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让艺术之花在心中绽放论文

让艺术之花在心中绽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0

让艺术之花在心中绽放

  艺术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具体鲜明的形象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众所周知,舞蹈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的核心技能之一。在幼儿师范学校舞蹈课是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一门必修课,其中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是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舞蹈教学,不仅要了解我国汉族、藏族、蒙族、维族等民族的民间舞知识,还要掌握它们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和动作韵律等。对民族民间舞蹈,学生不仅要具备一般动作的基本要求如协调性、灵活性、优美感等,更重要的是能掌握不同民族舞蹈其本身独特的风格韵味,从而跳出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

  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之前大都舞蹈基础较差,有的甚至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加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授课时数每周只有1-2节,民族民间舞教学,常常只能停留在对动作的一般性要求上,因此造成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学生的动作熟练但不得风格要领,跳出的民族舞总不大“像”,说是“会”跳某个民族舞,但实际上仅仅是跳会了它的动作,而对其风格韵味则不能较好的掌握从而造成舞蹈表现缺少应有的美感,也即人们常常说的“没味儿”。

  那么如何教学生跳出生动、活泼、不同风格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呢?

  我认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民族民间舞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舞蹈能力,关键的关键应在于突出“基本”二字,即从最基本的动作入手,抓住最典型的特征,由外向内掌握最基本的风格韵律。这“基本”的东西构成了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多类型、多样化,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校民族民间舞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和对舞蹈的表现力。

  一、以风格独特的典型民族音乐做铺垫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民族民间舞中,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特征的音乐对舞蹈风格和特色的形成有关键作用,不同民族风格特征的的音乐和节奏,必然赋予不同民族风格特征的动作以特有的韵律。比如,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是锁呐委婉冗长、小钹紧促,由此而形成东北秧歌民间舞蹈动作上特有急出慢落、有张有弛、有动有静的韵律,而动作和音乐协调配合,进而把东北秧歌特有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东北味儿”浓浓地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舞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对音乐的把握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挑选那些民族风格浓郁、地方特点鲜明、舞蹈节奏特点鲜明的音乐。尤其是“开泛儿”课,风格浓郁、韵味十足的音乐,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听觉感受和情感共鸣,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并直接真切的感受到音乐所赋有的民族舞蹈特有的韵味。比如在蒙族舞“开泛儿”课上,我曾经选择歌唱家胡松华演唱的蒙族著名歌曲《赞歌》做背景音乐,当我向学生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蒙族舞的独特风韵时,悠扬的赞歌在舞蹈教室里轻轻响起,它立刻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从最基本的体态入手

  一种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是由诸多内、外要素结合融化而成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根据其将来的工作教育对象的要求和目的,需要掌握的是其中最基本的、最典型的特征,包括基本舞步、基本舞姿、基本动律、基本风格等。而在这些诸多的基本动作要素中,我认为基本体态是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风格基本特征的基础。因为我们会常常听到评说一个舞蹈跳的像不像,其实很多就是首先是形的准确与否,假如用中国古典舞的体态去跳芭蕾舞或用鲜族舞的体态去跳新疆舞,那感觉一定很不像那回事。因此,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要跳起舞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基本体态的问题,即形似,然后才是风格韵味。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我采取的是首先从体态入手,比如在教授蒙古舞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小踏步位站立,双手拇指叉腰位,两肘略前收,头部扬起、放眼平视,在胯正、立腰的基础上,上身略前倾,颈部略后枕,形成敞胸亮背的体态,不仅单一训练,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一姿态反复纠正、强调,从而训练学生牢固掌握这种基本体态,并通过这种体态的表现充分展现蒙古舞粗狂开阔、挺拔端庄和豪迈洒脱的风格特点。设想一下,假如换成相反的体态,跳出的蒙古舞又会是什么样呢?

  实际上,基本体态虽然是外在的形体,但它包含了内在的风格特征,它不仅体现一个民族舞的审美特征、性格特征,同时也包含在舞蹈的静态和动态之中,是这个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的动律、动作连接的基点,也是整个民族舞蹈形象的基础,当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体态的同时,也就已经开始体会内在的风格特征了,即使她学的内容不多、技术不高,但往那一站,一抬手,一出脚就像那么回事。这样的动作要求对学生来讲并不太难,相反,由于能够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三、以动律为主,把风格学习建筑在元素动作的学习上

  动律是民族民间舞风格的核心,实际是一种民族舞区别于另一种民族舞的最显著、最突出的特征。比如藏舞和维舞都有膝盖的颤动,但它们各自的动律不同,就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民族舞风格。动律从定义上讲,除动作节奏外,还应包括韵律、身法、造型等,如东北秧歌的“拧倾”动律,蒙族舞的“绕圈”动律、“拧转”动律,因此,它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形、神的统一,这是学习民族民间舞的核心,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掌握较为困难的部分,同样也是舞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民族舞的内在风格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掌握外在有形的东西比内在无形的东西要容易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风格特征依附在具体的元素动作上,把掌握风格特征和元素练习相结合,突出动律特点。比如维族舞蹈的优美细腻,根据其风格特点,通过点步(元素动作)的学习,以一脚掌有符点节奏的点地动作而形成膝部连续的颤动,从而带动肩部有符点节奏的向前慢送、收快的前后摇动(动律),进而带动头部随体的自然摇动,从而使学生在动作的把握上,准确的抓住动作的根本和关键。这样,民族舞风格的教学,不再是机械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学生在较好的掌握动作的同时,也就较好的把握住了基本的风格特征。   四、以组合学习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组合是元素的动作、体态、节奏、动律、情感等多方面的融合。在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元素后,就需要以组合训练的方式,加以巩固和提高。由于组合训练不单纯是动作的训练,而是在比较完整的音乐背景下,对乐感、动作能力、艺术处理、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这对提高学生动作及表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舞蹈教材对每种民族舞都选编了许多教学组合,每个组合都有其重点的训练目的,实际教学中,要进行选择,切忌随意性,使每个教学组合都围绕训练目的,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比如藏舞的“弦子”、“踢踏”组合、蒙族“硬腕手位组合”、“轻骑”、“小挤奶员”,维族的“反转腕”、“走场组合”等,这些组合不仅风格特征鲜明,训练效果明显,而且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是学生学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保证。在组合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教师以自己丰富的舞蹈知识,通过自己准确优美的示范,精确熟练的讲解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带动学生的想象情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舞蹈,这是教学生跳出生动活泼的民族舞蹈的又一关键所在。

  这种从体态入手,以民族音乐为铺垫,以动律为主,将风格和元素动作相结合,并通过组合训练加以练习和提高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基本上把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跳出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民族舞蹈的能力,其教学效果显著的。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方法究其核心都应当是如何教会学生跳出生动活泼的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让艺术之花在绽放出不同的色彩。 (责任编辑:晓芳)

让艺术之花在心中绽放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