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论文

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作者:王化林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8-01-22


正值寒冬的娄山雄关,寒风凛冽——“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战斗刚刚结束,踏着硝烟,诗人登临雄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他为战斗的胜利而欣慰,也为红军战士英勇搏杀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感怀。“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多年以后,诗人这样感叹。由此想到刚刚结束的遵义会议,紧要关头,党拨正了革命航船的航向。做为党的领导核心的核心人物,诗人深感自己铁肩所担的份量。“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了低潮的革命事业,又重新开了一个好头,尽管雄关如铁。而“从头越”的征途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革命征程漫长,还有多少这样的搏杀。写景与抒情,内容与形式,都得到完美的体现。
又如《沁园春.雪》,更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该词写于1936年2月。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中国革命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转移。12月25日,党中央在召开了瓦窑堡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活动份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并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路线,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救国的正确方向和途径。1936年10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东渡黄河。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的袁家沟。这是一个离黄河不远的小山村。在袁家沟期间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视察地形。他看到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怀着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华章。
该词公开发表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时,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呢?(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蒋介石反动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玩弄“和谈”阴谋,欺骗人民,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揭穿美蒋假和谈阴谋,毛泽东同志“一身系天下安危”,于8月28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在渝期间,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送给毛泽东同志一首诗。应柳亚子的索求,毛泽东把《沁园春. 雪》手书相赠。《新民报晚刊》记者获悉,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这首词就很快传闻中外。
《沁园春. 雪》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赞美了祖国的确大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词的上阙写景,描绘了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三句,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点明所写的地域辽阔和隆冬严寒的景象。
然后,用一个“望”字领起以下各句,对“北国风光”作进一步具体形象的描绘。“长城内外”纵观南北,“大河上下”横眺东西,一纵一横包举中华大地。长城、黄河是我中华民族的象征,气魄宏大。接着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把北方雪后的群山和高原描绘的动静有致,栩栩如生。“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把群山、高原人格化,表现了革命者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
随即笔锋一转,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展示了雪后天晴北国风光的又一番景象。红日高照,与披着银妆的山川交相辉映,是多么绚丽多姿,是多么光彩照人!
下阙由写景转入写人,一幅千古风流英雄画,既有议论,又有抒情。
阙首用“江山如此多娇”对上阙作结,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极其自然地过度,其间衔接之密切,全无痕迹。
接着,用一个“惜”字引起以下几句对历史人物的评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在历史上建立过煊赫的功业,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他们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作者的评价,意在对比、陪衬后面的风流人物。
最后三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高潮和精华,思想境界升华到了高峰:数得上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只有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才是无愧于祖国的伟大的河山英雄。
综观全词,不难看出,有两大显著特点:
(一)、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古老的词牌,多系骚人墨客抒怀言志之载体,或言仕途坎坷,或叙情场失意,或写山水花鸟,或记闺阁怨恨,也有描绘华夏江山之雄壮,抒发建功立业之佳作。但是,或是输于历史之域限,或是囿于阶级之限制,与本词相比就黯然失色了。诗人依凭他“古为今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文艺思想,赋予古老的词牌与新生的艺术生命。写景之中,意境壮阔,画面鲜明,既具体描绘了现实的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又有艺术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在此过程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这就“即景生情”,把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下阙由写景、抒情自然地过度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议论,进而评说历史人物,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把写景、议论和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用语的准确、精炼、生动。在全词中,作者以极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自然地,又是极其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载体与容体极融洽地统一于一物。如:作者极目远眺时用一个“望”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而且有力地领起了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用一个“看”字,把诗人细细观看、无限赞赏的心情表达得细致入微,极为得体。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则分别运用了“略输”、“稍逊”、“只识”,各有区别,极有分寸。以一个“顿”字,把滚滚黄河的动态写成了静态。以“舞”、“驰”两字,又把静止的群山和高原写得生气勃勃。这些词语的锤炼都极富于表现力。
三、斯人去矣,艺术华章彪柄史册
综上述,诗人把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无痕的切合。而这,正是我们在现今的文学艺术活动中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诗人虽然离我们而去已经二十多年,但他留下的不朽诗词,已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旧体诗词的光辉典范;他老人家留下的艺术华章的光辉,将永远照耀中国革命文学艺术创作之路。
参考书目: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史》作者:文万荃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
3、《古代汉语》郭锡良等主编
   北京出版社  1983年版
4、《毛主席诗词选》
   人民出版社  1966年版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容 形式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