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投资决策论文 >> 新郑市投资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论文

新郑市投资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30

新郑市投资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007-0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劲动力,而且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新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同时,经济结构形成的基本前提是投资投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效果,也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转变。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新郑市要抓住机遇,顺势调整投资结构,这是促进新郑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也是增强新郑市经济长远发展后劲和活力的重要

  保证。

  1 新郑市投资结构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自2008年以来,新郑市投资资本迅猛增长,产业资本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多元化投资模式得到巩固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新郑市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随着近年来新郑市投资结构不合理、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不仅引发了产业发展低层次、投资低效率等经济问题,而且还带来就业吸纳能力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经济社会问题。新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在于优化调整投资产业结构。

  图1

  1.1 投资产业结构不协调现象严重

  新郑市目前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部门发展不协调现象比较突出,总的来说是第二、三产业投资热火朝天,第一产业投资有所滞后。第二产业中特别是工业内部投资结构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能源、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较低。

  1.1.1 第一产业投资有所滞后。2008~2013年,新郑市第一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持续低位运行,由2008年的5.2%下降到2013年的2.1%。虽然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符合产业演变规律。但是就目前全社会工业部门不现代,农业部门不发达的突出问题,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持续低位运行,不仅有碍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必将阻碍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

  1.1.2 第二产业投资内部结构不协调现象突出。自2008年以来,新郑市不断强化开放创新观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工业投资不再片面追求规模,而是更加注重质的提高。第二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57%稳步下降至2013年的32.9%,其中,装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占工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11.9%上升到2013年的12.5%;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轻工行业、建材行业)占工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45.2%上升至2013年的63%;六大高耗能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工业投资比重从2008年28.1%下降至2013年的22.5%;四大传统产业(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占工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30.6%下降至2013年的15.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是,从总体来看,新郑市工业内部投资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突出,产业结构发展层次低、高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13年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器制造、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业、软件开发、核燃料加工、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占工业投资比重的6.8%,尚不足10%;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仅占工业投资比重的2.4%,新郑市第二产业投资结构优化任重道远。

  表1 2008~2013年新郑市第二产业(工业)投资

  1.1.3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不高。自2008年以来,新郑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组团新区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质量。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8年的37.8%上升至2013年的64.9%,增长迅猛。但是从总体看,新郑市服务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水平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内部投资结构不合理。目前新郑市服务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上,而金融保险、信息、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将弱化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2 投资主体结构缺乏合理性

  自2008年以来,新郑市各种经济主体广泛活跃于固定资产投资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给新郑经济带来很大发展活力。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74.4%下降到2013年的14.7%;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15.6%上升到2013年的83.2%;外商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0.1%上升到2013年底的1.3%;港澳台商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9.8%下降到2013年的0.7%。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来看,新郑市目前投资主体结构仍不合理。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在2008~2013年间所占投资比重急剧下降,这样的局面将不利于国有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所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过低,没有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难于改变以自筹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投融资格局,资金紧张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再投资的难度加大。   1.3 投资区域结构失衡

  新郑市区(三个街道办事处)、北部乡镇(新村镇、郭店镇、龙湖镇、新郑新区)、南部乡镇(梨河镇、观音寺镇)、东部乡镇(薛店镇、八千乡、和庄镇、孟庄镇)、西部乡镇(辛店镇、城关乡、具茨山景区),五大区域之间投资分布状况不均衡、不合理问题凸显。北部乡镇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投资总量占全市的份额不断提高,由2008年的35.7%攀升到2013年的47.1%,且仍有不断上升之势;南部乡镇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小幅下降,由2008年的8.8%下降至2013年的6.7%;东部乡镇投资总量占全市比重有所下降,由2008年的22.5%下降至2013年的19.1%;而西部乡镇投资占全市的比重,基本无变化,由2008年的15.6%下降到2013年的15.5%。市区投资总量占全市投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17.4%下滑至2013年的11.5%,这与其人口规模、区域面积不相称。投资力度、投资资本分布不均衡,各区域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对待项目和资金问题上,缺乏科学论证和长远规划,各区域及区域内部之间投资结构趋同化,低层次重复性建设问题较严重,没有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提高了引资成本,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产业优势。

  1.4 投资效益不甚理想

  投资主体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及投资内涵式扩张困难,外延化扩张迅猛,制约着新郑市投资效益的提高。以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为例,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近年来新郑市投资对GDP的拉动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指报告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投资的经济效益,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效益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投资效率越高)从2008年的39%下降至2012年的12%,意味着新郑市产业升级速度不快,投资拉动作用有所削弱。

