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3

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所谓“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先设计问题把学生引进教材,再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最后用问题把学生引出教材的教学过程。彻底改变了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传统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激发学生提问,一个是教师面向学生提问。最理想的当然是前一种模式,在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能力。

  不过,由于《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抽象性决定了我们在具体实施“问题导学”过程中,必须有的放矢,针对有些内容比较复杂,干扰因素较多,学生难于抓住知识要点,只能提出一些鸡毛蒜皮的枝节问题时,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也就不能一味空等学生开口提问,不能只是大而化之的用“请大家积极提问”这类毫无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也不能听任学生在鸡毛蒜皮上纠缠不休,而应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自然而巧妙的向学生发问,以尽快扭转被动沉闷或旁枝逸出的局面。由此看来,无论学生能否提出切中肯綮的问题,教师事先都应当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准确而详尽的发掘问题,科学的设计问题以便随时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要想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牢固掌握“问题导学”的主动权,深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巧妙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和评点学生的回答,则是三个关键的环节。现分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的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实践证明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还处于不知或知之不多的情况。在学生面前展示这些物理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的思考、疑问,最终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问题越具体,越接近当堂教材内容,就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求解疑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就越浓,学习的内在动机就越强烈。

  主要设疑途径有:⑴通过逆向逻辑推理,展开联想,提出假设,引入探索新知识:⑵以反常实验的表面反常现象,引入其内在实质不反常的研究思想;⑶以经验推测与实际计算结果的矛盾关系,寻求新旧知识间的联系;⑷借助故事或实例,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⑸设置悬念,展开联想,渗入主题等。

  例如在讲制动器一节时,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使自行车快速制动的最有效的方法:A 刹前闸;B 刹后闸;C 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 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很有刹车“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而我宣布答案是“C”,自行车的前闸制动,后闸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此时同学们心中充满了疑问,大家都想问个为什么。接着我便进入了“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电磁式、盘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制动的。根据教学需要,在讲授前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愿听且非听不可的欲望,于教学活动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巧妙设疑,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不少教师煞费苦心地提出了不少问题,学生就是启而不发,或答得单调呆板,机械重复。而这些常常被教师归咎于是学生的原因。实际上没有不会答的学生,只有不会问的老师。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误以为只要提问的内容有价值,“怎么问”都无所谓。于是,他们便常常表现为“随便问”、“任意问”、“模糊问”、“大而化之的问”、“不着边际的问”、“想怎么问就怎么问”????结果,使得学生很难准确把握“问点”,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舍本答末。例如在讲授材料中的碳钢和铸铁部分时,如果一开始就问“什么是碳钢?”“什么是铸铁?”学生根本无法回答,或者是答非所问。假如把问题设计巧妙一些,分步提问,效果会好的多。首先提出问题 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然后告诉学生,要获得钢,首先要炼得生铁。而生铁是由矿石经高炉冶炼而获得的。接着又提出问题 ⑵“钢和铁的关系是什么?”遂以“恨铁不成钢”来引入钢和铁的关系:钢是由生铁经高温熔炼降低其含碳量并清除杂质而得到的。

  又如在讲授机械上广泛应用的四杆机构的死点特性时,如果直接问“什么是死点?”同样学生根本摸不着头脑。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实例入手,首先提出问题 ⑴“家用缝纫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得出结论。接着又提出问题 ⑵“为什么会出现运动卡死现象?”最后提出问题⑶“如何避免或(重新启动)?”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展开,依次思索、回答,

  层层深入,透彻地阐明了死点的原理。使得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巧妙的提问?那就是必须能引起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地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怎样才能提出巧妙的疑问?一般来说,设计问题应当遵循“八要八不要”的原则,即: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抽象;提问要明确,不要摸棱两可;切入要小巧,不要漫无边际;难易要适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不要太易或太难,致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封闭或“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唯一性;要尽量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特指问,不用或少用“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等选择问,以免学生碰运气“瞎蒙”;要尽量运用短句,不要添加太多的修饰语。要多用生动活泼的口语,不要使用文绉绉的书面语。

  三、评点学生的回答

  任何学生回答问题,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赞扬。如果老师草率处理“评点学生回答”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例行公事的让学生“坐下”,显然会令学生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泯灭回答问题的愿望。倘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生硬的否定或粗暴的批评,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真笨!”这样,无疑就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必须十分重视乃至精心实施“问题性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决不可敷衍了事。

  概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当遵循“肯定为主”的原则。学生回答正确,自然应当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生硬的说他“答错了”,而应当婉言表达。例如,可以说“他的回答比较独特,谁还能帮他补充一下?”;还可以说“这个同学很爱动脑筋,回答的角度与众不同,谁还能从另外的角度完善一下?”。总之,面对学生的误答,老师首先应当充分肯定他勇于发言的精神,然后在委婉的要求其他同学纠正。

  还须指出的是,有时候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拟定的答案范围,但又确有道理,甚至比老师拟定的答案更科学,这时候老师应当迅速捕捉这难得的战机,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坦言自己的疏漏,公开认可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自己高明,自己应当向学生学习。实践证明,老师这样做不但无损于自身的形象,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从而更乐意深入钻研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甚至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不断趋进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和评点答案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环节。我们只有深入发掘、科学设计、热忱评点,牢牢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确保“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顺利实施,精益求精。

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基础 导学 应用 模式 机械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