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欠发达地区引资与本土产业配套发展研究论文

欠发达地区引资与本土产业配套发展研究

作者:王满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12-06

  摘要:良好产业配套环境的存在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来源。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市,外资产业存在结构欠优,外资质量仍不能满足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问题,其机理在于外资产业与全市总体产业和六大主导产业匹配度不十分协调,没有充分发挥外资的外部效应,难以保障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于诸如赣州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为进一步巩固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果,在“十二五”时期应把发展配套产业,提高外商投资产业的配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引进外商投资;本土产业配套发展;赣州市。

  一、引言。

  为更好地规划“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必须认真系统地分析“十一五”时期尚存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引进外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站在整个国家层面,如赵晋平(2008)、李芸(2010)等,从地区层面来研究的则大多定位在大区或省一级,如张曦凤(2010)、杨先明(2009)等,或是从发达地区城市层面,如王冉冉(2008),即使是这些研究,大多也只是一般的研究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从地级市层面具体针对欠发达地区引进外资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研究尚需深入。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就是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2010),欠发达地区面临追赶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但自身基础薄弱,迫切需要采取一些超常规发展的举措。那么在这一追赶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在引进外资工作中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到底是什么,尤其值得重视。

  从目前的外资发展情况来看,特别是遭遇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仍然以各种或明或暗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是需要反思的。吸引外资要能够促进本土能力的发展,如果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本土能力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吸引外资的政策是有问题的(周洲,2009)。本土能力包括本土企业家能力、本土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本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将促使本土产业相配套地得到发展。那么,欠发达地区的外资引进是否实现促进本土产业发展的目标了呢,外资产业和本土产业两者是否得到协调发展了呢?本文试图以江西赣州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约占江西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最大的设区市,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地级市之一,毗邻“珠三角”和“闽三角”,境内资源丰富,相对中西部及省内其他地区而言,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综合实力在全省名列第二,但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单位土地面积和人均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后发展、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的市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赣州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外资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通过分析近年来赣州市引进外资的数据,也发现其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以下将首先分析赣州市外资产业存在结构欠优,质量仍不能满足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方面的问题,然后从外商投资与本土企业的配套发展方面探析其机理,最后提出本土产业配套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核心问题:结构欠优,质量仍不能满足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体本身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经济增长表现为“内生增长”。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培养是影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两个关键变量。吸引外资就是要能够促进包括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培养的本土能力的发展,但从赣州市引进外资的结构上看,总体上来说,外资产业的规模小,层次低,技术含量低,难以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的培养,没有充分带动本地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用溢出效应衡量,它们是非优质的FDI,只是利用当地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实行产能的低技术扩散转移,没有带来更有力度的技术升级,也没有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项目规模小,大项目少。“十一五”期间,赣州市新批引进外资项目的合同外资平均规模仍只有450万美元,项目履约率为89.7%。2007-2010年新批合同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只占项目总数的9.2%。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上个世纪,发达国家境外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就达到600万美元(黄卫东等,2005)。沿海地区之所以每年都有那么大的引资规模,主要是大项目的支撑,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一个项目投资便是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美元,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投资,迅速形成围绕大项目生产和服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以主要产品为核心的产业群。目前在赣州市虽然已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明星企业,但知名跨国公司少,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仅有4家到赣州市投资(即日本东芝、日本住友、新加坡伟创力、台湾富士康)。总体而言,赣州市引进的外资项目规模偏小,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工业,投资金额与技术含量极为有限,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且深度低,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基本属于零打碎敲类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赣州市缺乏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而且没有形成项目群或产业链,不能形成对全市和全省经济的辐射效应。这些在以下的行业结构分析中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印证。

  

 

 

资料来源:根据赣州市商务局有关统计资料整理。以下除特别说明外,资料来源均与此同。

  2.外商投资领域集中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过低。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的分析显示(如表1所示),赣州市实际投资额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2006-2010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70.0%、70.9%、81.1%、78.8%、71.3%,其中制造业又分别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67.65%、64.06%、80.04%、77.77%、69.96%。这有利于加速赣州市的工业化进程。对于落后地区来说,通过强化工业来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的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无疑是合理的。但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需要得到相应发展,尤其对赣州市而言,目前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2006-2010年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合计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仅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59%,科研及技术服务业领域内的外资尚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据我们调查,赣州市目前的货物运输主要依赖珠三角的物流企业,本地配套物流企业只能承担零担运输。

