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策略论文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5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Po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Adjustment Strategy

  WANG Lil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Students may arise through poor self-perception bias, adjustment disorders, anxiety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withdrawn for analysis, exploring take correct understanding, to make up for the gap, build self-confidence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to be adapted to the releva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effective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nti-frustration,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Key words poo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alysis; adjustment

  1 贫困大学生现状与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平均比例为20%,其中特困生的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的比例甚至超过30%,特困生比例已超过15%。

  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更在思想和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当他们遇到环境、学业、能力挑战、角色、人际关系等的困惑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当今社会所谓的“主流”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造成了贫困生和其他学生群体生活境遇上的差异。经济条件好、品学兼优的学生,会成为褒奖和美誉的对象,各类奖励和资助接踵而至;相反,那些相对脆弱、孤僻、敏感的贫困学生便遭遇到了诸如责任感缺失、水准低下等多方面的责难。第二,在严峻的现实压力之下,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加之个人缺乏调节能力,他们缺乏信心、迷失自我,不敢去追求成功,主观上便采取消极的态度。第三,随着国家助贫资源的日益丰富,贫困生获助机会的逐渐加大,无形中也加剧了贫困生群体与非贫群体之间的疏离与隔膜,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出现边缘化现象。封闭的交际圈子,加上难以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甘示弱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心理上的烦躁、抑郁、失落和焦虑,陷入孤独的境地。第四,对于部分贫困生来说,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人情冷漠和缺乏关爱对他们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都发生着深刻影响,他们在成年之后就会暴露出种种问题,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和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同时,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中,他们也难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 “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

  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业上和生活上反而取得了比家庭经济良好的学生更好的成绩。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遭遇各种心理困境。这些心理问题涉及学生的学习、交往、情感和人格等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他们,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疏导、帮助与教育,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的原因,过度的自卑与自我否定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到了大学阶段,人格特质已经基本定型,同时不良的自我认知也走向极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目前,许多研究者特别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并不断进行研究,但当一部分都集中于对贫困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特征的分析与描述,这些研究确实起到了相应的积极作用。但有研究者为强调贫困大学生消极的心理特征的严重性,认为贫困大学生往往因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或“精神贫困”,并不断强化这种结果。

  由于当今社会所谓的“主流”文化观念和思维模式,以及严峻的社会竞争压力,消极的心理特征或心理问题并不是贫困生的“专利”,这些问题可能人人都有。在大学校园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经研究发现,如果不再使用或淡化“心理贫困”或“精神贫困”这一称谓,而是客观地发现他们身上积极的心理特征或优点并进行积极引导,他们渐渐地就会变得阳光、自信,还会表现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坚强进取、自立自强等特征,有利于逐渐走出心理困境。

  3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

  3.1 端正认识,树立信心,全面引导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我认知产生的偏差。解决这种认知偏差,核心是要帮助贫困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不把贫困当作负担,引导他们以(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45页)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正确认识自己,主动展现和肯定自己。   激励贫困生树立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提高贫困生心理自救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帮助贫困生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面对生活,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真正做到“贫而不坠青云之志”。

  3.2 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加强各方面的教育辅导

  随着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如果能够针对个体不同的心理状况,在入学时对贫困生进行重点普查,专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就能够尽早发现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诊断和心理疏导,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救援和帮扶工作。

  目前,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题讲座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贫困生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3.3 树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各种人文关怀模式

  建立一种和谐、向上、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克服困难、走出心理阴影是十分关键的。高校可以根据贫困生的特点和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升华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校园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培养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操,最大限度地改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所造成的焦虑、内向和孤僻性格。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氛围中得到提高,认知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炼。

  学校除了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经济方面的资助手段,也可通过各种渠道组织一定的工作和实践岗位给贫困学生。以我校为例,由贫困生组成的“修车服务队”为教师们提供免费修理自行车服务,按工作时数由勤工助学部门下发工资。每一学期,学校各院系及各职能处室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给贫困生。这些工作岗位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知识和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自力更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费用问题。

  大学生终究会走向并报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学校还应有意识地帮助贫困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采取科学方法对其爱好和职业倾向做出初步分析,并予以辅导。同时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和各种讲座的形式,使他们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行情,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内容,并积极参加各种模拟创业和就业活动,不断地接近社会,从容地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4 总结

  国家、社会和高校都应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支持理念,构建各种人文关怀模式,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将对贫困生的支持活动纳入高校育人体系,积极探索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并采取端正认识、弥补心理落差、树立自信心等对策予以调适,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调适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贫困生 贫困 心理 调适 策略 问题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