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

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28

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问题,国家每年拿出大量资金解决困难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在一系列资助措施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以完成学业,但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于改善的空间。

  1 高校困难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缺乏科学标准

  目前高校对于困难生的认定主要依据学生在生源地开具的乡、镇、县民政部门的三级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但是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信息由学生自己填写,家庭收入等信息无据可考。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根本不可能实际调查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加上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律、制度约束相关部门对贫困证明的开具,致使很多并不贫困的学生很容易拿到贫困证明,增加了认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小组评议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一个重要步骤。评议小组一般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在评议过程中存在着影响力偏好现象,平常人际关系融洽、善于言辞表达、在集体生活中有影响力的学生往往容易胜出,而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则往往可能落选,可能会使得某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

  1.2 各种资助奖项之间缺乏优化组合

  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都是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举措。但是,有些高校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合理优化,往往会产生不公平的重叠或不应有的遗漏,出现个别困难学生同时获得几项资助,而其他困难学生却获得很少或者没有资助的现象。

  另外,助学金名额划分不科学。一般的高校都采取按学生人数的比例将助学金名额划分到院系,但不同的院系、专业,困难生的比例不相同,一刀切的结果造成一些不贫困的同学获得了资助,而有的贫困同学因为名额的限制没有获得相应的资助。而且,目前助学金无论从金额上还是覆盖的比例上总体都不低于奖学金的金额和比例,也会使一些家里不贫困而学习优秀的学生产生失衡心理,很多人会觉得学的再好还不如装穷一把获得的金额多。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了国家助学金发放的宗旨。

  1.3 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较弱

  目前高校的困难资助工作主要精力是在认定、区分以及从经济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缺乏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念,缺乏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缺乏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爱心活动,与种类繁多的物质帮困措施相比,精神帮扶措施显得苍白无力。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视资助过程的规范化建设,轻视提升受助者综合素质的倾向。

  2 高校资助工作改革思考

  2.1 制定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困难生认定机制

  高校应制定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困难生认定机制,减少操作的盲目性。认定标准要根据学校、学院和年级的具体情况,更加人性化。

  并且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制度约束相关部门对贫困证明的开具,建立协调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义务,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了解,提高高校的认定能力。

  2.2 降低助学金的资助比例,增加其灵活性,提高各类奖学金的比例和资助额度

  国家和高校应降低助学金的比重和金额而增大奖学金的比重和金额。高额助学金的无偿性,使得未获得者可能心理失衡,而获得者不一定感恩,若将其转化为有偿的让受助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方式给予资助效果可能更好。采用加大奖学金比例,嘉奖优秀困难生,细化奖学金种类,针对困难生设置专门的奖学金,以鼓励、资助困难学生,使其立志成才。比如可在不增加财力投入的前提下,调整经济资助方式,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资助。除了目前的国家励志奖学金之外,可从助学金中划出一定比例设立诸如专门的困难生奖学金、学习进步单项奖学金等奖项,这样有利于平衡所有学生心理,更有效地调动和激励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的促进者。

  2.3 加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开展“四教育

  对困难生的资助教育工作,既要给予经济资助,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实现帮困助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大学生资助育人可开展以下“四教育”:(1)感恩教育。开展以助学金为载体的感恩教育,引导受助学生深刻领会感恩祖国、感恩党和人民、感恩社会的情感。使他们意识到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要知恩图报,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诚信教育。以助学贷款为载体的诚信教育,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宣传诚信思想,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树立科学的诚信观。并把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3)励志教育。学校通过表彰典型、树立榜样、评选“励志之星”等形式,激励困难生克服自卑心理,形成自强不息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4)责任教育。以优秀奖学金为载体的责任教育平台,通过设置合理的评选标准,来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地向评选标准靠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情况下,客观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和探索对策,是我们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

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困难 资助 工作 思考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