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道德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道德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有效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7

道德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有效性研究

  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而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感情真挚的范读,不仅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手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情景。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教会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感知思想内容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具备指导学生朗读的技能,平时我们在看一篇文章时会受到感染,但一旦读给旁人听,却不一定能感染听者,这就是朗读能力在起作用。同样一篇文章,由不同教师讲授,就可能因为朗读能力的差异受到不同教学效果。教师范读是时空艺术,一种听觉的美感,一个不会朗读不善于朗读的语文教师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呢?

  二、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及兴趣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读书还处于起始阶段,有很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效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教师范读时,学生视其人、闻其声,可以直接领略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和速度等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何况,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学生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

  1、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能力,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到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听教师读书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说:“每当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是一种很好的享受。”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示范朗读尤其必要。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要留心学生的面部表情,或微笑,或皱眉,或点头,或凝思,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表情再作课文深层次分析。在教学新课文时,教师先行示范朗读,读得好,读得很生动,学生听了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急切情绪,读书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范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的影响力,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断地提高读书的兴趣。范读,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我们都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我们读到情节的矛盾点时,心里就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下面出现的结果与我想的是否一样。这种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预测和设想,就是阅读期待。阅读期待可以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向往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我一人分饰多种角色进行范读,我一会儿是兔妈妈,一会儿是小白兔,一会儿又是小黑兔。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果真该学生们自己练读时,一个个兴趣高涨,读的不亦乐乎。

  2、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一字一句的朗读,不读错字,不加字,不减字,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与作者,与课本进行心的交流,都可以交付朗读来完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加以朗读实践,朗读水平就会不断得到提高。范读,在倾听中学会读书。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限,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多通过示范,以期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初读效果。比如:在读《春笋》这一课时。最后一句“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通过老师的范读一下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读到最后一句时,一声比一声高昂,要读的有节奏感。在学习《雨点》这首儿歌时,我通过范读让孩子们感受到,“睡觉”的安适;“散步”时的悠闲自得;“奔跑”时江河奔腾向前的姿态;“跳跃”时雨点的欢腾。

  3、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内容感悟。强烈丰富的语感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特点,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范读,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受到强烈的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范读出于教师的口,入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

  那么是否所有的课文都有必要教师范读呢?其实不然,这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范读。

  教学生读课文,一要让他们读正确,二要让他们读好。教师范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为此,教师事先一定要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和文章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教材、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范读准备,包括要选好范读内容和把握范读的时机。

  当学生学习新课文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内容,加上一些字、新词,要很好地读下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有些课文虽然能读下来,但对中心段落或重点部分读不好?,因此,要具体地了解哪些课文容易读,哪些课文学生读起来有困难,要确定好指导的重点,做好范读的准备。教师通过课文朗读示范,应能够化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疑点,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丰富他们的感受体会。在范读时,还要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包括使用好普通话,注意词句连贯,把握对话语气和读书姿势等。教师要认真备课,自己要先把课文读熟,读好。再利用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学好,并引导他们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语气、语速、语调等技巧,把课文读正确,读出感情。   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好的文章,在不少情况下需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作恰当的艺术处理。在这方面,学生的认识和提高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的朗读示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提高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水平和能力。因此,教师的范读,不可少!

  三、范读有助于教师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范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有“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异曲同工之理。教师范读,必定要做到正确、流利,最好要有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深层内涵,深刻体会文章情感,甚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桂林山水》一文备课时,我发现介绍“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两段文字中“啊”共出现六次,而且都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的。众所周知,“啊”由单元音a构成,可作语气助词和叹词。作语气助词时,用于句子末尾,读音受前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的影响而发生一种连音变化,据此,这六个“啊”的读音分别是:(1)“漓江的水真静啊”(nga);(2)“漓江的水真清啊”(nga);(3)“漓江的水真绿啊”(ya);(4)“桂林的山真奇啊”(ya);(5)“桂林的山真秀啊”(wa);(6)桂林的山真险啊”(na)。课堂上,当学生把这六个“啊”一律读作a时,我适时范读,并让他们注意听我的朗读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了“啊”的音变,一经点拔,他们不仅抑扬顿挫地读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而且知道了有关“啊”音变的初步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范读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选好范读的内容,把握范读的时机。哪篇课文宜教学开端全篇范读,激发学生对课文浓烈兴趣,对课文留下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哪些范读应是在课文中间,给孩子指点迷津,教师要心中有数。

  四、教师的范读也是渗透美感教育的一种途径

  培养学生美感,教师富有表情的范读是个较好的方法,有些课文感情深沉、韵味浓厚,单凭视觉往往限于皮毛,难得真谛,必须辅以声音外形。汉语普通话以元音为主,响亮悦耳,声调平仄交错,加上嗓音变化,能把无声文字读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或深沉委婉,或欢畅愉悦,或豪迈悲壮,使学生在听觉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一篇好文章,通过范读,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受到美的教育。范读,在情境中受到熏陶。学生要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才能实现和作者的心灵以及情感的交流。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很难进入这种境界时,教师的范读就是最有力的引导。

  总之,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美得享受中理解文本,与文本实现真正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若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使之读有榜样,定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不断提高读书质量。

道德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有效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 教师 研究 有效性 有效 道德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