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

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02

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探讨

  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其根本原因也是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造成的。基于产业发展探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更直接、更紧密、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是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和趋势

  就业、产业、专业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共同影响着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如图1)。产业作为社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织形式,体现着劳动力的社会需求特点。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引发人才需求结构的根本性变化[1]。人才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要支撑条件。而高校专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模、层次等,反映了高校人才供给的特点。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不足和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等问题本质上是由于人才培养供求不平衡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劳动力需求呈现迅速变化的趋势,而由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加上专业结构调整的限制条件较多,高校的敏感性不强等原因的影响,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供需不平衡。

  高校通过前瞻性、战略性地动态把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能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供人才支撑[2]。相关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具有正向相关性,各学科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3]。因此,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既符合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是高校凸显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定位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和促进高校就业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校必须及时审视产业发展的趋势,前瞻性的探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保障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我国普通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2.1 建国以来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1):

  可以说,前两个阶段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于专业的设置和目录的修订,主要从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水平等方面考虑。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迫切要求我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就业情况,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2012年教育部又下达启用了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可见,第三阶段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使高校人才培养更适应社会所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2 我国普通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特征与趋势

  ⑴由重视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转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分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类型、能力、规模等的需求。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和调整专业结构的观念逐渐形成。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原则意见》,要求通过全面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当时提出,对重点高校,设置专业时考虑学科的需求会重一些;对于一般院校,则更多的是考虑社会需求,不一定强求厚学科基础。这充分体现了高校专业结构调整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取向。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调整逐渐成为大多数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共识与重点任务。

  ⑵从围绕政府的指挥棒转向以就业为重要导向。由于高校扩招、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变化反应滞后等原因,高等教育逐渐从卖方市场迅速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了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要求。教育部2004年就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大多数省将就业率作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如河南省规定,从2009年起高招招生计划和高校专业设置,取决于学生报考率、新生报到入学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并进行普查评估和内部通报;陕西教育厅对高校中就业率低的专业,予以撤销、合并或规模控制,而对社会急需的专业加强投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管理体系。

  ⑶高校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调控力度加大。教育部曾明确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规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设置社会发展急需并已具备培养条件的本科专业,并逐步放开对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大学获得了自主设置目录外专业的权限。一些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且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得到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利用行政和经济的杠杆参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以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甘肃省政府为加快发展草业产业,将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立兰州大学草业农业科技学院;广东省政府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对全省高校的专业结构进行规划和调整等。

  2.3 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等,没有深入研究社会需求,仅从学科和自身条件或者发展的趋势上设置专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而高校在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许多紧贴市场、适应需求的专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新兴、交叉、综合性学科专业发展薄弱;人才需求多样化与专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化之间的矛盾突出等。

  3 推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3.1 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结构

  树立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改变过去专业结构调整以学科为中心、以现有师资水平和条件为中心、以高校自我发展为中心的观念,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实行分类指导,放宽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高校人才供求预报与预警机制,增强高校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要面向市场办学,找准定位和特色、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校办学,做好人才需求的调查预测、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支持大学生实习见习、建立多元化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化倾向的高校评估制度,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3.2 加强宏观调控,保证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进行

  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功能,在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布局上,既要严格控制各高校的年度新增专业点总数,又要对高校申办本地区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专业予以政策倾斜,对低水平的重复布点予以严格控制。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高等学校应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战略要求、办学定位和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专业调整实施计划,并分年度制订详细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实施计划,扎实推进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3.3 强化需求预测,加快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建设

  通过重视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建设,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依托国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加快建立本地区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信息资源库,定期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等信息,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信息服务和宏观建议。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信息资源,紧密跟踪并准确把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个方面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高校前瞻性地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4]。

  3.4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提高高校专业调整自主权

  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合理定位自身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并从制度上明确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差异性,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估、评价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定位清楚,分工明确,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区别和特色。适度下放专业设置审批权限,赋予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发面更多的自主权,以提高专业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鼓励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结构设置改革,引导其设立交叉性、综合性新兴学科专业,高校通过弹性学制、选修学制、先学习后选专业等的探索扩大专业口径,开展高校学生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产业 专业 发展 结构 探讨 调整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