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国梦”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中国梦”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8

“中国梦”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主席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习主席的讲话对于指导初中历史教学,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课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这说明初中历史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了首位。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与灵魂,不少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中也有体现爱国主义情感目标的环节。然而,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和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在实践教学中,由于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和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大量的时间被历史知识的灌输和一些不必要的讲解与讨论占据。一些教学中的形式环节,导致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在课堂上渲染爱国主义情感。这些问题反映在教学目标上,即表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与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割裂开来。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尚没有实现。

  2.“填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不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并不是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填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要不得。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整个历史事件线索的完整,缺少历史情境的设置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注重对爱国人士的阶级分析,缺少对爱国历史人士自身的介绍;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宣讲,缺少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3.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误区。

  当今社会思潮复杂活跃,传播的途径逐渐多样。某些学生自身缺乏判别能力,再加上教育者本身素质的限制,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功利性”的爱国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二、“中国梦”引领初中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作为历史教育者,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清爱国主义教育范畴,拓宽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下,我们不能简单地改变教学形式,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设计相应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是简单体现在唱一首歌、喊一句口号上。这些形式化的环节不仅生硬而且多停留在表面,使情感目标标签化、符号化。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作为一个互相结合、联系紧密的整体的。所以,合理的教学目标理应包含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根据整体教学内容自然设计出且融于教学的整体三维目标之中的,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所以,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

  教师利用“中国梦”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结合博物馆、历史遗迹、图书馆档案馆、网络等资源,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培养树立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服务于学生,着眼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历史课程要切实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取代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才能突出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2.创设历史情境,让爱国主义教情感上升为自觉的态度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情感层面上,爱国主义情感应由理性回归,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态度价值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在教学实践中,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指出国家成就,还要强调国家耻辱。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给学生强调国家的耻辱,就是为了让学生铭记祖国历史耻辱,知耻而后勇,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责任感。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丰富有趣的史料,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富于想象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爱国主义教育环节时,要遵循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规律。教育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分为依从、认同和同化,这样的过程经常被概括为三个水准:经历感受水平、反应水平、领悟内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首先要对历史课程内容感兴趣,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建立感性认识。其次,学生在经历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最后,学生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某种价值观和责任感。   爱国主义的情感本身就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情感产生共鸣,自由地表达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才具有生成性,爱国主义情感才能上升为一种态度、一种自觉的价值观。

  3.爱国主义精神是全人类的高尚品德。

  “中国梦”指出:“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还是属于世界的。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伟大的爱国精神不仅存在于中国的杰出爱国人士,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爱国人士。国外也存在不少爱国人士,如华盛顿、林肯、甘地、玻利瓦尔、戴高乐等。要使学生知道,爱国心或者爱国主义精神是广泛存在的,是被全人类认可的高尚品德。

  4.中国梦、校园梦、我的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梦想在每个人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教师通过中国人近代化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等内容,让学生理解爱国不是空谈,爱国主义不能是功利性的爱国,而应该倡导学生怀有富于实践的爱国主义。现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强调爱国理论,强调个人对国家的义务。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树立学生的个人实践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知道,作为公民,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范围。强调爱国主义也体现在爱国与守法相统一,任何超越法律界限的“爱国”都不是真正的爱国,而是误国、害国。爱国主义是集情感、认知、行为于一体的价值体系,以爱国情感为基础,以爱国认知为导向,以爱国行动为归宿。教师引导学生将爱国与自身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学生不仅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认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自觉地将中国梦内化为“校园梦”、“我的梦”。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目标,是一个应该深刻探讨的主题。新时期下,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爱国主义精神信念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每一个历史教育者的自觉责任。历史教师承载之重,我们应该扎实工作,不断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引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初中 主义 历史 教学 爱国 教育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