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试论豫剧《王屋山的女人》的表演艺术手法论文

试论豫剧《王屋山的女人》的表演艺术手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6

试论豫剧《王屋山的女人》的表演艺术手法

  豫剧《王屋山的女人》是河南省济源市豫剧团于2011年打造的一部豫剧现代戏。由张平导演、刘雯卉领衔主演,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前社会文化的需求、观众的审美要求,并结合济源市的地域特点以及豫剧特有的艺术规律创作而成。该剧讲述的是王屋山下的村庄的故事。彩云的丈夫青山外出,年底结算时,工程款被会计师马玉堂全部卷走,青山心脏病突发身亡。在丈夫突然离去,乡亲们的逼款,青山父亲的以死相逼断绝关系的压力下,彩云挺身而出,承诺:只要王屋山还在,她欠乡亲们的债一定会还。从此她踏上了一条替夫还债的艰辛之路。最终,彩云以她的不懈的努力为丈夫偿还了债务,同时也以她的真诚感化了乡亲,感化了卷款而逃的马玉堂。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而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理解,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戏曲演员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王屋山的女人》通过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并融合质朴的曲风,给观众呈现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

  一、《王屋山的女人》的舞台呈现形式

  (一)舞台背景的现代化

  豫剧因特色的旋律、独有的中国风姿、丰实的故事情节和艺术家的精深扮演而广受好评。而《王屋山的女人》在舞台呈现方式上匠心独运,充分展示现代化舞台,着重突出了时代性。将舞台背景的灯光、开场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以独具创新的模式融入剧中。全剧通过光色的调配运用,同时配合舞蹈、音乐、布景等表现性元素,强化了戏曲呈现的视觉冲击力,也更为直观,充分地展现了舞台背景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本剧以自身独特的视角,运用舞台音乐特效,深刻地展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大幕拉起,配合着喜气洋洋的音乐,是一幅热闹欢愉的的过年景象:彩云一家人,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等待外地打工的亲人归来。这一场景融合了通过营造的气氛。接着,音乐氛围突变,随着同村人的惊慌报信,带来了会计马玉堂逃跑,丈夫青山病逝的噩耗。至此,将该剧的背景全面引出,并随之推动情节发展。

  (二)舞台的音乐性

  戏曲历来有“戏以曲兴、戏以曲传”之说。豫剧的每个行当在演唱技巧上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同一行当的不同演员在演唱细节的处理上也各有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唱腔流派。多种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使各个角色行当有着丰富、变化的声音色彩。舞台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的呈现方式。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关系矛盾性为出发点,设计出音乐模式,包括唱腔和配乐。接下来,当唱腔和配乐基本成形,它就会反作用于表演的结构和节奏,因此,也需要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与之相互磨合、相互修正。

  首先,抒情性是戏曲舞台音乐的本质特征。通过戏剧表演中营造的歌舞意境,直接或是间接的将人物的情态和内在情感充分的释放出来。其次就是节奏性特点,舞台音乐几乎统领了所有的艺术因素,其中,表演、灯光、布景的节奏变化,都在无形之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使观众更好地投入到剧情之中。最后是舞台音乐的戏剧性,通过发挥其自身的艺术优势,营造舞台的气氛、展现戏剧的冲突过程、烘托和推动戏剧的矛盾,使得戏剧表演更加充实和丰满。

  二、《王屋山的女人》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豫剧现代戏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它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是比较贴近现实的生活化表演。因此豫剧现代戏在表演程式上没有传统戏那样大幅度的、夸张的动作。表演更加简单,这就要求演员要更加重视豫剧人物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在人物情感的表现上,不仅注重外部特征的真实性,而且还要渗透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着重对人物心灵的刻画。要求演员真正理解角色。现代戏强调情感的重要性。从而通过将真实的内心感受与戏曲的表演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其真实性。

  “以情动人”是本剧在艺术表现上的鲜明特点。剧中第二场开始,彩云来看青山,在一起种的紫薇树下哭诉,“丈夫葬在大山前,五七刚过坟未干。望大山想青山我心涌波澜,禁不住未亡人思绪万千。青山啊――我知你喜山爱山如山石,才执意将你的骨灰埋在山下边。遗下的债务我来还,决不让你的清名受污玷!这些天常有债主上门讨,我摘下了戒指和耳环。急忙忙寄卖店里把款筹,能还一千少一千。”第二场中青山他爹诸葛能为了不愿儿媳背负债务,决定与其断绝关系,“好儿媳中年未过青春在,本应该活得幸福快乐又美满。我岂能让她熬寡又顶千钧债?我岂能让她苦海无边受熬煎?罢罢罢,硬下心肠以死相逼将她赶,好让她脱离苦海另寻一方天!”这种心潮起伏的复杂心情,是人物性格的自然流露,其真情浓郁,动人心弦。通过质朴的语言,深刻揭示剧中人物的心灵特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虚实结合是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体现。艺术的创作过程是由实变虚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加工升华的结果。因此就有了生活是实,艺术是虚。

