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甘肃省镇原县北石窟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论文

甘肃省镇原县北石窟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08

甘肃省镇原县北石窟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一、北石窟寺旅游资源概述

  (一)地理位置

  在甘肃省镇原县蒲、茹两河交汇的覆钟山间,遗留一处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园509年),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的“国宝”北石窟寺。地理坐标为N360 36′40.5″,E107°31′55.2″,海拔1030米,所在地镇原县东北距甘肃庆阳市西峰区25公里,东临庆城县,西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临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临环县。北石窟寺是陇东高原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是陇东庆阳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与泾川县南石窟寺南北对峙,交相辉映。直线相距45公里。

  (二)石窟景观

  作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是由一生崇尚佛、道的平西将军泾川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的。石窟延续数朝,饱经风雨,阅经沧桑。现存石窟三处:寺沟窟群,楼底村中心柱平顶洞窟,花鸨崖、石道坡、石崖东台等窟群。其中以寺沟窟群为主窟群,是北石窟寺的中心和精华部分,窟龛集中开凿在覆钟山下高20米、长120米的黄砂岩崖壁上,以165号窟为中心,向南北两面展开,基本分为上下两台。吲E石窟现有编号的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尊,壁画69.7平方米,石碑8通,阴刻和墨书题记150余方,清代献殿遗迹一处,清代木构建筑戏楼一座。据对北石窟断代和造像题材的调查和研究,北石窟现存北魏窟龛7个,北周13个,隋63个,唐代209个,宋代1个,主要造像题材有七佛、三佛、千佛、阿弥陀佛、弥勒佛、菩萨、弟子、天王、力王、飞天、十六罗汉、阿修罗天、伎乐人、供养人。吲E石窟造像风格也独具匠心,富有地域特色,加之覆钟山清秀怡人,故昔人有云:“石佛古洞几千秋,景物非凡在此留,鸟舒双翅树间语,鱼显五色水内游。”北石窟寺的宏伟巨制充分体现了陇东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智慧和才能,1963年2月1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庆阳地区确定北石窟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北石窟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北石窟寺是陇东地区交通要隘上的一大佛教胜地,是重要的石窟类佛教文化遗存。自北魏创窟以来,历经数代,凿窟增补修缮,各朝历代均有精品遗存。因此,北石窟成为反观北魏至明清历朝各代社会风气、军事政治、文化风尚和艺术水平的一面镜子,成为华夏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汇聚圣殿,富含艺术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历史考古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为研究陇东地区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蓝本,也为陇东庆阳地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艺术观赏价值

  北石窟寺在艺术观赏价值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雕像造型和雕刻技艺两方面。在雕像造型上,北石窟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术和文化的特点,又融入了北魏时期“褒衣博带”的造像形式,让石窟既有整体的空间关系又有平面雕刻的层次性、节奏感、韵律感。在雕刻技艺上,北石窟可谓是雕刻技法的大舞台,兼容并包,通贯古今。雕刻采用粗犷奔放与生动细腻的统一,体、面、线相结合的手法,让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的遐想,洗练而精到,既凸显简朴、硬直的地域造像风格又体现北方文化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的个性特点。

  (二)文化价值

  北石窟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北石窟自北魏直到近代,始终为陇东庆阳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并且和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内地并日益繁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它对于了解和研究佛教文化在庆阳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实地资料;二是北石窟寺的许多宗教内容,在长期的留传和渗透过程中已日渐融入到当地民间文化,失去原本意义,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有力地促进了陇东庆阳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三是北石窟为民族融合的产物,对研究胡汉民族相互融合与区域宗教文化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北石窟是除敦煌外唯一一个被称为“丝路明珠”的石窟,其受丝路文化影响且是丝路文化东渐的产物,对研究丝路古道与丝路石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三)历史考古价值

  通过对北石窟地理环境的研究发现,早在距今二十万年以前,在北石窟附近就出现甘肃已知最早的人群,被考古工作者称为“浦河人群”,在考古学上属于早期智人(古人)。另外,考古工作者在北石窟寺对面的居士沟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即居士沟遗址。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对北石窟及其地理环境的深层次研究是很也有必要的,它对于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理清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极具价值。

