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8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在不断地提高,不仅就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从业者的职业精神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让高职学生入职后能被企业认可、接纳,高职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突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与优良的职业精神兼备的职业化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1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时代意义

  1.1 职业精神的培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走创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是高科技,低能耗,效益好,污染少,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呼唤着更多懂技能、能扎根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1.2 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企业立业之本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是职工职业化素质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职业精神高低的竞争。”调查研究显示:“90%的企业家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职业化的员工队伍”[1]。员工的职业化素质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具有的职业能力,二是员工内在的职业精神。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境界越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就越强,工作效率与工作效益、产品质量就越高,企业越容易获得社会与消费者的信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则损害信誉,危害和影响效益,甚至断送企业的生命。可见,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是企业自身立业和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懂技术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1.3 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发展,高职院校要把聚焦点放在学生技能提高等硬技能方面,更应该加强职业精神、人文素质等软技能的培养,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2010年9月13日教育部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职业精神既可为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提供动力支持,又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认可的信心,从而为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也决定高职院校能否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向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优质、第一线需要“产品”,高职院校自身才能走上可持续科学的道路。

  1.4 职业精神培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生,职业精神、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都是立足岗位的重要条件。高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做事”的能力,没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也许是一个合格员工,但并非是最优秀而最具有价值和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员工,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及其后续发展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更容易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更有利于提升自己职业发展能力和空间。

  2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

  2.1 工作的功利性认识。单纯把工作或就业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当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就业取向功利化,大多数毕业生择业时最看重的是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就业地区和职位声望,而对工作的社会价值、服务社会的企业责任感和对个人成长的历炼缺乏考虑。

  2.2 诚信意识淡薄。高职毕业生诚信意识淡薄表现:一是提供虚假个人信息,如通过编造学生干部履历、伪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虚构个人荣誉称号等方式,自我拔高自己专长,欺骗用人单位,谋得工作岗位。二是单方违约跳槽,对工作岗位的不如意,“拔腿就走”的单方违约现象存在。三是商业规则意识缺乏,不注意维护企业的形象,不遵守商业规则,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惜将企业核心机密和关键技术泄露给竞争对手,对企业没有敬畏心和感恩心。

  2.3 缺少敬业、责任精神。初次就业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分工拈轻怕重,做事三心二意,敷衍应付,遇到问题,一味抱怨,不思解决,怕负责任。

  2.4 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高职毕业生中的一部分人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性自由,不善与他人协作共事,缺乏职业角色意识,工作中或是内向孤僻,或是自私狭隘,或是狂妄自大,不主动融入集体,影响企业团队整体优势的发挥。

  3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职业精神认识的滞后。部分高职生错误认为在社会中只要有技术就行,片面追求实用,坚信掌握技能才是硬道理,只注重学习有用的专业知识,对忽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主体,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也相对滞后,认为职业精神是就业之后在工作中自然养成的事情,不是在校期间考虑的,职业精神培训往往是做做形式或挂在口头上,表现在职业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属于“零敲碎打”,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把职业精神教育安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指导课中,而且课时量占总学时的比例很少,内容过于片面而且不具备系统性,讲得过于原则,更没有专业性和实践性,不能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在教育方法上把职业精神教育简单理解为知识的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对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的培养,在培养途径上没有注意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性。二是职业精神文化营造的缺乏。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高职学院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缺少文化的积淀和文化底蕴,校园职业精神文化氛围相对较淡,多以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技能比赛活动为主,重在拓展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而对职业精神的教育专题活动较少,不利于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社会上对于“只有高技术才有高薪水”的片面宣传,使学生、家长头脑当中形成一种潜意识,只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就能在社会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形成学生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职业精神、职业综合素养的关注。三是创新性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多。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在人才培养评估中没有硬性可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没有专门的教材,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教学时数比例很少。由于缺乏教育体系研究和规划,如职业教育培养该如何考评,如何进行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如何定,教育的内容是什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以及该如何考核,为职业精神的培育增加难度。

  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一是转变观念,坚持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重。职业教育是就业和再就业前接受的教育,是职业准备教育,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目的是更好实现就业。职业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职业的技能,也要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职业的精神,高职教育的职业指向性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重”的理念。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职业精神是从业的一种职业境界,职业精神的养成,需要职业情境的教育与熏染,不是简单通过知识的传授自然而成,必须要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如采取“情境模拟”、“实践锻炼”“典型激励”等方法,创设真实的职业场景和工作情境,将学生置于“职场”这一特定情境,使学生真临职业其境,或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开展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岗位能力所需,岗位职责所在;也可用成功典型事例,如何从下岗工人到创业先锋,从推销员到企业老总,从个案进行剖析,激发自我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三是教育主体要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人才评估体系中职业精神的评估细目,完善职业精神培养考核的内容与方法,把职业精神培育列入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变软指标为硬指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尺。

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生 培育 职业 精神 缺失 高职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