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探究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流行音乐的相关性论文

探究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流行音乐的相关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探究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流行音乐的相关性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流行音乐有着很强的契合性,这是以流行音乐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前提。好的流行音乐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但一些内容消极的流行音乐也阻碍着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提高青少年的德育实效。

  一、流行音乐及其特点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文“Popular music”一词翻译过来的,与许多外来事物一样,作为舶来品,流行音乐在我国的音乐文化领域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期。流行音乐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相对于传统音乐和艺术音乐而言,听众对流行音乐更易理解。因为它的内容通俗易懂、强劲有力且节奏自由多变,它的形式轻松活泼,情感真挚,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流行音乐不仅是悦耳动听,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还能反映某种人生哲理,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大众艺术,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往往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音乐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既有别于行政命令等“硬性”方式,也不同于说教灌输的直接输入式的影响方式。“它对人们的生活、情感、人格、个性、自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影响。同时,流行音乐又具有时代性,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流行音乐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教育作用也见效很快。不管教育形式有多完善,如果缺乏好的教育内容,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流行音乐作品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其中有很多适合当作青少年德育的素材。

  二、青少年时期心理特点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的思维能力相较于儿童时期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他们已经具备了透过现象得出事物的本质的基本能力,能够从零散的社会现象中找出彼此的联系。他们的个性正在生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而不墨守成规,他们更愿意进行独立思考而排斥填鸭式的灌输。为此,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追求被社会承认的道德准则,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他们追求个人独立的思想、情感和个人空间,非常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这些都为青少年道德发展创造了条件。

  “心理自我的发现是道德自我确立的前提,没有从依赖状态到独立自主状态的转变,就不会有道德上自我的确立。”自我意识的增强是青少年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转变的关键一环。这时的青少年虽然具有了明显区别于儿童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但是由于他们涉世未深,自律的程度和深度还相当有限,加之他们的社会成熟和心理成熟远远赶不上生理成熟,社会把他们当作成人看待,他们自己也努力适应成人的角色,但他们仍有知行背离等自相矛盾的现象出现。

  因此,青少年的德行有了更强的可塑性,青少年德育的目标应当是通过疏导和引导,让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得到充分整合,努力使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协调一致。

  三、青少年德育与流行音乐的相关性分析

  流行音乐是进行青少年德育的良好载体。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鲜明的时代感吸引着一代代青少年,并随风潜入、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一)青少年心理特征与流行音乐特点的契合

  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内容活泼丰富,又易于传播,是一个良好的德育平台,青少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偏爱。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流行音乐有内在的契合性。

  1.青少年的感性认知与流行音乐的通俗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记忆方面,青少年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记忆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且更能够对抽象的概念、公式、定律等进行概括识记。在思维上,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思维中占据优势地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都显著增强。但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还是比较感性的,对一些复杂的事物和现象还难以进行理性的判断,这就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第一印象”上,即凭借最初的感觉判断某一事物是否合乎自己的需要。

  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很好地契合了青少年的感性认知能力。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不需要掌握太多的音乐知识就能接受;流行音乐的节奏明快,正好迎合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流行音乐的歌词表达直白朴素,对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的青少年来说显得格外亲切。

  2.青少年的从众心理与流行音乐的大众性

  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从众心理,他们正处于情感日益丰富,集体感、友谊感逐步增强的心理发展阶段。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人群中构建起了一种活跃的文化氛围,成为青少年联系交流的平台,也是青少年最为明显的一个标志。青少年害怕被孤立,渴望能够充分地融入集体生活中,所以他们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和接受,不得不做出一种喜欢流行音乐的假象。“他们用这种方式在青少年群体中能够找到他们应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总之,青少年特定时期的心理特征和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引起的从众效应是青少年普遍偏爱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有了青少年这一广大群体的支持与热爱,流行音乐的大众性也更加凸显。

  3.青少年的猎奇追求与流行音乐的时尚性

  “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以‘新奇’为特点。”

  随着认知能力的迅速提高,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猎奇欲望,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学生们更加热衷于追捧音乐课堂外的流行歌曲,甚至出现了不喜欢上音乐课却喜欢听流行歌曲的现象,近几年火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等选秀节目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现象。但是青少年并不是对所有的流行音乐都盲目的追捧,他们更喜欢青春活泼的、旋律优美的、题材接近校园生活的流行音乐。   总之,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特殊时期呈现出来的种种心理现象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因此,将流行音乐这一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很好契合性的形式引入德育实践中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以其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激发了他们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而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也开阔了青少年的艺术视野,使他们的学习不再单调,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又愉悦了他们的身心。

  1.流行音乐是青少年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对青少年来说,仅仅把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消费品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在尽情享用流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的同时,也在积极地给流行音乐赋予意义,使流行音乐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现代青少年出生在一个呼吁个性解放的时代,他们追求民主的意识是前几代人所不能比拟的,这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对青少年来说,流行音乐不仅是一种流行文化,它对很多青少年来说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的帮助。流行音乐本身所特有的非主流特征,体现了他的创作者与追捧者的叛逆性,这对青少年培养自我独立之精神,促使青少年崇尚个性解放与个人选择具有积极意义。