  (四)经济价值

  北石窟寺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因而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诸如“北石窟寺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其他性质的会议,所以慕名而来的游客不计其数,为庆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自发现北石窟寺以来,上至国家下至民间都对其研究与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庆阳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北石窟寺开发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目前开发的现状和交通状况

  北石窟寺作为国家AA级名胜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近几年的开发上,始终以石窟研究为主,注重石窟文化、历史考古和艺术价值的深入研究,旅游发展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据了解2010-2012年,累计接纳游客3万余名,其中科研人员(免费)占40%,依数据来看,单纯旅游的游客占到60%,在旅游接待的人数中占绝对优势,由此观之,景区旅游量正在总体发展缓慢的趋势中稳步提升。另外,在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的协调下,日益形成“抓项目,促建设;抓管理,促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开拓客源市场,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景区环境,提高景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北石窟景点建设方面,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加固山体,保护塑像,完善设施;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方面,投资98万元完成了通往民俗村和北石窟寺两景区旅游专线公路两侧个15米宽的绿化林带建设,并且完成了北石窟寺――巴家咀水库――南小河沟底环形旅游专线的勘测设计等工作。   当前,北石窟景区外围已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航空和铁路为辅的交通网络。庆阳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260公里(其中二、三级公路1347.9公里),国道211线(银川至西安)纵贯南北,国道309线(银川至兰州)横贯东西,与境内9条公路连接成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同时,兰州至庆阳西峰有民航班机往返,兰州至平凉有火车往返。所以旅游人员只要到达庆阳市则可通过转乘县级班车、出租车或旅游社团的旅游专线到达北石窟寺。另外,平庆铁路(平凉至庆阳)和长武至庆阳高速路即将竣工通车,可为庆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再添辉煌。(二)区域旅游资源分析:与周围旅游资源带的互动发展北石窟寺的旅游资源开发起步晚,且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与周围旅游资源带互动发展,增强旅游集群优势,提升综合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庆阳陇东地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个,自然风景类5个,这些旅游景点在区位、文化、资源、客源市场以及气候和环境上都独具优势。鉴于此,庆阳市旅游管理部门在今后旅游发展的规划中明析思路,提出构筑新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以世纪文化广场为轴心,构建环形旅游带,具体是南部以南湖公园、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为主的现代娱乐、黄土奇观、民俗宗教风景旅游区;西部以北石窟寺、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新兴园度假村为主的文物古迹、自然风光风景旅游区;北部以北湖公园、彭原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火巷风情度假村为主的绿色农业、乡村风情旅游区;东部以华夏公刘第一庙、东湖公园为主的人文祭祖休闲观光风景旅游区。另外,区域旅游部门要围绕“黄土风情”这个品牌,“丝路明珠”这个文化底蕴,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影视等媒体开展宣传,提升景区知名度,增强区域吸引力,尽快将北石窟寺景区乃至整个陇东庆阳景区融入西安、银川、天水、平凉的大旅游圈,寻求客源互动,利益共享。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陇东庆阳地区旅游部门应严格按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把发展旅游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历史遗留的文化资源条件,发挥山水禀赋的人文优势,树立可持续发展旅游与大众旅游生态化的观念,从而全方位推动整个区域联动周围旅游资源带全面发展。

  四、结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梁明子先生在新疆库车县考察石窟群时说,以往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是孤立的景点景区,有不足之处。今后文化遗产申报将以线路和连片景点为主,丝绸之路一线的文化遗产非常具有开发潜力。北石窟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备非常大的开发潜力,石窟旅游前景喜人。

  北石窟凭借优越的价值、山水禀赋的人文优势和丝路文化的潜在因素势必将成为陇东庆阳地区文化旅游的精品,石窟景区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应切实注重“行、游、住、食、购、娱”六大配套要素的建设和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问题,辐射周边,带动区域旅游向可持续开发的大众旅游生态化的现代旅游开发模式迈进。

甘肃省镇原县北石窟寺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旅游 开发 初探 资源 甘肃 石窟寺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