义再生产又是社本的扩大再生产。公共需要价值是社本不断增殖从而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源泉。可见,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轴心,也就是社会主义新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或中心。

      经济体制是以经济杠杆体系为基础和运转条件的,经济杠杆则是以经济范畴为基础的。从我对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结构的分析出发,就有可能更新整个经济范畴体系。因为一切经济范畴是从c、v、m演变而成的,都不过是c、v、m的不同排列组合和不同转化形式而已。又因为一切经济范畴都具有两重性:作为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和作为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亦即作为生产形式的范畴和作为生产关系特殊的范畴,而且是两者的统一。只要我们准确把握住经济范畴的共性,努力从实际出发去开掘经济范畴的特性,即社会形式,就有可能对范畴进行扬弃。只有从根本上更新范畴体系,新的理论体系才能建立。进而,就可以创造新的经济杠杆系统,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此之前就着手建立经济运行机制,无疑是困难的。我所阐明的社本和需要价值理论,由于以自主劳动为前提,由c +n公式确立了社本和需要价值两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范畴,为整个新的经济范畴体系奠下了基础,因而可能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种新体系。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构成公式W=c +n, n=n1+n2+n3,使我们找到了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的社会性质的基因。因而这一公式就成为理解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体系的社会形式的枢纽。

      作为生产力范畴的社会分工不会消灭,只会发展。社会分工与共产主义公有制相结合,就是共产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价值规律。同样是共产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过这个范畴会发展为新的阶段,因而会具有某些新特征。需要价值不断增长的规律,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经济规律。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只有随着分工的发展,随着需要价值的不断增长才能实现。

      他的这一思想我一直是依据马克思关于经济范畴两重性的论述进行分析的。马克思说:“就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单纯过程来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对于这个过程的一切社会发展形式来说都是共同的。但劳动过程的每个一定的历史形式,都会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形式。”①我们正是将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来理解的。或许,这种理解正是社会主义新理论经济学得以寻找到出路的关键。

      作为富国裕民的新经济学,旨在寻求通过新的途径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并向共产主义过渡。我提出的新的范畴体系,是在一般劳动过程范畴体系上穿上了一件社会主义的社会形式的外衣。这个新体系可简单图示如下:
 
 〖JZ〗需要价值理论体系图示?
需要需要一般
利益利益一般
?
自主利益(利益的社会主义形式)?
自主需要(需要的社会主义形式)?
劳动劳动一般?
价值价值构成一般:c+v+m?
社会主义价值构成:c+n?
自主劳动(劳动的社会主义形式)?
价值的社会?主义形式社本价值
所用社本价值(C)?所费社本价值(c)?
需要价值(n)公共需要价值
社会需要价值(n?1)?
集体需要价值(n?2)??
个人需要价值(n?3)
 
?
新生产价格社会主义成本价格(h)?
平均净产值(〖AKd-〗)公共收入国家收入(d?1)?企业收入(d?2)〖JB
)〗?个人收入(d?3)?
 
      我已从两个方面说明需要价值的由来。一方面是从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来说明。我指出,需要价值范畴的确立,是马克思需要范畴发展的逻辑结果。我在有关著作中作了这种发掘和探索。也就是说,需要价值是个崭新的范畴,但它是从马克思理论中开掘出来的。另一方面,我从我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中,说明了需要价值这一理论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需要,是人对生活资料的需求。劳动是满足需要的手段。“需要”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正象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等范畴一样,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范畴。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包括“需要”体系,也包括“劳动”体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与他的“需要”理论同时完成的。我的“需要价值”理论,不但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方法,还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体系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
 
 
需要价值的基础自主需要?自主利益〖FY(〗+社会分工〖FY)〗需要价值的形成
需要价值的质?需要价值的量?
自主劳动?
〖FY(〗+再生产过程〖FY)〗需要价值的再生产需要价值的生产?需要价值的实现
?需要价值的分配?需要价值的消费?
〖FY()+动态过程〖FY〗〗需要价值的发展趋势需要价值量的增长规律?需要价值

      与共产主义市场经济?
 
