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论释意派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释意派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15

论释意派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Paris Interpretive faction theory,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guid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By the author of IPTAM (Interpre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 Module, interpreters trained professionals can Acquisition Device), using its proposed six-step training method, discussed its role in guiding principle for interpreting and interpreting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in interpreting teaching practice .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terpreting language ability, memory capacity, responsiveness and improve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ccumulation, and thus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interpretive theory; IPTAM; interpreting teaching

  0 引言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梅德明,2010:33)表面上看,口译似乎是一种被动、单一、机械的语言传达活动,其实不然,口译是一种积极的、复杂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意义再现活动。因此,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解意能力、反应记忆能力、信息组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知识背景,即使是一个能流利说两种语言的人也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

  笔者试图通过对口译理论界三大奠基学派之一的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著名教授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巴黎派”,即释意派的研究,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IPTAM(Interpre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 Module,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的使用,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

  1.1 释意派对翻译的定义

  释意派理论首倡于曾担任巴黎高等翻译学校校长的著名翻译理论教授达尼卡? 塞莱丝柯维奇,她曾长期在很多国际组织和机构中担任翻译,有着丰富的口译经验。以自己丰富的口译实践为基础,于20世纪 70年代初提出释意派理论。

  释意派翻译理论的基本态度是翻译是交际行为,在自然交际中,语言只是工具,因此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的内容,而不是语言。释意派认为,翻译不是解释也不是诠释,而是释意篇章。其主要思想提倡在翻译中进行“文化转换”,具体来说,翻译是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用不同语言群体所能够理解的语言传达信息,即用听众或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原语(SL)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释意派提出了 “脱离语言外壳”这一特殊的隐喻概念,成为连接原语(SL)与目的语(TL)之间的桥梁。

  1.2 理解原语

  释意派认为,人们在口译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过程:第一,能够听清作为表达基本思想内容的语言符号――即对原文进行听力理解;第二,立即尽量自觉地忘记这些听到的语言符号――即脱离语言的外壳;第三,尝试用其他语言符号造出新的句子,并且还要符合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准确表达出原话的基本内容,二是要使人易于听懂――即重新表达的语言要简练并清楚。

  因此,按照释意派的观点,理解原语是翻译程序的首要环节。口译员应该翻译的是构成篇章的事实、思想、感情等,而不应只是进行简单的语言符号层面的转换。(许钧,1998:9)

  例1:Suddenly the line went limp. “I’m going back,” said Jim. “We must have a break somewhere. Wait for me. I’ll be back in a few minutes.

  原译:引爆电线突然耷拉下来。吉姆说:“我回去看看,我们必须找个地方休息以下,等等,我一会儿就回来。”

  改译:引爆电线突然耷拉下来。吉姆说:“我回去看看,准是哪个地方断了,等等,我一会儿就回来。”

  很显然,这里译者将have a break 理解为“休息一会儿”了,同时,对must 作推测的用法也未能理解。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break在这里是“出了问题”、“线路断了”之类的意思。因此,口译员首先应该具备的能力是正确运用语言知识,特别是通过上下文或语境来理解原文,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行意义的转化。   1.3 脱离原语言外壳

  另一位法国翻译理论家玛利亚娜?勒代雷于1994年曾指出, “口语转瞬即逝,含义与声音一同消失,但是意义却存留在听话人的记忆中”。一般说来,译员在听完一段话后,既不能用大脑全部按顺序记忆每一个单词,也无法将全部内容速记下来。释意派发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有“脱离原语外壳”的过程,译员大脑记忆的不是语言而是意义。

  例2:

  在迎接远道而来,刚刚抵达的外宾时,中国人会关切地询问:“您一定很累吧?”

  原译:You must feel very tired?

  改译:I hope you have had a pleasant trip/flight/ride.

