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论文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04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0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正在由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模态化教学转变。如何有效的进行多模态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是在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兴起的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该理论认为,人们可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其中,模态是指交际的媒介和途径,包括语言,技术,声音,图像,动作等。而多模态是指除了文本之外的带有图表和图像等话语或是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教学的多模态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多媒体环境调用多种模态,如视频,音频,图片甚至各种表情和动作来发送和接收教学信息。

  我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一批语言学者如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7), 张德禄(2009)等从多模态与社会符号学和计算机符号学的关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和方法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研究框架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创新,对它在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在中国知网搜集了自2010年至2014年发表的257篇论文,有83篇是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其中李冬艳,胥国红(2011)分析了优秀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的多模态化因素,谢蓉蓉(2012)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预测了未来网络课程的新模式,张德禄,张时倩(2014)探讨了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尽管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但对于推动该理论发展和创新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是基于以往研究,尝试从多模态视角出发,构建一个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共存的多模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2 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该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构建。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在学习观方面,它指出学习是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教学观方面,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通过设计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引导学习和支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以及会话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也要求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教学。这为构建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3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多媒体网络教学为辅。并且针对不同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所占比重有所不同。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听说课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就远高于阅读课。未来多媒体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将使得多模态化教学得以逐步实现。那么多模态化教学有什么好处呢?张德禄(2009)认为,它能在多模态话语交际框架下,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条件;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的话语表达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1 从教师角度分析

  要采用多模态化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PPT,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整合而成的多模态化环境,给学生提供多模态感知和认知手段,让学生在一个相对便利和“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运用恰当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法,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如口头,书面,视频,音频,图表还是PPT演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应体现多模态化。如初级英语阶段可以设计朗诵,角色表演或是头脑风暴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高级英语阶段可以通过举行辩论赛,写作和翻译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读写和思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展多模态化的第二课堂。目前风行全球的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真正实现了学习的跨课堂和跨国界,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从Coursera,Udacity和edX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网易的“云课堂”再到张有明的“过来人网络公开课”,学生可以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实现教学的多模态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从学生角度分析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意义的建构者,需要培养多模态化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能力,这主要由教师的课堂传授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来完成。课堂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多模态话语信息表达,学生再多模态地获取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所提供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并运用多模态手段更好地理解课堂所授内容,最后进行展示和交流,达到课堂的高度互动。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多模态话语表达,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来自主学习。首先,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设定和自定的学习任务。其次,学生在学习和意义表达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信息获取的途径,更要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不能处理的信息,要学会多模态化求助如教师,同学或网络。最后,学生不仅要能够在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下学习,还要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意义的构建服务,多模态化地展现自己的意义。   3.3 从评价的角度分析

  衡量教学有效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评价。当然这不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或是教学评价单位对教师的评价,而是一个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评价单位甚至社会评价单位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师除了通过传统的出勤率,作业和测试来评价学生外,还要通过自己多模态化教学录像,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多模态的运用情况,各种模态调用是否合理恰当,设计信息与模态是否匹配,设计是否易于操控和完成等。通过自评,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学评价单位也要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也不仅是成绩,而是从课堂的互动程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的互动),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来综合评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自评,也会通过评教系统来评价教学,并通过qq,微博或微信等平台及时地将问题和建议反馈给老师或相关评价单位,达到与其高度互动。然而,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偏于单一,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途径又很有限,没有相应的激励性措施,教师的积极性(下转第66页)(上接第31页)不是很高,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更别提教师,学生和评价单位的互评了。因此,多模态化教学模式就要求制定多模态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3.4 多模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相关单位的“评价”构建多模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图展示了该模式的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该模式将多模态化课堂分解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都高度互动。在互动中,双方都需要借助媒体来交流教学信息。教师通过媒体发送教学信息,而学生通过媒体接收和转换教学信息。教师在教学信息发送的三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而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学生也有相应的任务,并且双方的任务是相互联系的。在双方信息交流和互动结束后,教学评价单位要对信息交流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与教师要分别自评和互评。当信息加工完结,意义也完成了建构,评价也随之结束。

  这个模式的优势是其综合性,将现有研究中探讨的很多问题都包含进来,并且呈现了多模态化课堂中各个参与者的交流互动关系。当然,作为一个理论模式,它还需经过教学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4 结语

  本研究尝试在多模态视角下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将大学英语课堂置于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单位共同参与的氛围中,突出了互动和交流过程。在互动和交流中,教学信息和媒体成为重要制约因素,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借助媒体分别完成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当信息最终加工和处理,意义也完成了建构。当然最终检验这个结果的是教学评价单位,它虽然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也不可或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见,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呼唤改革的驱动下,多模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是可行的。当然,由于现实问题,这一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希望本研究能对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有一定启示。

从多模态视角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构建 大学 教学 新模式 英语 视角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