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合作设计复习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合作设计复习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16

合作设计复习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的一次开发由专家进行,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以教学实践和具体教育情景为参照,立足于自己的课程知识和教育情境,使专家通过教材预设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如果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的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无论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改的执行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课改执行能力?笔者认为,合作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和载体。

  一、责任到人,自主构思

  教研组成员分工合作,自主认领,承担两个单元的章节复习教学设计。每位教师在上课前一个星期接受任务后,成为这一章节复习课的主备人,主备人就要肩负起解决这一章节复习教学设计的主要责任。他必须详细研究课标和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构思,最后形成课堂设计的书面材料,复印数份,以供小组其他成员参阅、研讨。其他成员的任务就比较轻松机动,只需熟悉课题,对课题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对课题的教学构思有所设想与构思。例如张老师承担《弧长、扇形面积、圆的面积的计算》的主备人后,提供了以下课堂设计的书面材料

  弧长、扇形面积、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复习。

  第一环节:知识复习

  1.多媒体出示:如图1,⊙O的半径为9厘米。

  教师提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预设:学生回答面积为81π,周长为18π。

  【设计目的:复习圆周长和面积公式,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2.多媒体出示图2:在⊙O内截取扇形AOB,∠AOB=120°,则AB的长为______厘米(结果保留π)。

  预设:学生回答1:L= ×2×π×9=6π。

  学生回答2:L= = =6π。

  【板书计算过程,目的是复习弧长公式】

  3.多媒体出示扇形AOB的面积是______厘米2(结果保留π)。

  预设:(1)S= = =27π。

  (2)S= LR= ×6π×9=27π。

  【板书,目的是复习两条扇形面积公式】

  4.多媒体显示。

  【目的是熟练运用几条公式,归纳知二求二】

  5.多媒体出示(实物展示)。

  若将扇形AOB卷成圆锥,使AO与BO重合,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预设1:让学生回答:扇形的弧长与圆锥底面周长相等,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圆锥的侧面就是扇形。

  预设2:求底面半径可能会有两种不同求法:(1)利用周长2πr=6π,所以r=3。(2)利用面积S=πrl=9πr=27π,所以r=3。

  求出底面半径之后,进一步求圆锥的高线。

  【目的是复习圆锥的两条公式,注意归纳图形中变与不变的问题】

  第二环节:应用

  1.已知一圆锥的母线为5cm,底面半径为3cm,则圆锥侧面展开的扇形半径为____cm, 弧长为____cm,侧面积为____cm2;表面积为____cm2;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____度。

  2.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求:

  (1)圆锥母线与底面半径之比。

  (2)若圆锥的表面积为75π,求圆锥的母线长l。

  【进一步复习理解圆锥与扇形之间转化中的变与不变,前三个空格视情况可让学生口答,第4个空格需追问为什么,归纳全面积公式。在求圆心角度数时,学生可能会用θ= ×360°。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圆锥的侧面积已经转化为扇形的“知二求二”问题,目的是暴露圆锥的侧面与扇形互换中的变与不变问题,利用弧长与底面周长的等量关系,或利用扇形的面积与圆锥的侧面积的等量关系来解决,体验变与不变的关系。】

  第三环节:知识应用

  如图,把Rt△ABC的斜边放在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次,使它转到△A`B`C`的位置。若BC=1,∠A=30°。

  (1)求点A经过的路线长。

  (2)求线段AB所扫过的面积。

  (3)你能求线段AC所扫过的面积吗?试试看!

  【第(1)、(2)小题让学生用三角板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解决,第(3)小题让学生讨论,上台图画,教师展示图形后让学生讨论解决。】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举手回答)

  二、互助观课,明确分工

  在这一环节中,主备人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接受实践的检验。其他成员分成三组――教师观察组、学生观察组和综合观察组,进行观察记录,要边听边看边想边记。一听:聆听教师的语言、学生的回答,感受课堂的气氛。二看:一看教师的教是否可行和有效,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二看教师是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三记:记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记预设和生成不一致时教师的调控和处理,记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四想:想存在的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对策,想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想自己执教时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并把主备人的具体设计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反思哪种教学设计可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更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同时在书面材料上做一些记要。   三、深度研讨,条分缕析

  在这一环节中,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就每一个环节结合现场采集的素材,进行对话、探讨,加以质疑和补充。大家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伙伴的优点,以研究的眼光指出伙伴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眼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研组成员对张老师设计的《弧长、扇形面积、圆的面积的计算》中每个环节的研讨如下:

  张老师:第一环节的设计呈现形式很好,起点底,有利于全体同学参与,且过渡自然。就是设计的半径都是9厘米,是否换一个数字,比如改为4厘米更恰当。

  黄老师:变式一和变式二归纳“知二求二”对学生没有用。我感觉在归纳运用这三条公式时都有R,有R直接求,无R先求R更恰当。弓形这部分的知识你在设计时都没涉及,可在变式后连接AB,求弓形的面积。

