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一、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

  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来看,学生主要学习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则以及与自然科学、历史地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教科书安排的知识结构来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将教材中不同单元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例如,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材中第一单元中的部分内容可以和第二、三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来讲。这样既能深入讲解第一单元的内容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除了单元之间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每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要求进行整合。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邻里生活”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讲讲自己家的邻居都是谁,干什么的,有什么特点,和自己家都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接触,让学生们主动和邻里接触,去问问邻居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实,我们如果想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就应该让学生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不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学的知识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如何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我们应该尊重教材,要求同学们参加社会调查,并悉心指导学生如何调查,如何写调查记录;第二,如果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但根据教学目标,我们也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的《我送老师一朵花》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老师送一朵花,也可以扩展到对老师说声谢谢,给老师写一封信,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领导、前辈、亲人、朋友等送去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自己心意的东西或做一件能让其感动的事情。在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在送出祝福或者爱心之后,对方的反应,以及自己在受到感谢时的感受,让学生感受真、善、美带来的乐趣。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合理利用活动课

  活动是品德课重要的内容,通常我们上活动课都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有些问题学生学完后仍然是似懂非懂。我认为,我们应该打破只在教室上课的陈规,将课堂移出教室,让同学们对社会现象有切身的感受,从而更加懂得如何适应社会。例如,在学习《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时候,学生的课前资料收集得很充分,课堂上学生的感受发言也都说得非常成功,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深刻程度不够。我将课堂移到室外,组织学生义务劳动,比如,捡公共场所的垃圾,擦公告牌,让学生们切身的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感受别人对他们投来的赞许的目光。

  四、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上完后,我们都应该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作一个反思,看看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哪里讲得好,哪里需要改进,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作教学反思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教学反思要有针对性,不能笼统地看问题,我们要深入具体地看问题;其二,教学反思要及时。一节课上完了,我们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否则时间一长,课程加多后我们很难回忆起整节课的过程;其三,教学反思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缺点,才能促使我们进步。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他们能够思考,知道从不足中进取,从错误中意识到不足,在不断思考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互动学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分享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性格的完整打好基础。比如,在学习《鸦片的背后》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在预习之前通过网络或者询问家长等方式尽可能摄取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前后的故事、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等信息,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鸦片对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前预备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问答交流,将自己摆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交流看法。

  例如问学生:

  1.鸦片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和鸦片一样的毒品还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远离毒品?

  3.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走上富国强民的道路?

  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下转26页)(上接15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老师应该做的也必须做的事情, 在讨论中让学生们认识历史事实,养成客观看待问题的习惯,这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做到这一切的基础是教师要在学生年轻的心里种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一颗爱国的种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品德 社会 教学 探究 小学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