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

作者:侯云霞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8-10-18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问题, 我们认为必须搞清楚实践的基本方式。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 主要有针对单一书本理论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 包括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不仅仅体现在校外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上, 还体现在许多校内的实践环节上, 也就是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基本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 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中将一些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 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特别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 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全可以采取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办法。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直接体现, 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 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它可以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 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 时间短效率高, 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 节约教育资源, 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 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便于推广。这是单项性实践教学, 特点是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独立操作。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 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 所以, 我们叫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以下方面:

  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相关基本要求, 有针对性地参观有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寻访老少边穷地区, 调查国情、民情和乡情, 跟踪调查优秀校友, 考察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等。

  以服务社会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 有组织地参与当地或贫困、边远山区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 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 参加法律咨询, 参加抗灾救灾以及义务生产劳动等。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让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或进行短期挂职锻炼, 或岗位见习, 或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或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青、妇、团的工作, 或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等。这是综合性实践教学, 可以在不同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统一安排实施。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隐性的实践教学。所谓隐性的实践教学, 是相对显性实践教学而言的, 它不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方式, 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因素。让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实践方式。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比, 充分照顾到主体的内心需要与体验, 能够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激发其参与意识, 将教育内容及要求渗透和潜隐到大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产生显性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隐性实践教学方式, 由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了大学生个人的活动中, 使各种活动在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上达到一致, 从而产生了合力功能。比如组织管理, 它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 它的目的就是敦促人把各项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习惯”, 从“他律”变为“自律”达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内省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要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实践状况,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 要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 而不是把学生作为社会的客体来塑造; 形成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生活世界, 而不是将教学自身的活动作为追求自身以外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同时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做相应调整, 我们将另文立论。

  参考文献:

  [1][德]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1.

  [2]洪汉鼎.论实践智慧[J].北京社会科学, 1997(3):8- 11.

  [3]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4]刘红英.“两课”实践课程研究[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4.[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上一页 [1] [2] [3]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实践 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