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7

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1-0119-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交流活动也日渐频繁。社会对外语复合型人才即能熟练运用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的多语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现如今,学好第二外语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等院校中,日语依然是第二外语中最受欢迎的语种。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日本动漫、游戏等流行文化的高人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日语学习的队伍中来。据统计,目前国内学习日语的人数达到68万人,除英语外,日语是学习者最多的外语语种,同时也是诸多英语专业学生首选的二外语言科目。

  但是,高校普遍设置的二外日语授课时间短、内容多,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滞后。这一系列的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对日语学习重视不够、敷衍了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二外教育的发展,因而,找出影响日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第二外语教学的现代化特色,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日语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日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记忆困难

  学习一门新语言,就意味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需要日积月累的反复加强。每一个日语学习者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有时通过某些强刺激记住的事物,可以长久保持。比如,在考试时没有回答上来的问题,某些自己感兴趣想了解的日语单词或话题,通过某种契机可以达到深刻记忆。而有时对某些单词或语法,即使多次重复记忆还是会经常遗忘,甚至由此渐渐导致学习者对自己的记忆水平产生怀疑,误将这种遗忘认定为自己没有语言学习天赋,从而失去学习日语的信心。

  另外,日语语法具有极其严密的“文语语法体系”和“口语语法体系”之分,其用言变化多样,助词、助动词的复杂,加之惯用型数量多,敬语的存在等。这种语法体系本身就为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日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交际摩擦。这些困难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畏难、厌烦的情绪,教学效果难免会受到影响。

  (二)语感形成困难

  语感是比较复杂的心理机能,也是外语能力的潜在表现。这就如同篮球运动员要有“手感”,音乐家要有“乐感”一样,使用语言也必须具有语感。例如,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以下场景:日本人返回家中时,都要向家里的人道声「ただいま」;饭前,日本人总是双手合十在胸前,低头说「いただきます」。在学习和使用这些语句时,脑海里能够浮现出当时的画面,甚至能回忆起电视里说这句台词的人的表情、语调、态度,从而找到这句话的语感。但实际上,教师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向学生展示这些生动画面,大部分学生只注意到语言的结构、意义,很少会主动地注重这种语感的培养。

  再者,作为母语的汉语也会对日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在语音上,汉语发音时的舌位和口型,会导致日语的发音错误;在词汇上,主要体现在对日语词义概念的误解,即容易对与汉语形近意异的日语词汇释义错误;在语法上,汉语与日语的语序存在明显不同,学习和使用日语过程中,极易受到母语干扰。加上长期以来汉语习惯性思维的影响,造成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提取、利用自己的日语知识。特别是当把日语思维纳入语言交际活动中时,就更加难以兼顾语感。而语感不能生成,我们对语言的应用就会有似是而非的感觉,由此导致语言应用时缺乏自信。

  (三)高分低能,交际困难

  英语专业学生一般在大三时开设第二外语,在有限的三个学期学习中,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将来的谋划,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有些同学只为修满学分,学习自觉性较差;有些学生则是对日本文化产生兴趣,初期信心高涨,一旦学习受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学生出于将来就业的考虑,希望多一门外语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有些学生则是以研究生考试为目标,这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在日语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日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低下,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为了追求分数擅长做客观性试题,成了考试的机器。这就造成了学生不会用日语表达,成为了“哑巴式日语”。

  同时,二外课时普遍不足,三个学期总共不足200学时,学生人数较多,加之二外教学的传统教法是重语法,轻运用,没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性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语法应试能力尚可,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弱,基本上无法和日本人进行日常交流,语言交际困难。

  二、对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科学、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日语知识的记忆

  1. 讲解要生动易懂、避免枯燥。教师在词汇讲解时,不仅要侧重词语本身的意思,同时要重视词语带来的文化意义。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录像进行生动说明,并将词语背后反映出的日本文化详细介绍出来。这样不仅增加学生对词语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词汇生动地记忆下来,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日本文化有新的认识。例如,在讲到「?」一词时,可以介绍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代表了日本人。

  2. 加强感官协同记忆训练。对于抽象、枯燥的日语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赋予其生动的意义,从语音、语意的角度对其展开丰富的联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首先,形象联想记忆。把学生已知的形象与日语词汇结合起来。比如「?」一词,从读音上想象打开雨伞时发出的“咔撒”的声音,从字形上联想“一把大伞下面有四个人”,这样记忆对初学日语的人来说是很有效的。其次,谐音联想记忆。由于日语词汇中包括汉语式词汇和外来语词汇,对于有汉语和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谐音联想记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乾杯」的日语读音为「かんぱい」(kan-pai),「便利」一词的读音为「べんり)(ben-li),通过音读即可迅速记住这些词汇。   3. 培养学生复述回忆习惯,保持记忆。培养学生复述习惯方法有很多,在课堂上,让学生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语、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句、复述老师对重要词汇所做解释中的关键词或句、用自己的话复述词典对词汇词义的注释等,不断进行回忆训练。回忆能够调动学习者自我参与意识,促进积极思维,使注意力集中到以前没有记住的地方,避免反复背诵时平均使用时间和力量的这种被动学习弊端。

  (二)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思维理解运用能力,培养语感

  1. 进行日汉对比,排除母语干扰。日语思维形成困难是指学生想用日语表达时,常常不自觉地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脑海里用母语思考一遍,然后再寻找相应的日语词汇来代替。经常使用汉语式日语的表达方式,不利于日语语感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日汉思维对比。比如在学习初次见面的场景时,除了介绍日语的固有语句外,身体语言也是有必要说明的,这其中就有中国人很少用的“鞠躬”。在受到别人夸奖时,日语必定是谦虚地进行回复,与汉语不完全一致。在被询问去向时,日语通常是暧昧地回答一声“去那里”,这与汉语思维有着很大不同。通过这些对比,使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慢慢形成自己的外语思维模式。

  2. 训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日语思维简单地说就是用日语思考。如果不能够形成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则会直接影响语言交流的速度和表达方式的准确性。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说出来的,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语境导入语法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同时以课堂交际活动为契机,使学生具体体会到在哪些语言环境或情境中使用该语法点。理解运用能力不断增强,日语语感渐渐形成。

  (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1.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讲日语。语言交际困难通常是不愿意或难以与他人用日语交流。或是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开口;或是担心被笑话,没有勇气交流;也有人自认为学得好,觉得与他人交流对自己的学习帮助不大。众所周知,学习外语要有勇气,勇于实践。为了使学生敢于开口讲日语,教师要不断鼓励,在他们讲日语出现错误时,不要立刻打断他们的讲话,在其讲完后,用委婉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语言场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替换、模仿课本所学内容,锻炼学生主动讲日语。

  2. 听说为主,语法为辅。传统的二外日语教学侧重语法的讲解,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但是现在社会用人单位对外语毕业生的要求不单单是局限在能看懂的程度,更重视其听说译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大听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死讲课本。教师尽量用日语讲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多听磁带、广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3. 积极创造场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环境对日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外课堂上,首先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用日语讨论一些对比话题,如:携???の良い所と?い所(手机的优点和缺点)、バスとマイカ?の同じ所と?う所(公车和私家车的相同与不同)等,利用这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物作为话题,调动大家的活跃度。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这个“舞台”,将一些课文内容编作情景剧来演出,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表演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能力将得以提高,交际水平也会不断上升。

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改革 方法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