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浅谈潮剧旦角表演艺术论文

浅谈潮剧旦角表演艺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09

浅谈潮剧旦角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17-02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和海外潮人居住区。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戈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舞台的角色与其它剧种一样可归纳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但是剧目中多以生、旦戏为主。潮剧以抒情、柔媚或明快、幽默见长,与之相应,丑行和旦行又是潮剧中最具特色的行当。由此可见,旦角在潮剧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旦角表演的成功与否,将是一场戏排演戏是否成功的关键。我长期担纲潮剧旦角表演,对潮剧旦角表演艺术有较深认识,下面根据长期的演出实践,结合前辈们的经验,就潮剧旦角表演艺术的特色及创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潮剧旦角表演艺术的特色

  潮剧和全国其它戏曲剧种一样,都是运用一套套唱、念、做、打去表现塑造各种舞台人物形象,表演中都离不开“程式”、规范和夸张这些手法。这些“程式”,对演员有制约性。但是,当它和具体内容结合之后,却又是发展的,变化的。当一个戏曲演员,就要善于掌握这种变化,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才有可能去表演千万性格的人物形象。潮剧旦行分类细致,演好旦行人物,除了要熟练掌握各个行当的表演程式之外,在塑造人物之前,首先应明确所表演人物的行当划分,处理好人物的行当定位、性格定位和气质定位。潮剧的旦行大致可细分为闺门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不同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她们表演多姿多彩,艺术特色鲜明。

  1.1 青衣

  青衣又称正旦,是旦角类中的一个定性行当,其特点均是已婚的中、青年妇女,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寒,以穿青褶子为多。形象特点为端庄贤淑老成凝重,衣着朴素大方,举止谨慎庄重,不苟言笑,目不斜视。个性特征是刚毅坚定,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具有善良的品质,美好的情操。孝敬公婆情真意切,体贴丈夫细致入微,呵护孩子柔情似水。出场时步伐慢,落步稳,动作不繁;道白慢里有情,情里带绵,有磁性。如《井边会》中的李三娘、《铡美案》里的秦香莲等。

  1.2 花旦

  花旦是旦行的第二大类。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裙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张春朗削发》中的小红,《陈三五娘》中的益春等。从表演上来看,潮剧花旦唱做俱重。在“做”方面,注重舞蹈性,这与花旦通常表现少女形象分不开。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老一辈潮剧艺人把花旦的表演艺术总结为“24字诀”,即“丑昧三分,眼生百媚,手重指划,身宜曲势,步如跳蚤,轻似飞燕”。另一方面,如果扮演像梅香一类的角色,她承担着衬托贵妇、小姐的任务,后者一般举止矜持含蓄,所谓大家规范,前者便要活跃外露,这也许是花旦在台上一举一动注重舞蹈性的原因之一。台上的梅香哪怕站立不动,也讲究独特的“塑型美”,时时处处起着美化舞台、烘托中心的作用。

  1.3 闺门旦

  闺门旦大多指未出阁的千金小姐,青春妙龄少女,生长于官宦大户人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其形象特征为幽默,“秀外”而“慧中”,出场时总是眼观鼻,鼻观心,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表演时收腹、松腰、下肩,动作慢而优,步伐成“一”字,双手贴腰轻盈妩媚,生性娇美,具有高雅的气度。如《陈三五娘》中的五娘、《春草闯堂》中的李半月等。闺门旦还有一种称为“小家碧玉”的形象,此类女性大都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其特点是健康质朴、爽朗明快、活泼可爱,没有受过多少礼教。表演时步伐稍大,成一步半,有时行走连蹦带跳,步子轻快。少用折扇,多用手帕,道白稍快。

  1.4 老旦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其根据各剧目的不同,有的偏重于唱工,有的偏重于做工。潮剧老旦表演的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闹钗》中温厚的胡母,《母子桥》中的善良淳朴的许氏,以及杨家将系列中刚毅豪情的佘太君等,都属于老旦行当。旧时老旦多由戏班中的老生兼演,如老版《刘明珠》中的太后由洪妙老先生扮演。

  1.5 彩旦

  彩旦一般是扮演年龄比较老的社会下层妇女,但又不适合列入老旦的人物形象。比如《古琴案》中的巫娇娥、《拾玉镯》中的刘媒婆,《香囊记》中的花婆和《包龙图坐监》中的伙夫婆等。这些角色都是出身低下的媒婆、花婆、伙夫婆之类的劳动人民。因其表演滑稽风趣或奸刁世故,具有“丑”的表演特点,所以有人称彩旦为丑旦或女丑。虽都有一个“丑”字,但归根结底应归入旦行。彩旦表演一般采用夸大的形体动作,和口齿清利、生活气息浓重的念白来表现人物,表演以做为重,唱的较少,有的由男性丑角演员反串。念白虽然使用潮州方言,但也要求吐字清晰,嘴皮子利索。她们所扮演的角色,追求的是夸张和对比,一上场就以一种极具张力的表演,加上与其他旦角不一样的戏服,再配上跳跃的冲突,给观众一种冲击力,营造出喜剧的气氛和欣赏感觉。让观众从表演中得到愉悦和笑声。