  3.在外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制造业内部,外商投资集中度低。外商投资虽然集中在制造业,但如表2所示,在制造业内部,却分散在纺织、机械、电子、金属冶炼加工、非金属制品、家具制造、化工、医药、文体用品制造等20多个行业。除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皮革、毛皮、羽绒及制造业等行业所占比重较高外,其他行业比重都很低。又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赣州市所有引进的目前正常运作的外资企业中,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仅占6.7%,而93%以上的企业均为生产普通加工产品或出口加工型的企业。

  正是如上所述,所有这20多个行业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项目,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且深度低,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核心产业群。

 

  三、深层机理:外资产业与总体产业和六大主导产业匹配度尚不十分协调。

  产业匹配度是指外商投资产业与本地所有产业适配程度,在这里,我们用某地某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占该地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除以该地同一行业产值占该地全部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计量。根据经济发展的共生机制及有关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地某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吸引相关产业的外资企业来此集聚。同样,外资企业进入后,也会带动本地相关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前者如上海,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吸引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使上海的金融业进一步实现繁荣,内外资金融机构都分享到其中的好处。后者如东莞和昆山,外资电子企业的进入使东莞和昆山本地电子企业也得到了大发展,两地经济都创造了奇迹,而外资企业也获得丰厚的回报。外资和本地产业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总是会走向相匹配的,但如果能得到政府的适当干预则会加快匹配的进程,从而加速外资的引进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昆山的经验就是有力的证明(安礼伟,2007)。

  根据前述原理和经验,我们可以做如此推断:

  匹配度数据越是接近于100%,越是说明外资企业与本地产业实现了协调发展;匹配度越是高于100%,越是说明外资企业的引进只是外资自身孤立发展,没有带动本地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本地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弱小,会限制外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引进;匹配度越是小于100%,越是说明本地的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进外资,实现更高层次的集聚发展。以下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外资产业与总体产业匹配度尚不十分协调。由表3可知,匹配度高于100%的行业依匹配度从高到低排列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其他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印刷记录媒介复制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等。这些行业的外资对本地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外资的扩散效应。特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其匹配度远远高于100%,而据我们对有关企业的调查,这类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均在赣州市外,主要在珠三角地区,他们之所以来赣州市投资,主要看中的是赣州市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若这些成本上升,这些企业将会再一次转移,而由于本地相关产业发展不足,将再次造成本地相关行业的空洞化。

  

 

注:(1)此表中的匹配度根据表中实际利用外资构成与制造业内部行业构成中2009年和2010年合计的数据相比计算得到,即表中的第5列数据除以第四列数据得到。(2)制造业内部某一行业实际利用外资行业构成为该制造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除以全部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所得到的百分比。(3)制造业内部某一行业构成为该制造行业增加值除以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所得到的百分比。

  相反,匹配度小于100%行业依匹配度从低到高排列主要有: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等等。这些行业的本地企业已有一定发展,但需要利用外资的先进技术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在赣州市有一定的优势,但产品层次低,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特别需要引进先进技术,然而这些行业与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合作的力度仍然十分不足。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引进外资与现有行业的匹配度相对来说接近于100%,较好的实现了引进外资与本地产业互动发展,将来会进一步形成发展优势,但这些产业的层次仍然较低,目前也大多为被确定为赣州市的主导产业。

  2.外资产业与六大主导产业匹配度也不十分协调。再进一步从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与六大主导产业的行业匹配度来看,如表4所示,总体来说,匹配度为65.95%,说明六大主导产业外资的引进的程度仍然不高,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好自身资源和产业发展的优势,通过引进外商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有色冶金及新材料产业,需要在保障经济安全和对战略性资源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发挥好引进外资的正面作用。而电子电器工业、轻纺工业则本地配套产业发展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外资的带动作用,难以保障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外资质量与本土产业发展陷入非良性互动状态。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利用外商投资的利益应更多表现为促进本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动态利益。欠发达地区应在大力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也利用外商投资大量进入的机遇,通过发展外向配套促进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本土企业的发展,而这反过来又可以优化当地的产业配套环境,促使外商投资生根。所谓外向配套是指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后通过联系产生的本地企业向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中间品的行为,外向配套的发展使得欠发达地区本土企业越来越成为产业集群中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安礼伟,2007)。外商投资对于承接地本土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一般认为,有两种机制可以产生外商投资对承接地本土产业发展的外部效应:技术溢出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与承接地本土企业基于价值链的联系效应(Markusen James R.等,1999)。近期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外商投资的联系效应,这种联系效应表现为为中间品提供需求,促进承接地中间品生产厂商的发展(即后向联系效应)以及间接为承接地下游产品厂商提供多样化的低成本中间品投入(即前后联系效应),而且这种价值链联系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向承接地本土企业进行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Haskel Jonathan E.等,2002;梁琦,2004)。

