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论文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18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要求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对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出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具有智力和人才优势,是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出的生力军,因此,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1,2]。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于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推动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3]。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的有效引导和调控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1,4]。鉴于此,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分析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并重点从政府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宁波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宁波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出台一系列推动技术市场发展、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如《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宁波市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培育技术市场、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宁波市技术吸纳合同金额年均增长率达28%,2013年达30.1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16.94亿元。网上技术难题发布数已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总体服务能力排名浙江省首位,正式签约数、合同成交额均排名全省第二。目前,宁波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60多家。然而,宁波市科技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宁波市科技成果(含专利)的总转化率达66%,但高校转化率不足20%。由此可见,如何让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更畅快、对接更彻底,仍是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宁波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

  1.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积极性不高

  宁波目前共20所高等院校,其中高职院校占70%,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较弱,据《2013年宁波市科技合作报告》显示,仅10所高校参与了技术交易活动。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及高职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决定了其进行科研、开展项目合作很艰难,并且较高层次的课题对高职院校教师申报的种种限制,使得教师对于课题申报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科技成果转化[5]。此外,目前宁波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普遍以承担项目级别、发表论文级别和数量、出版专著部数、获奖成果等级和数量等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评价指标。高校的这种科研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注意技术前沿,而考虑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少,忽视横向合作,因而大大制约高校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6,7]。

  2.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宁波以中小型传统企业及家族企业居多,管理层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其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大多数科技成果进入企业的过程都是伴随高投入和风险、周期长,且收益很可能不会在当期实现,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财力、人力等一系列资源,展开各部门协调的多方面的工作才能使新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8]。

  3.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宁波市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主要是验收、结题、科技查新,成果评价主要用来作为项目完成和申报科技奖励的依据,对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程度、成果的成熟度、应用价值及推广条件和前景评价很少。据了解,全国具有资质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比较少,宁波市目前还没有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9]。而高校、企业自身对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又很难准确评估,导致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合作意向难以达成一致,不利于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4.企业与高校信息不对称

  高校拥有大量科技成果,而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或者找不到好的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二者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遇到瓶颈。近年来,宁波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在高校与企业的成果对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主要停留在已谈成的合作项目为申请网上技术市场补助到网上走一遍流程,而真正通过该平台实现对接的成果很少。政府的介入主要还是通过发布通知向企业征集技术难题再转发到高校寻求技术支持。这种手段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滞后性和不真实性,一方面从征集到技术难题到高校反馈信息,再到政府将信息反馈给企业的周期比较长,影响成果对接的进程。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活动,提供一些虚假的技术需求信息,严重打击高校教师的积极性[8]。

  5.技术转移服务人员少、能力弱

  宁波高校缺乏专门的独立技术转移机构,而且只有部分高校在科技处或地方合作处设立科技服务的岗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单独设立该岗位,即便设立该岗位也需要承担大量常规事务性工作,从而导致其科技服务和中介功能非常薄弱。高校受到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科技成果只能做到小试,无力中试,产业化还需要技术转移服务人员的介入。从目前看,宁波市从事技术转移的服务人员还是比较少,并且服务水平也不高,导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通畅。这样造成很多现成的科技成果、专利转让不出去,而企业需要的技术又无法引进。

  三、对策建议

  1.支持高校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

  科技人才的学术水平决定了成果产出的质量,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转移转化。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意见》、《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的意见》等人才引进政策,并不断建立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然而,这些政策主要鼓励引导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不断壮大企业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0%以上流向了企业。政府这种强调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观念固然没错,但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是以能否尽快创造经济效益为导向,而真正高科技创新成果还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等拥有得天独厚科研优势的单位进行研究开发。而目前宁波市高校同样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政府应加大对高校领军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创造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硬件条件。   2.完善高校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政府要引导高校将产学研服务经济、社会的成效作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改进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和晋级考核等评价体系,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

  3.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

  当前宁波市政府建构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技术成果交易补助、税收减免、天使投资引导等多个方面降低企业成果转化风险。然而这些政策仅少部分企业享受到,政府层面应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法规,落实并用足用活政策。同时要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宣传,让企业了解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4.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试点单位的要求严格遴选或组建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从组织机构、工作规范、专家团队、服务能力四方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建立起对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成果质量、市场价值、产业化风险等,并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科技成果投资价值与风险,使企业和高校的成果交易更公平。此外,对于各类科技项目应该通过科技成果质量评价结果确定资助或补助额度。

  5.优化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设立专职工作人员及时更新高校的科技成果信息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线科技咨询、科技展览、成果对接等活动,让企业、高校、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做到足不出户就实现成果的有效对接。此外,政府还要加快构建不同区域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不同性质、层次的高校科技成果在全国不同区域范围内寻求转化机会,实现对科技成果的最大利用。

  6.重视技术转移人才培养

  技术转移人员的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率,政府可设立专项经费开设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专业转化人员。一方面加强对技术转移机构专业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适当鼓励高校发展技术转移经纪人,高校作为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集聚地,自身技术转移人才对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政府还要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鼓励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推广机构。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科技 问题 思考 转化 高校 成果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