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8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孙凤琴(1962-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汤德祥(1963- ),男,江苏扬州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教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47-01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一方面顺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及时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新课程改革对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应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提高“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知识支撑和技能保证,一直以来都是高师化学教育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可以说“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未来基础教育化学教师的素质,进而关系到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一、构建课程群,加强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对接

  我们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导向,从教师职业持续发展的专业要求和化学师资培养规格出发,构建了以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为主,以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观摩为辅,以教育见习、实习为落脚点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体系中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以及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等基本知识,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入门”,并注意从多角度渗透新课改教育理念。第二阶段通过教学设计、采用微格实训室、学生分组说课、模拟课堂讲课、演示中学化学实验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学生“上手”。第三阶段深入中学去见习和实习,从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检查学生教学技能的强弱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以提高“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三个阶段的分层次教学,使“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进而使学生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全新要求,大大缩短学生从教的适应期。

  二、实施“认知―体验―实践”三层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适应新课改理念对基础教育化学师资培养的需要,依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针对“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师范性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认知―体验―实践”三层次的教学模式。

  认知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掌握“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体验过程就是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创设特殊情景,通过学生对他人的“亲身经历”来进行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获得相应的认识,促进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并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实践过程就是学生依据所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在讲授化学教学设计这一章时,首先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理性要素、基本层次、环节和原则。然后,再通过学生观摩听课、分析化学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等来总结出一些简单教学过程的构思和谋划,体验教学设计的理念、步骤和精髓,领悟化学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即内化理论知识,产生情感体验。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从教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实践性与师范性的课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教学方法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但仍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协调,而教学方法作为课程实施中十分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寻求一种从教学理念上彻底突破的新教学方法,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学生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以应对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是现阶段高校化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我校根据“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能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便于学生接受,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理论知识载体化、技能训练场景化,采用工作过程模拟化的教学方法,按照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来组织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试讲操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   四、创设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课程评价具有导向、诊断、决策和促进发展功能。传统的课程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缺乏对各种从教综合素质的目标检测和评定,评价的性质是终结性的,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创设教学情景技能,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问题设计能力等。而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纸笔测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更新评价观念,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努力创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评价体系。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使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侧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引导,构建集纸笔测验、学生教学能力的测试和活动表现评价于一体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方式进行的纸笔测验将重点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学生教学能力的测试是通过学生提交的一节课的说课稿、教学设计、习题设计和多媒体设计来考察,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每课一讲、说课、试讲、化学实验等)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的化学师资奠定了基础。

  总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化学教育专业最具有师范性特色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化学师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从构建合理的课程群、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教能力,缩短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对中学教育的适应期,进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程 教学 改革 理念 化学 新课改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