  良好产业配套环境的存在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来源,而这种优势与要素成本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相比,独特而不易丧失与转移。

  民营配套企业的发展更使得产业集群根植于当地,实现“外企生根”。同时通过外向配套,民营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市场,获得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指导,接受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提高了技术水平,实现“民企发展”。

  但是,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全部产业分析,还是从六大主导产业分析,赣州市外资产业与本土产业配套发展不足,本土产业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外资产业的联系效应和溢出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引进外资的优势,导致外资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技术含量低,难以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的培养,不能充分带动本地企业技术升级和集群发展。配套不足与外资质量低下是一个非良性互动状态。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一非良性互动状态,加强产业配套,扶植本地配套产业发展,利用良好的配套促进外资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动状态。

  四、关键措施:加强产业配套,扶植本地配套产业发展。

  1.完善配套产业规划。产业配套规划对于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发挥着龙头作用。完善产业配套规划是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的重要体现。一是要全面掌握产业配套现状,制定产业配套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产业配套目录、规划及实施方案,加强对产业配套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二是要统筹规划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既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又建立起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要以支柱产业为配套基础,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配套对象,以产业链产品为配套重点,加强企业协作,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三是要把工业园作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完善园区产业规划,挖掘园区特色产业,推动园区产业适度集中和集群发展。四是要在促进工业企业聚集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配套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形成各行业有序、协调的分工体系。

  2.优选配套产业项目。项目是产业配套的载体,产业配套项目要通过招商引资得到体现和落实。一是要围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优选产业配套项目,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改变只强调对外宣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习惯性做法,转而把宣传推介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产业配套项目作为招商引资活动的主攻方向和重要内容。二是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特色,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开展“重点企业寻求配套、本地企业主动配套、改制企业适应配套、外商企业跟进配套、鼓励企业出去配套、工业园区支撑配套”的专业化产业协作配套招商活动,逐渐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葡萄串”集群效应。三是要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围绕有色金属、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产业,突出引进业内影响力大、资本雄厚、项目规模起点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增强优势产业的引领和整合作用,带动配套产业的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配套项目的市场化水平。

  四是加强对全民创业的引导,大力发展与本地主导产业配套协作的企业,形成“配套带龙头,龙头带配套”的良性循环,强化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3.改善配套产业环境。要从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和生产企业等不同方面改善产业配套环境。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在优化政务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产业配套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与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的金融合作,为本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就地提供低廉、便捷的资金配套服务。建立产业配套专项基金,为大项目的落户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财政补贴。三是依托赣州作为赣湘闽粤四省通衢和江西南大门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着重把赣州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为赣州及其周边地区企业从事资源、商品的运输、仓储、集散、加工、交易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务。四是搭建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市场,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完善商品市场,特别是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打造区域性采购中心和销售中心,疏通市场渠道,为企业的投资贸易和信息交流提供周到服务。五是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为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提供人才资源;要建立高端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要依托市内各大专院校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人才培训资源,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为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解决实际生产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行业高端领军人才和专职研发队伍层面,采用外请专家开办短期培训班等手段,为赣州钨、稀土产业提供高端人才的支持。六是培育一大批市场前景好、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信息、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投资配套产业的投入成本和市场风险;要引导中小企业的升级改造,及时跟踪主导企业发展并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自己的技术装备水平和配件质量,及时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更好地适应大企业的需求,以巩固配套,扩大配套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赵晋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就与基本经验[J]。国际贸易,2008(11):4-8.

  [2]李芸。我国引进外资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0(4):45-47.

  [3]张曦凤。关于江西利用外资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0(4):126-129.

  [4]杨先明。国际直接投资与西部经济发展[J]。

  国际经济评论,2009(3-4):60-64.

  [5]王冉冉。广州利用外资结构与绩效的可持续性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08(11):15-21.

  [6]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经济增长动能抑或政治晋升比拼———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状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人民论坛,2010(13):3-8.

  [7]周洲。外资政策应着眼于提高本土能力[N]。

  国际商报,2009-11-13(001)。

  [8]安礼伟。外资推动型经济发展与本土企业成长———江苏昆山经验剖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2):52-57.

  [9]黄卫东。冲破广西利用外资“低水平徘徊”的怪圈[J]。广西经济,2005(8):3-6.

  [10]梁琦。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和稳定性[J]。世界经济,2004(6):21-28.

  [11]Markusen James R.and Anthony J.Venabl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Review,1999(43):335-356.

  [12]Haskel Jonathan E.,Sonia Pereira,and Mat-thew J.Slaughte.Does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oost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Firms?.NBER Working Paper,No.8724,2002.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产业配套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