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境界与实体——论中西传统哲学的一个差异论文

境界与实体——论中西传统哲学的一个差异

作者:韩东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5-17


   
    但事实上,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东西,所谓“胡说”只是它有悖于事实或逻辑而已。对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而言,(事实)经验和逻辑是其两大支柱,有悖于此的皆是胡说(nonsense)。从而问题是,是否存在不合逻辑的思想和理解,使语言不合逻辑,又具有意义?这一点我将在下面说明。
   
    3、动与静。“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有所不足。’”(《世说新语·文学》)这里的问题是圣人如何体无、训有所不足则如何传达。“体无”是与无同体,是对无的体验,这种神秘体验,它使我们联想到《老子》中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荀子所说的“虚一而静”,【注十四】韩非子所说的“虚以静后”,【注十五】周敦颐之“主静”,【注十六】二程之“主敬”,【注十七】陆象山之“易简工夫”,王阳明之“循理之谓静”,【注十八】佛家之禅定、涅槃,等等,都完全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论辩方式。虽然儒家的“静”未必是无,但如果我们以虚解无,理解为澄明无蔽而道理显现的心境,我们便可以看到其中的相通之处。一言以蔽之,是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从而“明心见性(理/道)”的体验。这种体验之所以神秘,乃是它需要一定的修养工夫,这种工夫对红尘浪里的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
   
    如果是体道是主静,那么履道则是主动。主动是在世上磨炼,在生活中明道。如禅宗所言:砍柴挑水,无非妙道。动静合一便是知行合一,便是做人,“堂堂正正做个人”,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境界,达到最高的境界。因此“大学之道”虽在“三纲领”,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逻辑问题。我们如今所理解的逻辑基本上是形式逻辑和语法,二者对我们的语言性思维具有强制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存在超名言之域的思想或体验,那么这种强制性在其中自然就消失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有此体验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讲逻辑。当其体道之时,语言也许是在此境界之外的;当其言道之时,虽然所言有必要遵循语法,但后者不足以规范道,相反,其所言是由道或对道的体证决定的,或者说是“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的“三言”(“重言、寓言、卮言”)。早期维特根斯坦强硬地坚持思想/语言的逻辑结构与世界的逻辑结构的同一性,而后期则放弃了这一独断的观点,这似乎更有利于维护那个“应当保持沉默”的世界。
   
    不可说的另外一种意义事关境界的可传达性问题。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眼法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诸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禅门公案。众人不言,却与这不二法门无缘;迦叶心领神会,自然生出微笑,这才是重要的。境界是纯粹私人的,却并非不可传达,只是不同于知识的可传达性。一个人的境界在生活中必定会自然而然地显露,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必然是“言行一致”的;听其言而观其行,境界相若者大致可以体会到他的境界如何。
    
    二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如果我们试用谓词的方式以表达真理,则我们的心思便不禁感觉到这些名言无法穷尽对象的意义。从这种观点出发,东方的哲人每每称神为多名或无尽名的,是完全正确的。凡是有限的名言,决不能令心灵满足。于是那东方的哲人不得不尽量搜集更多的名言。”【注十九】他的意思是,知性本身是有限的,也只能认识有限事物的性质,而真理,以及上帝、自然、精神等内容丰富的观念,本身都属于理性的理念,属于具体共相的思维范围的对象。而共相是实体,共相之所以能具体,乃是因为实体即主体,而主体是辩证发展的。绝对的主体可以视为精神,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它自己言说自己“无极而太极”的过程(而且可以用德语);由于人也是精神性存在,因此人终究可以以纯概念的方式言说绝对精神。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境界 实体 中西传统哲学 差异 哲学
最新西方哲学论文
从自由到责任
试论科学与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维
西方哲学史脉络的多维度研究
从语言学的视角评介西方哲学家的语言观
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静态分层与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内求与契机??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存在与时间》的方法、内容和叙事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
热门西方哲学论文
重返马克思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 人·存在·价值
基督教为何能赢得古代欧洲人民的心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康德的崇高美学新论
关于理性的反思与断想
《存在与时间》的方法、内容和叙事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