  由于“译员之所以能够记住所听意义的微小差别,并完整地将其用译语表达出来,是因为他掌握了一项基本的口译能力,即在语言很快消失时记住理解了的原语内容。可以说他摆脱了原来的语言形式。”因此,本例中提到的“您一定很累吧”是表示欢迎外宾时客气或寒暄的语句,译员完全可以脱离原语直接译成“I hope you have had a pleasant trip/flight/ride”。这个过程是从原语到译出目的语之间的意义转换,而不是直接转换。

  1.4 译语的表达

  在经过了理解原语,脱离原语言外壳将所理解的信息进行处理之后,接下来就是用另一种语言将交际的意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由于口译工作的特殊性,不容许进行语言分析,也不能重新听讲话内容。因此,若想让别人理解,语言的清晰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个人表达能力的好坏也对口译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3:

  向美国学生介绍中国学校里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

  原译:“Five talks ,Four beauties ,Three loves”.

  如果是直译出来而且不加以解释说明,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谈了五次恋爱,其中四个是美人,并且爱上了其中的三个。

  改译:“stres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 and morals; beauty of the mind, language,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love of the motherland, 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译员要根据听众的不同背景来选择译语的表达,如果听众对于所听所译的内容比较陌生,译员对翻译中可能出现的术语要进行解释说明。正如此例中提到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如果“忠实”地译为“Five talks , Four beauties ,Three loves”,那么美国学生都会出现听不明白的情况。

  因此在口译中,应尽量避免哕嗦,要翻译出所听全部内容,但译员在翻译时切记不能对讲话的内容加以评论,或用自己的想法代替讲话者的思想。译员应该谨记以上原则,做到脱离语言的外壳,将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用符合听众语言习惯的方式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2 IPTAM(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高校开设口译课都是针对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本科生,一般每学期 16周左右,即32个学时。可见本科阶段口译课程的课时量相当有限,这就决定了口译课堂上的重心往往不是学生的练习实践,而是通过老师传授口译理论和技巧,而口译实践所需要的大量时间只能求助于课堂外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外练习。因此,计算机网络平台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IPTAM,Interpre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 Module,即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依托法国巴黎高级翻译学院释意派翻译理论,由著名的会议口译员吴志萌结合其自身的经验及训练时的点滴积累,通过借鉴欧盟及外交部翻译员的专业训练的模式,创造性地开发出IPTAM这一训练机制,引导口译员学习并掌握职业口译员所需的专业技能。希望让更多学习口译的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在翻译意义,而不是拘泥于源语的语法句法结构,做到真正的“得意忘言”而不是死译硬译。这个理念很好地体现在了其提出的六步训练过程中。

  笔者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采用了这种依托法国巴黎高级翻译学院释意派翻译理论所创的训练机制,这六步训练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源语复述

  在学生听完一遍录音后,通过1~3分钟的对所听源语的复述,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短时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听的时候尽量抓住句子的主干和结构,同时记忆when/who/where/what,听完之后在复述的过程中尽量包括以上几个因素,为以后的无笔记交传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听的对象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传达的意义。因此,在口译过程中, 译员所要传达的是信息内容,而非语言本身。

  2.2 译入语交替传译练习

  通过练习记笔记译入语交替传译练习:学生需保证笔记信息要点的准确把握和笔记结构简洁紧凑,要牢记笔记仅仅是对记忆的提示,只起到路标提示的作用。

  而在无笔记译入语交替传译练习中:学生要学会舍弃笔记,凭脑记然后进行源语的翻译,使用的译入语应做到准确简练。

  在IPTAM系统中,学生的原语复述及译入语都将会被系统录下,可以给学生留下长期的参考记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播放视听材料,辅助学生在线练习。练习可附有笔记解读的参考,供学生对照并改善自己的笔记。网络平台容量大,材料丰富,排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供学生根据个人学习需求点播,可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释意派理论对翻译的定义及主要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口译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26页)对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及指导作用,通过笔者在口译教学实践中结合以释意派翻译理论,即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译语的表达为基础的IPTAM(Interpre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 Module,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的使用,采用其提出的六步训练法,探讨了其对口译教学原则及口译实践技能培养的指导作用。以利于学生在口译实践中语言能力、 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和文化意识方面的提高和积累,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论释意派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应用 理论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