  翁老师:第5题可这样处理。问:(1)扇形的弧长就是什么?(2)你还能发现什么?从而构建得出扇形和圆锥之间的三组等式。

  李老师:在第二环节中,第一题练习设计的顺序很乱,这样学生做的时候很麻烦。可以改为:已知高是4,先求半径,然后求侧面积、表面积,再求展开后的弧长、圆心角。第二题练习求圆锥母线与底面半径之比,学生求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方法的提升。可以改为蚂蚁爬之类的题目,渗透求立体图形的有关问题时将立体图形平面化。

  牟老师:学生前面部分的参与度高,后面求圆锥母线与底面半径之比后就不是很好,教师要注意设计题目的合理性,评价这一块还要注意加强。

  四、反思调整,再度执教

  主备人结合第一次上课的情况及分析结果,重新设计。第二天,同一位教师就同一内容,在平行班进行第二次试教。教研组的其他教师继续观察分析,一起寻找新设计与学生课堂实际获得之间的差距。在共同的分析与探讨中,所有教师一起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善,缩短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

  五、达成共识,整理上传

  在这一环节中,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就每一个环节结合主备人第二次试教的情况,对这一章节的复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设计达成共识。研讨后,上课教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吸收集体智慧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情和班级的学情,根据实际情况将课前的教学设计加以整理、上传,成为共享资源。例如张老师汲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修正原有的教学思路,撰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弧长、扇形面积、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复习。

  第一环节:弧长、扇形面积知识复习

  (1)多媒体出示:如图,⊙O的半径为6厘米。

  教师提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预设:学生回答面积为36π,周长为12π。

  【设计目的:复习圆周长和面积公式,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2)多媒体出示图2:在⊙O内截取扇形AOB,∠AOB=120°,则AB的长为______厘米(结果保留π)。

  预设:学生回答1:L= ×2×π×9=4π。

  学生回答2:L= = =4π。

  【板书计算过程,目的是复习弧长公式。】

  (3)多媒体出示:扇形AOB的面积是______厘米2(结果保留π)。

  预设:①S= = =12π。

  ②S= LR= ×4π×6=12π

  【板书,目的是复习两条扇形面积公式。】

  (4)多媒体显示:

  连结AB,S弓形AmB=______厘米(结果保留π)。

  【处理方法:先出示变式1,教师提问:你能求出哪些量?预设学生求s和n;再出示变式2:要求L,需要求什么?目的是说明运用公式的关键是R,有R直接求,无R先求R。然后连接AB,目的是复习小于半圆的弓形面积为S弓形=S扇形-S△。】

  第二环节:知识应用一

  如图,把Rt△A`B`C`的斜边放在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次,使它转到△A1B1C1的位置。若BC=1,∠A=30°。

  (1)求点A经过的路线长。

  (2)求线段AB所扫过的面积。

  (3)你能求线段AC所扫过的面积吗?试试看!

  【第(1)、(2)小题让学生用三角板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解决,第(3)小题让学生讨论,上台画图,教师展示图形后让学生讨论解决。】

  第三环节:圆锥知识复习

  若将扇形AOB卷成圆锥,使AO与BO重合,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预设1:让学生回答:扇形的弧长与圆锥底面周长相等,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圆锥的侧面就是扇形。

  预设2:求底面半径可能会有两种不同求法。(1)利用周长2πr=6π,所以r=3;(2)利用面积S=πrl=9πr=27π,所以r=3。

  求出底面半径之后,进一步求圆锥的高线。

  【目的是复习圆锥的两条公式,注意归纳图形中变与不变问题。】

  第四环节:知识应用二

  (1)已知一圆锥的母线为5cm,高线为4cm,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cm,侧面积为____cm2,表面积为____cm2; 圆锥侧面展开的扇形半径为____cm,弧长为____cm,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____度。

  【进一步复习理解圆锥与扇形之间转化中的变与不变,前三个空格视情况可让学生口答,第4空格需追问为什么,归纳全面积公式。在求圆心角度数时,学生可能会用:θ= ×360°。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目的是暴露圆锥的侧面与扇形互换中变与不变的问题,利用弧长与底面周长的等量关系,或利用扇形的面积与圆锥的侧面积的等量关系来解决,体验变与不变的关系。】

  2.有一个圆锥形的粮堆,其主视图是△ABC,且AC=6、BC=4。在粮堆的母线AC的中点D处,有一只老鼠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

  (1)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捉老鼠,求小猫经过的最短路线的长。

  (2)聪明的小猫预计老鼠会逃跑,结果在AB的中点Q处抓到了老鼠,求小猫经过的最短路线的长。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解题过程,在投影机上进行点评。

  设计目的:求立体图形的有关问题,通常把立体图形平面化。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举手回答)

  从以上合作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基于学情的选择过程。设计时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各种可能的方案,并针对学生的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选择的过程,需要教师广开思路,拓展选择的空间;选择的过程,需要教师做好学情分析;选择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任务确定、方法选择、顺序确定等多个纬度进行决策,从而得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选择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选择,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选择。选择难免出现差错,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进行调整。同时,认识到选择出现了差错,也可以为教师今后的选择提供依据,这些经验教训都可以提高教师的选择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因此,合作设计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神秘和高不可攀,它扎根于教育实践,融合在教师的教育和生活之中。只要我们教师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永远保持对教育工作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就能不断构建个人化的智慧,就能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专业成熟。

合作设计复习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设计 复习 教学 成长 教师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