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浅谈音乐院校学生在乐理、视唱练耳学习中的误区论文

浅谈音乐院校学生在乐理、视唱练耳学习中的误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7

浅谈音乐院校学生在乐理、视唱练耳学习中的误区

  自笔者从事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以来,发现很多音乐院校,尤其是综合类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较差,更难做到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究其原因,多数音乐工作者认为是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不过关,如对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等专业知识学习得不透彻。对专业的学习,有些同学只停留在习题写作层面,甚至有些同学没有学懂,这确实是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有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的乐感并不比音乐专业的同学差,所以笔者认为,该问题的源头并不在此,而是没有真正把音乐当作一种语言。

  在我们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首先是听别人说话,并进行模仿,然后才进入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文章等阶段循序渐进的学习。学习音乐也是一样,不仅要听要唱,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而这种能力则在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得以培养。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这两门课程的掌握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水平。

  一、对乐理、视唱练耳的认识不清晰

  在和学生交流中,很多学生对乐理的第一反应是习题练习,例如最让他们头痛的 “音值组合”、“判断调式调性”等。正如蒲亨建先生《对<乐理>中若干问题的异议》所说:“教师和学生往往只关心乐理习题的具体操作与演练,而很少关心具体技术细节背后的内在原理与规律性的东西。”

  而对视唱的认识就是把音高和节奏唱准,期末考试时把划定范围内所有的视唱背熟,很少去关心这条视唱的调式调性、风格特点,不去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练耳就是把听出来的音和节奏记下来,甚至有些听不出来的便选择放弃,很少关心不同音程、和弦的色彩的差别,调式调性的特点,每个节奏型的表现作用等等。

  二、多方面的不重视,给学生以错误导向

  (一)艺考中的“小三门”

  音乐类的“小三门”,即指的乐理、视唱和练耳。艺考中,针对不同的专业或考核方式,各学校对这三门课程的考查分数计算方法也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按总分的百分比,如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本科招生简章中,作曲系专业考试乐理成绩占10%,视唱练耳占5%;另一种是每门划合格分数线,分数线根据考试情况进行调整,如该学院声乐系、管弦系等要求基本乐科以及格线为准,不占专业分数比例,基本乐科合格分数线50分。

  虽然艺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的考核,但对基础学科的考核也至关重要,以上两种形式都有各自的不足,前者所占比例较小,后者合格分数线较低。这样会使考生误以为 “小三门”不够重要,学习过程中对其不够重视。

  (二)考前培训中的“小三门”

  在考前培训中,“小三门”课程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培训老师都能意识到“小三门”是影响艺考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以营利为目的的艺考培训机构,在其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则出现在师资上。

  为节省成本,培训机构中负责“小三门”讲授任务的老师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或其他表演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他们本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不足,准确性不强,在授课方法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老师总结的判断复拍子的方法为:“分子能被2或3整除的就是复拍子”,因此在指导交流过程中那个班所有的学生都一致认为8/8拍是复拍子。在视唱练耳授课中常缺少音阶、音程、属七解决等环节,直接进入视唱和听记环节,在视唱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到用正确的方法及时进行解决。在学习音乐入门的重要阶段,这样的教学实为一种错误的灌输。

  (三)专业老师的误导

  有些老师尤其是表演专业的老师,只注重学生演奏或演唱技术的培养,其本身对乐理、视唱练耳掌握的也不够好,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对此不屑一顾。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历时,对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消极态度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当然,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对音乐的学习。虽然新课标强调了音乐知识(乐理知识、歌曲教学、视唱练耳、器乐欣赏等)的学习,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正确认识乐理、视唱练耳,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

  乐理(本文皆指“音乐理论的基础部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有关音、律制、记谱法、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它是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如和声学、曲式与作曲分析、复调、配器法、作曲法的基础和前提,对具体的音乐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

  视唱练耳包含两大项内容,即视唱和练耳。视唱是用来培养能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

  学习一门语言,少不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而乐理和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习音乐语言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应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同时进行基本乐理的学习,在感性的经验中掌握、运用和巩固乐理知识,以视唱带动基本乐理的学习。

  2.做好考前培训与高校学习的衔接

  同样一门课程,在考前培训和高校学习两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正如施咏在《乐理究竟教什么》中所说,乐理的教学目的分有不同的层面。第一个层面认为乐理是一门纯技术理论课,首先是给专业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其他理论课程做好准备。第二个层面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在考前培训的教学中,应注重第一个层面。由专业的老师任教,培训结束后学生应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同时具有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各类音乐要素以准确把握的能力。在大学教育阶段,应该达到第二个层面,这个阶段更应该注重音乐的本体和音乐文化的扩展。如:在记谱法的教学中,除了学习简谱和五线谱外,还应该使学生了解,在中国古代就曾使用过的文字谱、工尺谱等,而不同的乐器也有各自的记谱法;学习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划分时,如何去让学生理解大二度这个在乐理课本中划定为不协和音程,却在西南诸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中,得以大量的运用,颇具和谐之美与地域文化特色。五声性音乐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独特之处等等。

  3.艺考中,在注重学生专业水平考核的同时加大对乐理、视唱练耳的考核力度

  在考核中,可以把成绩的两种计算方法进行结合。加大乐理、视唱练耳成绩在总成绩的百分比的同时,提高其合格分数线,从而引起考生对乐理、视唱练耳的重视。

  音乐是一门语言,从事音乐事业就必须遵循这门语言的内在规律。作为音乐工作者和学习者首先要正确认识音乐的入门课程――乐理、视唱练耳,端正态度,并寻找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为今后音乐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音乐院校学生在乐理、视唱练耳学习中的误区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院校 学生 误区 学习 音乐 练耳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