  虚与实在戏曲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戏曲的虚实性是由演出形式而造成的。戏曲的表演形式一般是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正是这种表演形式造成戏曲舞台的固定性。由于舞台的局限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不得不采取化实为虚的方式进行表演。通过虚实结合,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的有限空间,更加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虚实性在戏曲中的体现,首先是演员在表演时多使用虚拟性动作,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不存在的实物或情景。剧中第五场彩云外出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天气突变狂风暴雨向她袭来,彩云顶着大风冒着暴雨,雨中寻儿。尽管舞台上没办法营造狂风暴雨的场景,但是演员却采用了翻身、串翻身、下叉等表演技巧,来表在暴风雨中行走的艰难,跌倒又爬起,将雨中寻儿这一情景表现的恰到好处。还有在青山父亲要与彩云断绝关系时,彩云在门外哭诉的场景。舞台上显然并没有门这个道具,但是彩云却用生活中我们拍门时的动作,来暗示这里实际上是有门的。其次,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也体现虚拟性。戏曲舞台常常用很少的几件道具,在不同的剧情中,通过演员的不同表演动作,来展现不同的环境。如剧中开场时过年挂对联的场景。戏曲舞台采用虚拟性的道具布景,一方面可以为演员留下更多的舞台空间,使演员的表演艺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这种虚拟的舞台布景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从而使观众达到审美享受。再次,戏曲的虚实性还表现在时空的虚拟。时空的虚拟,可以把生活中需要很长时间发生的事,在舞台上缩短表演。往往在戏曲舞台上室内室外只有一步之差,当演员表现出推门的动作时,这个门就存在,也就表示进入室内;相反演员没有表演出推门的动作时,这扇门就不存在,就是室外。   戏曲通过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的表演,直接作用于剧场观众的理解、想象和联想,引起观众的通感,从而产生创造性的审美认同感。

  (三)戏曲的艺术感染力

  戏曲是以直接的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中渗透再现。同时,它也构成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而观众则是戏曲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观众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反馈给舞台而影响演员的情绪。比如笑,笑是富有感染力的,如果少数的观众先发现了笑点,一定会引起其它观众的笑声。当你看到身旁的观众高声尖叫欢呼,必然也会激发你的欢乐,而你的欢乐此时又会以同样的形式传达给其它人。此外,难过、伤心、感动、哭泣亦是如此。身边的人投入到剧情中深受感动,不由得轻声哭泣、擦眼泪。此时,你也会被感染受到感动。观众和演员在戏剧过程中相互激发、相互呼应。由此可见,若没有观众,戏剧也便不复存在。而没有观众与演员的热情呼应和反应,这一台戏便失去了原有的青春和活力,演员的艺术生命也就僵死了。

  艺术的生命在于直觉而不再于分析。但是,艺术却又刚好需要将哲学灌输给观众,无疑,这是一个矛盾。虽然,艺术的矛盾在于直觉,但是它与我们生活中的直觉并无关联。心灵的外部表现就是艺术中的直觉。就像是说,写实戏剧会给观众带来一种视听的真实感觉,它的真实性是假定性的客观存在,并通过这种直观手段来唤醒观众的直感。

  (四)戏曲的艺术精神内涵

  教化价值是艺术精神内涵的重要方面,早在古代时期就出现艺术的教化功能。人们常把艺术的娱乐性和教育性相联系,因此便出现了“寓教于乐”的观点。教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情感发酵过程,它先是通过欣赏作品,从中感受作品阐释的情感,并在思想上得到启示,使心灵产生感悟,最后把这种情感化为现实中激励鼓舞我们的精神力量。艺术的教化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的。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代代不息流传至今,主要是因为中国戏曲具有“高台教化”的特点。古代时期,戏曲就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其最大原因在于它通俗易懂。《王屋山的女人》这一作品,通过彩云为夫还债的故事,让我们在彩云身上看到了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崇高品格,同时也是对自私损人利己的道德鞭挞,在道德败坏诚信缺失的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教化价值。

  三、结语与点评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民族内涵的艺术之一,汇集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中国是戏曲大国,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现如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戏曲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需求,还应该就如何保留原有的传统艺术文化内涵作出理性思考。在传承和创新戏曲艺术的道路上,需要仔细斟酌的还有许多。不仅仅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新时代发展要求,升华民族文化内涵,与此同时,还要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以便于更好地融入新时代。

  豫剧作为戏曲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同样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和人们审美需求的评判。新时期社会的变化,促使着人们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不在满足单一古板的传统戏曲载体,在受多元现代文化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不仅要从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性格,体现时代特征,而且更加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其文化内涵,在这种背景之下豫剧现代戏产生了。豫剧现代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以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走进观众的内心,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对戏曲艺术特点的研究,使我们对现代戏这一新的题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希望豫剧现代戏越走越好。

试论豫剧《王屋山的女人》的表演艺术手法

论文搜索
关键字:手法 艺术 王屋山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