  1.6 刀马旦

  刀马旦一般是扮演身穿蟒扎靠,头戴翎子的女将、巾帼英雄。其大多数提刀骑马、武艺高强,因此,以气势见长,例如:穆桂英、樊梨花等。在表演上唱、念、做并重,虽也需要开打,但打斗场面不如武旦激烈,而是较重身段,强调人物威武稳重的气质。《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挡马》、《杨八姐闯幽州》中的杨八姐、《八宝公主》中的八宝公主、《李慧娘救裴生》等都是刀马旦行当。   2 潮剧旦角表演艺术的三点创新

  川剧大师康芷林先生有句名言:“艺人习艺,贵在死学活用”。死学,是继承的过程;活用,是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潮剧演员,只有熟练掌握潮剧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熟悉本剧种表演的方式特点,在继承前辈们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成为真正的艺术能手和行家。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我积累了三点做法,值得与同仁们分享。

  2.1 改革花旦唱腔,采用真假嗓子结合的唱法

  以前的传统剧目中,花旦戏分一般不重。随着今天创作路子和题材的拓展,花旦有时甚至跃升为主角,如《春草闹堂》;再由于潮剧传统唱法是采用真唱,与新音乐假唱唱腔相比,音域音色方面的艺术表现力有所局限。听老艺人说,以前童伶唱得好的亮的,可唱至挺七、八。所谓挺七、八,也只是今天的F调的5、6。而当今5、6在潮剧唱腔中只是常用音阶。当今曲谱最高音的地方是F调的7、1、2。但是我们唱至1、2音阶时便感到十分吃力,再用过去的真嗓子演唱,便觉得生硬难听,甚至似鬼叫。蔡明晖等老师提出在花旦表演过程中采用真假嗓子结合演唱方法。这种唱法间或宽,音色亮,高音爬得上去,表现力比原来唱法更加丰富。在《春草闯堂》和《皇帝与村姑》两剧中,我在扮演春草和村姑时,尝试运用新唱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国内外行家的肯定。

  2.2 给老旦注入新鲜的血液

  老旦是以扮演上了年纪的年妇女为主,纵观潮剧舞台上演出过的剧目,属于老旦站“中间”的折子戏或中型戏实在不多,大型剧目就更少了,这在客观上局限了这一行当的开拓与发展。又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旧时老旦多由戏班中的老生行当兼演,即使是专演老旦者也是由男性演员扮演,而且在表演上重于唱功,不甚重视身段表情,这造成了这一行当演唱苍劲、硬朗的表演风格。作为新一代潮剧演员,本人认为老旦年纪虽大,但性别仍然是“旦”,这决定了我们在塑造人物时要考虑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以求表演时演出人物的气质与神韵来。同时,如何使老旦的表演贴近生活,靠近时代,满足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在古典戏曲舞台艺术与现代意蕴中寻找契合点的一个尝试。本人认为,老旦应尽量由女性演员扮演,在表演过程中应适当加重“做”工,通过身段和表情,演绎出老旦那特有的温柔、慈祥、善良、淳朴、细腻的女性“美”。在《闹钗》中扮演胡母、《母子桥》中扮演许氏、《雷震天波府》中扮演佘太君时,我抓住这些角色的共性,那就是女人,是母亲,并以女性间特有的理解沟通,与这些和我们距离遥远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通过唱做并重,成功地塑造了温厚(胡母)、善良(许氏)和刚毅豪情(佘太君)的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

  2.3 一个角色融入多个行当的表演艺术,全方位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当今文艺百花齐放,为潮剧表演艺术的兼容并包创造了条件。我们在研究剧本,确定角色,设计表演模式之时,有时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年龄、身份、地位、学识等具体情况,突破传统表演模式和套路,在一个角色中融入多个行当的表演艺术,从多个角度表现同一人物的多面性或性格的前后变化。如青衣可以融入闺门旦,闺门旦可以融入花旦或刀马旦等成份。在我团排演的《狸猫换太子》中,刘娘娘是剧中的反面人物,生活在社会的最高层。她阴险、毒辣、贪婪、心狠手辣,凭借美色和手段窃位西宫娘娘后仍不满足,妄图与郭槐利用剥皮狸猫盗换正宫李娘娘初生太子,诬陷李娘娘,达到篡夺皇后正位的目的。刘娘娘属青衣行当,在塑造这一舞台艺术形象时,为突出表现刘娘娘盛气凌人的个性,狡诈狠毒的本性和阳奉阴违的多面性,我设计出青衣融入闺门旦以及现代反面派角色表现手法的“三合一”表现手法。即在与李娘娘争宠方面,采用正面青衣行当的表演程式,并融入闺门旦的成份,配合俏丽明快的唱腔,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尽显刘娘娘伪装庄重、贤淑、诡秘骗取皇帝信任和宠爱的虚伪一面;在与同伙密谋陷害李娘娘的情节过程中,我大胆把现代戏反派角色表现手法融入其中,采用怒目圆睁,诡诈奸笑等丰富的面部表情,把刘娘娘毒辣阴险的丑恶面目向观众展示得一览无遗。我在该剧中的“三合一”表演手法,受到行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样,在《昭君出使》中扮演王昭君时,我采用刀马旦融入闺门旦的表演手法;在《楚宫风云》中扮演孟赢时,我采用闺门旦融入青衣的表演手法,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传统表演艺术是前辈们留下的衣钵,必须继承。同时,潮剧需要发展,新世纪的演员不能只是艺匠或是前辈艺术家们的克隆。技艺无境,学海无涯,我们只有刻苦学习,练好“四功”和“五法”,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才能承担起传播潮剧文化的责任。

浅谈潮剧旦角表演艺术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 谈潮剧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