 
      结果,我形成了这样一条思想线索:人的需要是客观必然;使用价值是满足需要的对象;劳动是满足需要、实现利益的手段;分工是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社会分工是交换的基础;交换价值是实现社会需要的媒介;价值是劳动的物化;消费是需要的实现。根据卓炯关于经济范畴可以一分为二,分为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和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的原理,我把五组范畴分为三对(见下面的表式)。

      在下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系列中,由于“公共”均可划分为“国家”或“社会”与“集体”两个层次,所以,社会主义的需要、利益、劳动、价值均可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这样,就在更深的层次上论证了社会主义新价值划分公式:需要价值(n)=社会需要价值(n1)+集体需要价值(n2)+个人需要价值(n3)。而这一公式是建立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关键所在。
 
 
〖HT5”〗经济?
范畴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个别利益?社会利益必
要劳动?剩余劳动必要产品?剩余产品必要价值?剩余
价值?
社会经济?形式的范畴资本主义范畴:
必要需要?奢侈需要必要利益?奢侈利益有
酬劳动?无酬劳动有酬产品?无酬产品有酬价值?无酬
价值?
社会主义范畴:个人需要?公共需要个人利益?公共利益〖JB)
〗个人自主劳动?公共自主劳动个人需要产品?公共需要产品
个人需要价值?公共需要价值
〖HT〗?
 
 
      七、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与社本的类别

      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范畴是自主联合劳动。自主联合劳动是雇佣联合劳动的对立物,它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在自主劳动关系下,资金就转化为社本。因此,社本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形式,自主联合劳动是活劳动的社会主义形式。社本与自主联合劳动相结合,就是需要价值的生产过程。社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一种混合经济。

      我们已经知道,资金与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相结合,就形成作为社会经济形式范畴的社会主义资本,即“社本”。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因而社本就表现为混合的形式。

      (一)社会主义混合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混合经济。混合经济与纯粹的经济形态不同,它是一种复合型的经济形态。混合经济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体制性混合经济,另一种是制度性混合经济。

      所谓体制混合经济,是指由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混合而成的经济形态,通常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合或结合。因为市场经济也好,计划经济也好,都是指不同的经济体制而言,而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在西方传统经济理论中,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西方经济学界使用的“混合经济”概念,是指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引进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计划管理和调控而形成的一种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或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或优势互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体制性混合经济。这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体制。

      所谓制度性混合经济,是指分属于不同社会性质的经济制度或所有制的混合。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社会性质不同的所有制,是相互对立的。但在特殊条件下,也可以统一。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互相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和平共处”。这种制度性混合经济,通常指的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现在我们所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这种制度性的混合经济类型。不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有一个显著特征作为限定条件,那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实行所有制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以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由此看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混合经济,是一种双重的混合经济,不仅是体制性经济,同时也是制度性混合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证明,这种混合经济是有生命力的。究其原因,一是它能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长处于一身,既能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效率,又能发挥计划的控制协调作用;二是它能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多种经济成份各自的长处,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的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能保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又能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从各方面动员力量,尽快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不仅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一步确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党的十五大把这一方针进一步提升和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要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个来自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的伟大创举。长期以来,总是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是纯粹的公有制。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是外在的补充,决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新的回答。

      实行这一新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要求调整所有制结构,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只要注重提高国有经济的素质和控制力,就能保证公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这种混合经济好比一架飞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处于飞机头的地位,起导航作用,而机舱则很大,好比容纳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这架飞机载客量又大,方向又正确。这就可以使我们达到加快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所有制经济形式:

      (1)国有制经济。包括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即国有国营经济;也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随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大量国有经济单位将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的比重将减少而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将大大提高。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有支配地位。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必然大大加强,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将会有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2)集体所有制经济。它的特征是其财富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属于一种局部的较低层次的公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双层经营的承包农户、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经济、合作社经济等。

