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电影艺术中的旋律论文

电影艺术中的旋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9

电影艺术中的旋律

  音乐剧在早期被称为歌舞剧,它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及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表演。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全面性、大众性和综合性,音乐通俗易懂,且不拘泥于何种唱法;在舞台布置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让人们欣赏艺术时,在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方面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感;对于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至20世纪早期兴起至今,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贡献。

  音乐剧与电影,同为20世纪的热门艺术,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和相交织的领域,随着音乐剧在百老汇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电影艺术从无声走向了有声,这两种受到人们热烈追捧的艺术,注定了它们美丽的邂逅。

  电影艺术与音乐剧到底以何种方式相交融最佳,也许我们能从18世纪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那里得到一些启迪。格鲁克在他的歌剧改革中曾说:“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他主张音乐应当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绝不应为了毫无意义的歌唱技巧的炫耀而妨碍剧情的发展,把那些打断情节的、多余的装饰统统去掉。他强调歌剧要从整体出发,强调歌剧的内容表现,将音乐作为艺术手段之一,用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推动剧情的展开,简而言之就是“首先是一个戏剧家,然后才是一个音乐家。”格鲁克在歌剧改革中的理论,虽然只是改良当时歌剧艺术所提出的理论,但对当代电影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为我们处理电影与音乐的平衡提供的参考:即音乐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剧情发展的催化剂。由音乐剧改编的电影,以其特殊的形式存在于电影发展的进程中,其中不可忽视的音乐元素是值得我们去探析的。

  一 电影中主题音乐与剧情发展的关联

  《音乐之声》是一部电影与音乐剧相融合的典范之作。音乐剧《音乐之声》公演于1959年,公演时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1965年被搬上大荧幕,电影版《音乐之声》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一举攘括了当年包括最佳影片、导演、配乐、剪辑、录音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奖。它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但此片中的经典主题音乐与剧情的融合是本片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好的音乐电影都会有一个特点鲜明的主题音乐,全剧都围绕着这个音乐主题展开,它是全剧的核心旋律。举个例子,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梁祝》,无论在越剧中还是在电影里,“草桥结拜”或者我们叫“化蝶”的这一爱情主题旋律,当它重复出现时,是能够在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的,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故事情节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电影《音乐之声》里的主题音乐,是《雪绒花》这首歌曲。此曲在节奏上采用了3/4拍,使其在节奏进行中有圆舞曲式的抒情性,旋律婉转动人、亲切大方,歌词朴实无华,更因为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便增添了此曲的意义。《雪绒花》在创作上采用了奥地利民间曲调,以奥地利民歌的形式唱出,演唱中男主人公富有磁性的嗓音,将歌词、旋律娓娓道来,仿佛是在轻声诉说着故事,将男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曲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男主人公应众人的要求下,进行的一次深情并茂的演唱。演唱时表现了此歌以下几个特点:

  1 由于全曲较短,演唱一遍不足以表达此歌的意境,抒发演唱者对歌曲的情感表达,故而反复一次,两遍完成,让观众能在音乐中更好地品味歌曲的内涵。

  2 此曲音调较为平稳,旋律音多分布在中音区,难度较低,歌词简单却富有内涵,词曲搭配合理,曲调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且易唱的旋律特色,扩大了它的视听人群范围,有利于歌曲的传播。

  3 演唱方式简约,第一遍由男主人公拿着吉他自弹自唱,第二遍加入女声唱段为其配和声,很好地避免了两遍的雷同,在听此曲时,给人以新意,有种进入佳境的感觉。

  4 在电影中第一次演唱此歌时,拍摄中镜头富有诗意的切换:安静的环境、房间里陈设物、剧中各人物听歌时的面部特写,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宁静、祥和的舒适感,让人回味无穷。

  5 第一次演唱为后面电影剧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为后面剧情的展开以及深入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再次出现《雪绒花》旋律时已是全剧的结尾部分,在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上再次唱响了此曲,在家人的陪伴下,在观众的齐唱中,达到了全剧的高潮,借着《雪绒花》的音乐主题,升华了全剧的主题思想,表达了热忱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首歌曲的旋律以前后呼应的方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用淳朴的歌声表明了全剧的中心思想。

