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能力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能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5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能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29-02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过高考以后,很多高中生成为大学生,他们的身份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些高中生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的心理是否成熟,能否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调查研究

  本文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样本共计300份,其中有效样本为280,有效样本比例为93%。笔者分别对三所大学的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三所大学分别是A大学,B大学,C大学。这三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较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情况。A大学为一所211高校,B大学是一所普通本科高校,C大学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这三所学校的学生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在他们之间进行的社会调查,相对来说较为具有代表性。笔者在三所高校中各抽取了100份样本,结果如下:A大学48%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后依然会像高中时期一样学习,27%的学生会较为放松自己,但是依然会较为努力学习,19%的学生表示大学应该不像高中一样,可以尽情放松自己,不太注重学习,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以后自己的生活方向。B大学中这四类学生比例分别为32%,41%,24%,3%。C大学中这四种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7%,39%,35%,9%。

  二、基于调查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从上面的调研数据看出,我国目前的大学新生群体在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中存在极大的误区,在进入大学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部分高中生进入大学后赶到茫然,没有现实可行的目标,人生没有目标后,对于学习也失去了动力;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心理开始逐步开放,开始做一些高中想做却没有勇气或者时间做的事情,从而耽误了学业,并且意志消沉。现在的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许多学生每天在寝室中沉迷于网络游戏,女生看各种电视剧,泡吧,很多的女孩子经常逛街,逃课等情况在大学中更是屡见不鲜。从笔者的社会调查中看出,在高考中成绩较好、进入较好的大学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强,所以在进入大学后可以尽量克制自己,积极投身于大学中自主学习中去。而高考成绩较差从而进入一般的大学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中更容易迷失自己生活的方向,开始虚度光阴,以至于后悔终生。

  (二)社会环境的原因

  由于现行的高考制度,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整个社会各阶层所注重,所以高中学生学习极为刻苦,学习压力也很大。但是经过高考的选拔进入大学成为大学新生后,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社会功利性,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读书无用论,“学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等消极言论的流传,都不利于大学新生的成长,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了怀疑。由于现今中国国内优秀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人才选拔制度单一等因素,高考自然有着其特殊性,通过高考的学生便可以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进入高等院校后,因为国内高等教育的现状,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混”到毕业证书。而目前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招聘单位的招聘标准却不甚合理。目前大部分单位进行招聘看中的并不是应聘者的能力,而是那一本薄薄的学位证书。这种情况加剧了现在的大学新生心理出现错误变化的过程。大学新生在过渡阶段心理状态本就不是非常成熟,而社会却并不是十分重视这一点,造成大学新生的心理衔接教育缺失的状况。而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之时,也可能会发现在教师教学中,缺少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缺少了人文精神。学生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习了有什么用处,从而失去了学习目标。大学教师也不会像高中教师一样进行“填鸭”式教学,强行把知识填塞给学生,对于学生上课的考勤和日常生活管理也不像高中一样严格,使得学生也有了错误的想法,认为大学就是如此轻松,学习是如此得无关紧要。

  (三)家庭因素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部分家长的错误观念,认为进入大学后学习不是那么重要,可以轻松度日。家长降低了子女的要求,大学生失去了部分学习的压力,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降低了很多;由于大学大部分距离学生家庭较远,家长难以监督,在失去了家长的监督后,往往会无所适从,难以合理安排时间;进入大学后,新生们突然离开了家庭,失去了家长的关心后,可能会感到失落,情绪不佳,难以集中精力于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离开家人后,大学新生从父母手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数量也增加不少,突然拥有这一部分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钱后,部分新生或许会对于私人财产规划不当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四)学校因素

  新生进入到大学后,处于新的环境当中,很难迅速适应生活。如果这个时候学校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新生的心里适应能力问题,这将对新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大多会关注学生表面上呈现的学习情况,而很少有会专门对学生的心理安全展开调查以及专门针对新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的系列讲座。校内也没有专门心理辅导人员,即使部分学生想要寻找心理学讲师寻求帮助,但是大部分老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里最多的活动便是某某企业知名人物的讲座以及各个社团组织的社团活动。学校更多在乎的是他所在学校的学生的高就业率、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以及国家奖学金,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生的心理压力。现在的学校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并不像以前那么的教书育人为目的,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部分信仰与动力。

  三、应对策略研究

  总而言之,目前的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认为大学就是应该比高中轻松,学习也不是如此重要,开始迷失自己的方向,在大学生活中犯下一些错误,从而使得自己在大学中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各项专业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后悔一生。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多方面抓起:   (一)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开设辅导课程

  各个高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学时期,开设一门课程,针对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学生,使得大学新生适应由高中进入大学生活的变化,发放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书籍给新生,让新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通过学习把握自己的心理变化。对于失去学习目标与动力的学生,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要使得这些学生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自己日后所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和学校也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对网络和电脑依赖性较强的学生,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学习娱乐。培养这些学生自制力。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得他们走出网络的阴影。对于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式不正确的学生,教育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完善自身能力。

  (二)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生活可能无法很快地适应,出现焦虑、郁闷的心理。这时学校就要开展新生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介绍相关的心理基础知识,让大学新生对于大学生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对自己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自我评估。并且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让他们坦然面对遇到的困难,相信前途是依然光明的。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一部分,为了大学生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开展主题讲座,心理咨询课,大学生心理普查等。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需有良好的学术素养,素质教育也要好,各种教育全面发展,这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得到全面的提高。学校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定期给每个班级上一堂心理课,让学生在课堂中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许有些同学对自己的问题难以启齿,但是校方可以在心理老师的办公室门口安置一个心理小信箱,这可以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通过通信的形式向心理老师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之后心理老师也可以通过回信等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兴趣

  生活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好的生活习惯终身受益,所以新生刚进入大学要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大学生活来说十分重要。如各个院校可以开展有关生活习惯的讲座,大学生生活习惯主题班会等。大学生自己要在各个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尽量少玩网络游戏等,其次大学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抵抗力,学校有各类体育场馆及器材,这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大学生也要学会去享受生活,如结伴进行旅行等活动。最重要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我们不但要安排好学习时间,还提高学习效率,不做无用功。

  (四)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客观因素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是学生自我的调节能力也必须得到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心理实践活动当中去,例如与同桌或者自己的好友互相诉说自己心里的苦恼以及压力,这时倾听者可以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心理知识,帮助对方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自我调节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能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 应对 适应性 适应 能力 策略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