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采用有效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论文

采用有效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7

采用有效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一、保证课堂形式的有效性

  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教学实践结果分析,小组竞争是相对高效的课堂形式,而小组划分与竞争的规则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

  小组细化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最有效形式,根据我校的学生及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特点,即学生基础较薄,教师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点,只要学生在小组内被观照到,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就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成绩,所以采用小组形式课很有必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方便性,按照班级的排位自然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在数量上可掌控性较强。

  1.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在实施初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由于这种根据排位划分的小组,组内成员优劣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落后的小组便渐渐失去信心,从竞争中退出,使全员参与的计划无法顺利进行。

  2.解决方案

  由问题可知,小组成员优劣的比例成为决定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关键,班级学生以优、中、后分为三个等级,从小组实践分析,小组分配比例以1:4:1,相对落后的学生比例一般不宜过高,比例失衡容易拉大小组间差距,造成两极分化,打击落后小组的信心,以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座位的安排需要考虑到小组分配,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小组活动的意义。

  (二)制定有效的竞争规则

  谈及学习,学生就会厌倦,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说到游戏,学生就会兴奋,因为表现欲与奖惩使他们动力十足。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因此不妨以游戏形式展开,而游戏的吸引力在于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越细化可操作性就越强,效果就更好。

  1.全组参与

  每一次的小组讨论要求成员必须参与其中(抢答题除外)。

  (1)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最初每次讨论过后,都由小组整理出自己的讨论结果派代表发言,可是几轮过后,每次发言的代表基本都是同一个人,当检查组内讨论广泛度与效果而叫到其他组员时,他们表现得慌张而不知所措,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代表不是代表全组而是仅仅代表了自己。

  (2)解决方案

  由问题可见,检查方法不能是代表主动发言,而是随意叫请,每个人都应该是全组的代表,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果没有想法,就要把小组的想法整理归纳、重复表述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层、有效的积分

  积分是激励小组成员参与活动最直接的手段。

  (1)积分周期的制定

  积分统计的周期可以是周、月甚至学期,但是实施开始阶段周期越短越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越好,短周期可以让其他没有获胜的小组短时间内调整心态,重新投入竞争。实施中后期可以适当延长周期,优点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才可以做最大赢家的道理。

  (2)积分类型的区分

  按照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分数,问题可以分成难中易,表现可以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小组集体表现可以在作业、背诵、讨论等方面综合给出评定。分数由1~5分不等,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及学生表现给予不同分值。分数的差距自然由各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程度体现出来,这是我们预想达到的结果。

  可以在问题难易分配上适当弥补因排位划分带来小组实力差距的不足,哪个小组相对较弱,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多分配一些,增加小组积分,使小组成员增强信心。

  3.时间限制

  阅读理解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在这期间不可以抢答,这个时间的安排不是形式,是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思考,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没有紧迫感,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对每篇阅读及每道问题都要作出详细的评估。

  4.互相提问

  学生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他们都在努力证明谁在比较中更胜一筹,他们会精心准备问题向对方发问,有的问题的答案已经了然于心,但是因为学生对这个问题在理解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就会把这一难点提出来,让其他小组回答;有的问题确实是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到疑惑没有解决的,向其他组提问寻求帮助与解答。互相提问,学生在理解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自然得以解决。互相提问不但可以提高各组学习效率,培养理解能力,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才能展示

  通过对当堂课的学习与理解,适当安排辩论、实事评论、感言等活动,突出语文的特点,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6.具有吸引力的奖励

  奖励要切实可行,可以奖由罚出,也可以班级成立专项基金,还可以在作业分层上体现奖惩,等等,让学生有动力。一些学生不能做到为学而学,但可以为奖励融入学习中,伴随竞争乐趣而学。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生动

  语文能力及兴趣的培养不限定在某一篇课文甚至一本书中,要使语文课堂更具魅力,就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

  (一)联系

  1.联系同类作品或整部作品

  文章分为独立成文与节选两大类,培养阅读能力主要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对于单独成文的阅读文章可以联系相关主题与艺术手法的文章或者更具有吸引力的相关影视对照赏析。比如:《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得到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是因为作者选取角度的独特,关于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被人们从不同视角反映,有《辛德勒名单》《朗读者》《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等多部电影作品,这些作品必然会引起学生对人性、灾难、和平、责任等方面的深入思考,这是作品反映的主题,艺术手法也在比较中自然凸显,这种感悟能力的培养正是大语文所追求的。利用这种形式,不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节选文章,一定不能脱离原著作,一段情节的发生必有前因,也会促成后果,而前因后果与节选部分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只有当读者观照到整部作品才能领会主题。学生喜欢听节选部分前发生了什么,以及之后会怎样,有的教师认为节选的才是重要的,其他可以一带而过,但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对节选前后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学生自己自然会整合分析,教师稍加引导就会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锻炼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教学讲解的课时是相同的,但是因为侧重点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2.联系生活

  每个学科内容都是源自生活,从生活中提炼而又为生活服务的,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它的作用与魅力,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变得浓厚。就语文而言,每篇文章都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或是一种感悟,或是一种智慧,或是一种情愫……

  面对同一事物,可以让学生说说感悟,并与文中作者的感悟对比,从而发现作者的细腻与不同之处;面对同一种境况,文中人物是怎样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地达到目的的,可以创设类似情境让学生解决,进而比照文中人物体现出的智慧;面对同一种情愫的涌动,学生会选择怎样的依托与角度倾诉,从而看到文中作者行文布局的高超技艺……只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就会激发兴趣。

  面对几百几千年前的诗歌,学生的兴趣显然没那么浓厚,但是文学大家于丹曾有过这样的表述:“诗歌学不好的,情书自然写不好。”学生对爱情、相思、离别、志趣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主题的诗歌兴趣倍增,体验到学有所用后的快乐。

  (二)整合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一段节选文章所在的单元解说是谈神说鬼寄幽怀,这正是这个单元中每篇文章需要把握的内容,作者想要通过红孩儿寄抒怎样的幽怀,这就需要回归整部《西游记》才能总结出来。红孩儿是魔怪中的一员,他既有其他给唐僧造成灾难的魔怪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就让我们看到了魔怪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出身、结局)使魔怪有了种类的区分,当把这些类群与现实生活中的某类群体比照,我们会恍然大悟,作者隐藏在深处的思想变得清晰。我们不但会欣赏红孩儿情节,其他情节也尽在掌握。教师对课文的把握、提供给学生的一种思路与方法直接决定学生的思维高度,能使学生在困境疑惑中豁然开朗,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更引起了对同类文章甚至对大语文的喜爱。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讲解方法的不断探究,课堂形式采用小组竞争与教学内容上采用联系与整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呢?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总结出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保证其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愉悦与高效。

采用有效课堂形式与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形式 内容 兴趣 学习 教学 提高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