  二 电影经典再现音乐剧中的演唱形式

  2004年版的电影《歌剧魅影》改编至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同名音乐剧,它能将剧中的古典歌剧魅力与现代艺术审美相结合起来。由于故事背景发生在19世纪的巴黎,讲述的是歌剧院里发生的事件,所以整部电影中充满了西方古典与浪漫相交织的音乐风格,又因为现代化的音响效果和舞台布局以及演唱方法的多样性,让观众在观影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赏析2004年版的《歌剧魅影》时,需特别注意由于时代背景的关系,该片保留了歌剧艺术演唱中的传统魅力,并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这部电影有别于其他音乐剧电影,风格独树一帜。剧中花样繁多的演唱形式为影片的现代艺术表现力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音乐剧中,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齐唱、合唱,四种演唱形式在影片中都有出彩的表现,这些不同的演唱方式为此片的现代艺术化处理、剧情的衔接、观众的审美认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 独唱部分旋律的主要唱段,是对剧中男女主角身份的艺术化介绍。女主角的独唱《Think of Me》用美声方式唱出,并带有花腔的演唱特色,让观众仿佛回到了旧时歌剧院,欣赏到了古典音乐的美感,而男主角歌剧院幽灵演唱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深沉而富有磁性,气息悠长,真假声转换自如,声音穿透感极强,美声中带有一丝通俗的感觉,展现了其音乐大师级的风采。这些精彩的独唱,让观众在视听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并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2 重唱部分旋律的主要唱段展现了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对比《音乐之声》的主题,此片核心旋律更为有新意,针对不同的情感线索,将主题音乐一分为二,当女主角与歌剧院幽灵出现时,响起的是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旋律,而子爵拉乌尔与女主角一起出现时,旋律变为All I Ask of You,两条旋律主线在剧中反复出现,并随着剧情的发展,作了相应的变化,构成了全剧的核心旋律。

  3 就像莫扎特的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重唱一样,本片中合唱部分旋律的主要唱段也是由一个重唱的动机引起的,音乐发端于剧中两位剧院经理在女主角失踪后的一段说唱式的讨论,此段开始时,风趣、幽默,还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的不断出现,重唱人数逐步增加,在Prima Donna的旋律中逐渐达到高潮,形成了合唱的效果,最后结束于剧中的歌剧开演前,为下一轮剧情的展开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4 齐唱的旋律包含在合唱的唱段中,例如,在“假面舞会”的场景中,众人齐唱烘托了节日的气氛,伴随着魅力十足的舞蹈表演,使影片的听觉与视觉效果上显得更为炫彩,能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最佳摄影提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4年版的《歌剧魅影》让观众感受到进入新千年后音乐剧电影的变化,追求现代艺术感和古典美的完美结合,将不同的演唱形式与剧情合理地串联起来,让观众在音乐旋律中领略到了本片的魅力,并起到了很好的观影效果。

  三 电影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在电影中,人物的亮相往往会伴随着一段音乐旋律,如《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1900用精彩的钢琴弹奏展现出了四位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有些是通过肢体语言的描绘,有些是通过神态的观察,有些是通过个人的联想。以音乐为主的电影特别注重在影片中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在音乐剧改编的电影中,这种风格倾向性会更重一些。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根据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被公认为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2012年的电影版延续了音乐剧的风格,在公映后大获成功,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并一举夺得最佳女配角、最佳混音、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三项大奖。在拍摄中大胆采用了边演边唱的形式,虽然这样会使歌曲听起来不像剪切、录制出来的那么完美,但却能够让演员更好地融入到角色中去,也让观众在音乐中欣赏到了影片的真实感,切实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真情实感,这是一次充分发挥音乐推动剧情,塑造人物形象功能的有益尝试。这里我们通过电影《悲惨世界》中两首歌曲的分析,来观察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对剧情发展的重要性。

  1 Valjean's Soliloquy 是男主角冉阿让出狱得到神父点化后,演唱的一段咏叹调。歌曲前半段节奏较快、音符密集,以说唱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身的处境,后半段情绪舒缓,用反问式的语句表现主人公对自己人生观的怀疑,最后的尾声高潮用高亢、斩钉截铁的声音结束,表现出他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决心。

  2 I dreamed a dream是一首知名度极高的歌曲,是剧中人物芳汀的一首咏叹调。歌曲旋律优美、真挚动人,伴随着音乐的进行,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变化,既展现了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也表现出了对现实的无奈,高潮如泣如诉的哭腔演唱,用音乐的力量引发了观众对她的同情,同时也预示了她的命运和剧情的发展。这首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芳汀这个人物形象,让观众在歌声中体会到了她内心的挣扎,也起到了剧情催化的作用,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

  在21世纪,由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通过借鉴先人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主题音乐的安排、演唱形式的编排、音乐形象的塑造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音乐之声》到《悲惨世界》,可以察觉到影片拍摄手法的进步;从奥斯卡的获奖情况中,可以看到专家对它的认可;从重复的放映场次上,可以感受到观众对它的热情。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音乐剧拍摄成电影,在人们审美日益进步中,电影化的音乐剧在剧情的发展上也许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经典的音乐不会褪色,它的旋律已超越时间的限定,抹平岁月的痕迹,成为了永恒的艺术。

电影艺术中的旋律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 电影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