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9-02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998年,中国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消费投资持续疲软,急需通过拉动内需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1999年,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实行扩招,这无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高校扩招虽然旨在缓解就业压力,然而实际上却只是将毕业生人数的峰值在时间上推后,终于在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学生,每一年都可谓“史上更难就业季”,这使高校就业工作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僵局。尽管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部门,但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指导效果多数不显著。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原因

  1.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深入。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多数局限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和收集并发布就业信息等方面。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能够较为广泛地传授职业发展相关理论知识,但毕业生作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缺少对知识进行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重理论引导,轻个性化发展,因此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此外,单纯地发布就业信息,这已是很多大型招聘网站可以替代的职能,而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通常不对招聘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只会因为对行业发展不了解而盲目就业,最终导致短期内过高的离职率。特别是对于与高校长期合作、参与校园招聘的企业,人才的流失会打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双方合作的前景。

  2.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首先,在高校工作中,往往更为重视招生工作,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校知名度,而对于就业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对象只局限于应届毕业生,没有形成贯穿始终的、长期的就业指导机制。其次,从事就业指导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性、稳定性不高。高校辅导员多为兼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学生日常管理事务本就繁杂,再加上没有对口的专业背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因此不能对毕业生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职业发展规划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宣传就业政策上,毕业生并不能从中了解到现实企业中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所应具备的技能。同时,由于现行人事制度,累积了足够就业指导经验的高校辅导员存在被调到其他岗位的可能,新调入的人员可能对就业形势一无所知,毕业生得到的信息就变成为过时、陈旧的,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3.就业指导工作偏离企业实际需求。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制定时的现实情况制定,但高校却没有就业指导方案,就业指导工作不能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缺少有效围绕市场进行的调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因为院系考核压力,从而导致过于重视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已不适应用人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以学生落实就业单位为最终目标,缺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从而产生了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供需矛盾。

  三、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大学生的最直接管理者,与大学生交往最为密切,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能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具有基础性、广泛性的作用。熟悉学生各方面情况,受到学生信任的高校辅导员,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呈现年轻化状态,能够与大学生保持密切关系,比较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整个就业工作的宏观指导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年轻化的队伍易于接收新的知识,工作中也更为积极主动、敢于创新,能够为就业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保证其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有条件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就业问题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稳定的一大因素,高校辅导员能够将就业工作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帮助大学生进行客观分析,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按照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阶段特征和知识背景,高校辅导员应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大学低年级应侧重于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确立长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大学高年级应侧重于素质能力训练和心理素质锻炼,引导大学生提高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为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应届毕业生中,鼓励大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职业方面的专项能力,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帮助毕业生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成功转换。

  2.促进就业理论与学科理论学习的融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涉及范围广,具有综合性,因此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广泛的专业、行业知识。应当以院(系)为单位,组建一支具有相关行业和专业背景的队伍,参与第一课堂教学,将专业、行业发展需求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使在校大学生能够触碰特定领域、行业的最前沿模块。因此,要逐渐把具有相关资格证书作为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在职称评定、评奖、晋级等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支持,提高高校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参与积极性。

  3.熟悉相关专业就业市场,掌握就业形势。高校应鼓励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道路。为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标准、职业发展要求等情况,高校辅导员应到用人单位和其主管单位及行业协会进行走访调查、挂职锻炼,增加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摸清就业形势,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专业化水平。并且,聘请一些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或者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指导,开辟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拓宽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视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与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辅导 就业 对策 指导 工作 现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