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构筑文学理论教学的互动空间论文

构筑文学理论教学的互动空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4

构筑文学理论教学的互动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72-02

  文学理论是文科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向学生提供最基本的文学观念、文学知识和文学批评方法,帮助学生奠定专业基础,深化专业认识,培养分析文学问题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童庆炳的《文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发展五大理论板块。此学科立足当代学科前沿,传播最新理论信息,同时立足于历史文化传统和人类文学智慧,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学感受及文学教育能力。此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的理论视野,考查学生运用理论观点分析文艺现象、解读文学作品的实际能力。

  本着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文学理论的能力,笔者试图创新文学理论的教学方式,以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文学理论互动空间课堂的建立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文学理论知识。

  一、文学理论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怎样把古代与现代、外国与中国的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材内容的创新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创新需要在跨学科平台上整合知识体系,实现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本课程的知识点为原点,从相关知识中挖掘新的知识启迪,提出新观念和新见解。文学理论涉猎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别的文学现象包含了相关时代和国别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死”知识,它们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文化传承中有所发展变化,具有现代性。以“艺术模仿论”为例,中国古代从《周易?系辞下》开始,出现了对文学产生的述说,到孔子“兴观群怨”,到刘勰《文心雕龙》,再到梁启超,都对中国文学的产生做出了一定的陈述。而西方是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开始,到柏拉图“影子的影子”理论,再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达?芬奇的“镜子说”、黑格尔“理念的自我发展”理论、别林斯基的“再现”理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观念的轨迹来呈现艺术和文学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文学理论中的“原型批评”是根据神话故事的叙事原型研究而得的,我们以前在讲授这些神话故事的时候,较少思考和追究这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它和历史现实有什么关系。“以圣经文学为例。圣经故事讲人类的女始祖是夏娃,这只是神话传说。Discovery科教片《人类起源真正的夏娃》透过基因学家对人类基因的长期研究与追踪,揭示了人类起源的共同祖先是生活在15万年前的东非黑人女性,她是人类起源的基因DNA由母亲传给女儿,继续传给女性后代。男性从母亲那里接受粒线体DNA,但不能传给后代。全人类的粒线体DNA最后都追踪到非洲的基因夏娃身上。是她和她的女性后代带领现代人离开非洲,散居世界各地,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人类的肤色在适应环境中由黑变白,需要经过2万年的进化。基因夏娃的研究表明,人类原本一家,世界各人种没有等级亲疏。”[1]把这些考古知识与文学理论的神话传说整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结合。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教学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笔者期望在文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地融入艺术知识、历史知识、心理知识、科学知识,让多元的学科知识为文学理论教学服务,所讲的相关知识是文学理论知识的补充,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识记文学理论知识点。

  二、建构文学理论互动空间课堂

  按照文学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文学理论教学设计中,提出建构图文并茂,视、听、读、写、做、演为一体的“空间互动”课堂。所谓文学理论的“空间互动”课堂是指借助多媒体教学,把文学理论的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并茂、视频解读、课堂互动、课下研习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营造教、学互动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课程带给学生最大的冲击就是视觉上的冲击。对于文学理论中许多概念的阐释,加以图片的描述和视听资源的介绍,更容易让学生直观地记忆和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而且文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与我们中西文学史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重现与解读,有助于同学们从文学创作和批评方面进一步吸收文学理论的知识内容。例如:在第十章“文学样式”的讲解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诗、小说、剧本、散文、影视这些文学产品存在的具体方式。为了体现诗歌的凝练性、韵律性、跳跃性、音乐性,笔者为同学们展示了配图朗诵的《长恨歌》,同学们通过听感受到了诗歌在韵律性、跳跃性、音乐性上的突出特点,同时也通过图片内容的展示,立刻感受到了诗歌跨域历史的凝练性。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带领同学实际体验话剧这种文学样式所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于是给同学们播放了由邓超主演的话剧《翠花》,同学们在感受现代话剧艺术魅力的同时,深刻认识了话剧高度、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冲突以及动作化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等典型特征。同时结合理论分析的影视作品的短暂回顾,也同样加强了同学们对于影视文学,在众多文学样式门类中显著特点的辨识。