  图2

  1.5 投资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

  2008年以来,新郑市投资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投资下降,就业增长的情况。新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的46.9%降低到2012年的22.5%,而就业增长率从2008年的4.8%上升到2012年的9.7%。2008~2012年新郑市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33.1%上升到2012年的82.4%,这与新郑市经济发展趋势并不协同。原因之一,就是新郑市投资结构不合理造成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协调,引发就业吸纳能力较低的问题。目前,各地区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虽然在短期内这些项目可以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农民工就业,但是房地产项目、建筑行业等具有很强的临时性,从长远来看,这些项目仍然是侧重于保增长而不是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全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增加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是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如果投资过度集中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上,在形成生产能力之后,由于其较高信息化、技术化程度,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那么增加就业的效果就会相当有限;但是将投资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无论在投资发生过程中还是在形成生产能力之后,经济增长和就业都是同步发

  展的。

  2 新郑市投资结构优化需妥善处理的5对

  关系

  2.1 处理好存量投资调整优化与增量提升关系

  要坚持区别对待不同产业,通过调整存量资产和提高增量资产的绩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逐步改善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支持力度,提供各项发展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三高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规模,减少政府投资力度,并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升级、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要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资力度,强化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积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积极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2.2 处理好产业结构之间投资关系

  现存的产业结构是过往投资在三次产业之间分配的结果,那么现在的投资结构构成现状决定着未来的三次产业结构配置状况。针对新郑市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内部结构层次低等问题,在今后的投资要更加注重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之间的配置情况,务必使投资结构调整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趋势保持协调一致,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投资的整体

  质量。

  2.3 处理好投资区域结构关系

  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投资主体,努力实现投资方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避免过度投资、无效投资,引发投资资源浪费、行业产能过剩等不良问题。各区域之间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实现区域集聚,错位发展,协调发展。

  2.4 处理好投资与就业关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核心是要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新增投资要能够有效地吸纳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投资资本增长与居民收入、消费需求同步增长。在宏观调控上总体应确保投资规模适度扩大、投资速度适度增长,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引导社会主体投资能增加有效就业的项目,特别是扩大第二、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适当压缩不增加就业的投资规模。

  2.5 处理好投资规模与效益关系   优化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按照宏观经济投资效益的理论,在投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结构的分配状况是影响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投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其核心在于形成有效供给。低效甚至无效的投资,虽然能够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即期需求,但由于不能形成持续有效的投资需求,最终将会因重复建设、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需失衡等导致经济有效增速放缓、产业升级缓慢等等。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的困境,如果只为眼前的保增长,一味扩大投资规模,忽视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投资效益的提高。那么,未来很有可能会导致行业产能过剩、通货膨胀集中爆发等问题。

  此外,在公共投资和竞争领域投资中,要坚持科学论证,始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杜绝新上无市场需求、无效益的项目。在投资规划中,要放眼长远,处理好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近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间的关系,杜绝盲目投资、超前投资。

  3 新郑市投资结构优化的建议

  3.1 建立投资持续增长的有效支撑机制

  3.1.1 切实加强项目库建设力度。根据促进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建设规划,结合新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领域,加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力度,超前谋划出一批关系新郑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清单,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避免因本轮项目陆续完工后造成投资增长的快速回落。

  3.1.2 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紧紧围绕政府工作规划,切实做到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发展改革、建设、环保、财政、国土等相关项目建设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相互沟通和协作,及时监测项目的建设进度,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并共同解决,突出抓好项目前期基础设施和配套资金落实等关键环节工作,确保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3.2 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投资

  机制

  3.2.1 尽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投融资体制,积极探索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实现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它们的稀缺程度,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力争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果。政府推动优化投资结构的中长期措施应该把着眼点放在理顺资源环境价格方面,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强增量控制,促进存量提升。

  3.2.2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作用,加大节能减排的检测执法力度,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速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促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3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3.1 适度增加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契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的投资环境,增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2 保持第二产业投资的适度增长。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长,不仅是量的扩大,更在于质的提高,其核心在于工业内部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三高”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相关的工业,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采取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方式,进一步挖潜改造,推动兼并重组,用集约型增长代替外延型增长;二是要引导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其在工业投资的比重,扩大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提高附加值比重;三是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努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强化提升对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

  质量。

  3.3.3 切实增强对第三产业投资。针对第三产业不合理的内部结构,要继续加大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金融业、商务服务、科学研究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持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加在第三产业投资中的比重。同时,积极发挥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机会的主体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减免收费项目、财政支持等措施,推动民营资本参与社会需求大、发展潜力广的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以此扩大第三产业投资规模,优化三次产业

  结构。

新郑市投资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投资 优化 对策 结构 现状 郑市
最新投资决策论文
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问题分析
投资者的保护——基于保护策略视角分析
浅议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风险投资的认证作用文献综述
公选课《业余投资者炒股技巧》课程设计与教
创业投资机构与创业板IPO首日折价行为研究
公平与公正待遇:中外双边投资协定的缔约现状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
浅议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
关于投资者行为中存在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热门投资决策论文
风险投资运作中管理风险的控制研究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质量
投资决策理论中的会计信息需求
新世纪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新世纪现金流量表的发展趋势
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风险投资体系的双重代理与财务目标趋同效应
价格形成与利润预期
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升值
试论投资决策、风险管理与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