      (3)个体经济。即城乡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而不雇工或少量雇工的经济,俗称“个体户”。

      (4)私有经济。指城乡生产资料完全私人所有并雇工经营的经济。其规模大小不一。

      (5)股份制经济。各种股份公司,其产权是多元化的,投资人是分散的,是一种不同所有制组合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6)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包括独资的外资经济和与我国某种经济成份合资的经济。

      (7)各种基金组织。属于社会所有制或共有制经济。

      (二)社本的分类与结构

      依据不同的标准,社本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1.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标准对社会的分类

      社本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国有社本;(2)集体社本;(3)个体社本;(4)私人社本;(5)股份社本;(6)外资社本;(7)基金社本。

以上可列下表图示:?
社本结构国有社本国有独资社本?国有合资社本?
集体社本集体社本?合作社本?股份合作社本?
个体社本城市个体社本?农村个体社本?私人社本城市私人社
本?农村私人社本?
股份社本?
外资社本独资社本?合资社本?合作社本?
基金社本(社会社本)?
也可以表述为另一种社本结构:?
社本结构公有社本国有社本?集体社本?股份合作社本?基金社本〖JB
)〗?
私有社本私人社本?外资社本?混合社本(股份社本)?个体社本
?
      2.按其他标准对社本的各种分类

      (1)生产社本和流通社本。前者指处于生产领域并在其发生职能作用的社本,即产业社本。后者指在流通领域中发生职能作用的社本,包括商品社本和货币社本。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商品社本独立化为商业社本,货币社本独立化为银行社本(生息社本)。

      (2)个别社本和社会总社本。前者指在相互独立、相互依赖的社会分工实体即企业中起职能作用的社本。后者指全社会范围的个别社本的总和。

      (3)固定社本和流通社本。前者指其实物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其价值在多次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生产社本。它以固定资产形态存在。后者指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其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生产社本。它以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流动资产形态存在。

      (4)所用社本和所费社本。前者指生产需要价值所使用的全部社本,即预付社本,用于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的投资。后者指商品生产所耗费的生产社本,它等于生产中的所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所费社本作为商品的生产费用转化为社会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

      (5)原有社本和追加社本。前者指预付社本或垫支社本。后者指增殖了的社本部分。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需要劳动所创造的需要价值实现以后,进入分配过程。通过分配过程,需要价值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用于积累的那部分需要价值转化为社本,便形成追加社本。

      参考文献:?
[1]李炳炎:《需要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J],载《中州学刊》1986年第6期。
[2]李炳炎:《需要价值理论体系概述》[J],载《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3]李炳炎:《论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始点范畴》[J],载《江海学刊》1999年第2期。
[4]李炳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自主劳动”范畴》[J],载《苏中学刊》2002年第1期。
  ——————————
         ①“需要价值”这一新的经济范畴,是作者于1986年提出的,它是指社会主义商品价值中的新创造价值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范畴。[1][2]。
        
      ②“社本”这一新的经济范畴,是由卓炯于1983年、作者于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资本一般(资金)范畴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所形成的新范畴[1]。
“科学”。它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从公有制出发,又以公有制为归宿,是“公有制经济学”;它离开市场来研究社会主义,把两者对立起来,成为僵化的旧体制的理论概括,因而实质上是“产品经济学”;它脱离实际,搞“规律排队”、“政策汇编”,又照搬与雇佣劳动相适应的有关范畴,变成干瘪的条条,因而又是“形而上学的经济学”。这样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同实践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因而必须进行理论反思。这种反思的必要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①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具有八十年的历史,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合理性的事后思索,已经具备条件。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4页。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三册,第281页。
——————————
 ①参见拙文:《社会主义成本范畴初探》,载《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1年第4期;《劳动报酬不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载《经济研究》1982年第2期。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第5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第76页。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二册,第6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78页。
 ②参见拙著:《新成本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136页。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7页。
 
——————————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99页。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