  视听:从经典名著出发,细读文本,这一直是众多文学批评家所遵循的批评方法。在“文学作品的审美存在”这一章的讲解当中,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本层次”,笔者利用PPT带领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而帮助同学们从文学的语言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直观地理解了文学的文本层次。其中以解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向同学们例证了文学语言独特的内指性。而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一段关于“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的描写,向同学们解释了“文学言语的阻拒性”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单纯定义“文学意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的审美意义是非常枯燥且乏味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去识记这一知识点,笔者利用《水浒传》、《战争与和平》、《念奴娇?赤壁怀古》、《乐游原》、《登幽州台歌》等文学作品的研读,帮助大家进行实例记忆,使同学们深刻掌握了文学文本的纵深层次。在讲解文学典型的发展及意义的过程中,笔者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人间喜剧》、《浮士德》、《老人与海》等众多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从而帮助同学们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更深刻地剖析了这些文学典型的特征、艺术魅力和典型意义。   读:我对文学理论课程作业的设定,就是要求同学们针对某一问题,撰写小论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研究水平,为深入研究打下学术基础,为写作毕业论文做准备。在课堂上,也会布置一些随堂小练笔,例如在讲解文学样式诗歌一节中,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根据诗歌的特点,当堂作诗一首,之后我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一成果,这不仅是一次很好的课堂互动,而且也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莫言文学热,我也借此机会,让同学们根据所学文学理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研究莫言文学的论文。结果同学们从莫言论题的意境、莫言叙事的构成、莫言的叙述话语等方面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研究视角。

  做:多媒体不仅是辅助老师的教学工具,还是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收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以致用,人人动手,将课程内容用新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制作多媒体教学作品,课堂展示,协作学习是笔者提倡的文学理论学习的又一种方式。“视角”也称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针对这一概念,笔者要求同学们尝试进行PPT的制作和讲解。在换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发散的思维和多元的例证,给了笔者很多的启发。如:在讲解第三人称叙述时,同学们给我列举了当下流行的《二号首长》的叙述方式。在讲解“全聚焦叙事”时,同学们应用了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来向我们展示《皇帝的新装》是标准的全聚焦叙事,而《井底之蛙》则是内聚焦叙事。在讲解“叙事是话语的虚构”这一知识时,同学们更是例证了《青蛙王子》、《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等童话故事的虚构性,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让同学们在亲切和熟悉的知识中,又获得了别样的知识体验。

  演:让同学们进行文学理论中相关文学作品的演出,亲历创作过程,让同学们与典型人物生活在一起,人人参与演出,展示才艺,体验角色,使文学理论课堂充满现实生活感。视听型的文学理论课堂,不可避免地要利用电影改编的视听资源,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大量地了解世界文学名著,并根据其编排,深刻了解文学审美过程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正如恩格斯所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通过经典影视剧的再创造,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明白: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依存、密切相关,离开典型环境就失去了典型人物;没有了典型人物,也就无所谓典型环境。人物是环境的产儿,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物对他周围的环境也不完全是消极、被动的,他也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环境,整个作品表现了一定时代社会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组成这个社会关系发展总趋势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这个总趋势下某些本质方面的具体体现。比如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课堂剧演出中,我让同学们无论以何种形式,都必须表现三个关键元素,那就是背叛、爱情、弑亲。这三种关键元素不仅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本意,也是促使哈姆雷特成为延宕王子形象的关键因素。这种跨时代的母题意义和全人类性的普遍现象,引人深思。

  这种互动体系中的教学行为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的热情,更有助于以文学理论知识为原点的其他知识体系的辐射性学习,并且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时常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课堂活动的行动元,从而在参与和互动中更好地完成文学理论课程的学习。

构筑文学理论教学的互动空间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学 教学 互动 理论 空间 构筑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