  2.流行音乐使青少年找到了精神寄托

  现代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温馨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开放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更加关注自我发展,更加注重情感需求。流行音乐以最直接的形式与人的精神进行对话,这种为人所喜闻乐见的感觉形式是人之生命的真实表征。很多青少年都将流行音乐视为一个知心朋友,心里有什么话都可以对她说;又像是一个通情达理的老师,有什么不懂的事,都可以在她那儿找答案;又像是一位最疼你的亲人,可以对她哭,对她笑,对她倾诉。

  3.流行音乐为青少年的情感宣泄提供了载体

  心理学家习惯把人的青少年时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背负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学校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学生,使他们背负着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使他们背上了来自家庭的压力。逐渐成人的他们还要独立处理一些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这使得还不太成熟的他们感到很烦恼,迫切需要找到适当的方式将内心的压抑宣泄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欣赏或哼唱流行歌曲就是一个不错的宣泄情感的途径。

  (三)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德育影响的双重性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流行音乐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在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我们应当分清它的利与弊,减少其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

  1.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德育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既丰富了生活情趣,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又能受到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青少年在紧张的学习工作后,听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或是唱上几句,有助于消除疲劳,放松身心,使他们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而且通过欣赏流行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很多青少年学生认为听流行音乐可以排解自己的烦恼,从而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2)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音乐是人生的最佳演绎形式,它可以“造就人的心灵”。好的流行音乐能够从内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我要向太阳怒吼,征服每一片天空,如果我可以选择,我要创造新的地球”。这些激昂高亢的曲调,使青少年在欣赏流行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伟大,从而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2.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德育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我们在看到它对青少年德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应当客观分析它的消极影响。

  (1)流行音乐的商品性不利于青少年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德育的任务是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使中华民族的年轻一代能够在德智体美方面都获得发展,形成适应并能推进社会发展的素质结构,可见,培养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如今,许多流行音乐在创作、包装、发行过程中,人们更看重它的商业价值,过度的媒体宣传冲淡了其本身的艺术内涵,致使人们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质量,过度华丽的包装削弱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性,社会传媒的浮夸宣传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对生理、心理处于发育期,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社会现象和文化事物缺乏理性判断的青少年产生着不良的人生价值导向。

  (2)流行音乐的炒作使青少年深陷其中甚至荒废了学业

  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流行音乐明显的带有娱乐性太强、教育价值不高的先天缺点,强大的媒体攻势将一批批美女帅哥捧红,成为“明星”,而这些所谓“明星”的出现又吸引着众多青少年学生的眼球,导致青少年近乎疯狂的追捧。他们把关注的目光过多的投向娱乐圈,过于关注流行音乐,必将影响自己的学业,忘却自己肩负的责任,不利于民族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铺天盖地的娱乐宣传、目不暇接的选秀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如“超级女声”、“快乐男生”等等,这些娱乐节目使青少年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使他们相信没有文化一样可以功成名就,滋长了投机取巧的心理,而忘记了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必须经过艰辛努力。

  3.强化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德育的积极影响,弱化其消极影响

  流行音乐作品确实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减少流行音乐的消极影响,使流行音乐独具魅力,真正使之成为青少年德育的良好手段。   (1)尊重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

  青少年不再像儿童那样听话,他们迫切想摆脱成年人的控制,讨厌别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来看,思想上具有很强的反叛性,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另外,他们还具有很强的好强心理,即使自己知道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但出于好强,仍执拗地做下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了,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青少年喜欢某位歌星的流行歌曲或某种类型的流行音乐,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做到谆谆善诱,而不要苛责他们,让他们本着批判的态度选择自己需要的流行音乐,在正确地引导之下,使他们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2)营造良好的流行音乐氛围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不断呼吁,如何净化社会环境,以有利于实现青少年德育中追求真理、掌握知识、完善自我的高尚目标,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学校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音乐教育,通过开设音乐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老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流行音乐进行讲授,让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特点以及与自身的关系有一个深入了解。各级广电部门及大众传媒要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加大对流行音乐市场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一些有着不良思想倾向的流行音乐作品进入文化市场,从侧面保护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3)提升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用流行音乐进行德育是可行的,但是受现有知识结构的限制,他们还缺乏鉴赏流行音乐的能力,还不能区分流行音乐的优劣。俗话说,“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会做事情的方法是更重要的。要想让青少年远离低俗流行音乐的影响,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辨别作品的优劣,即提升他们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大众传媒及老师应培养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使青少年对优秀音乐的审美需求真正出自内心。

  四、结束语

  要善于激发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使之通过流行歌曲的思想内涵,将道德规范渗透到青少年的内心,把伦理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的情感要求,将感性的、个性的、被动的情感体验转为感性与理性、个性与社会、被动与主动相协调的情感,由此而实现一种新的人格状态,最终完成青少年德育的任务。

探究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流行音乐的相关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青少年 道德 教育 流行 相关性 音乐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