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核心价值观探析论文

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核心价值观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9

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核心价值观探析

  关于大学,以下两种说法常为人称引。其一,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二,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者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这两种说法各有侧重,本质相通。前者强调“大学精神”所在,即大学教师就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后者强调大学核心功能所在,即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师的永恒使命

  高等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高校教师应秉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培养或引导高校教师树立符合时代需要和大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自己如何处理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需由不同主体探索、思考和把握。至于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途径、主体等问题有必要先作探索。

  关于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述,即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思想行为、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创业创新等不同层面,不是任何单一主体所能完成,甚至其中每一个层面,也不是任何单一主体所能完成。陶行知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已经从“学”、“行”两个层面对高校教师所应当承担和践履的功能作了很好的说明,这就是说,教师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当然主体,其人才培养的形式,绝不能单纯局限在知识技能传授这一层面,更要通过自己的立身处世、言行举止来给予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召。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主动承担起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这里有两个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问题,其一,大学的三种主要功能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并且紧密相关的。当前部分高校简单粗暴地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割裂开来,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将自己应该承担并践履的职责局限在单个方面,从而忽视其他方面,特别是忽视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应承担的职能,这显然是对于自己特定身份的误读。其二,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用市场来衡量,不能简单地用就业率、就业后薪酬水平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就业率,现在已成为高悬在很多高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不少高校或专业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忧心忡忡。就业率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不容忽视,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更应该从入口关和出口关两个方面来考量。近年来,由就业大战导致的生源大战愈演愈烈,名校、强校费尽心思吸引高素质生源,而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名校、强校所培养的学生却也时常传出跳楼、自杀、杀人等负面新闻,这不得不引起值得我们深思。高校的人才培养,要让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想品质都得到提升,无论是其过程或是结果,高校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参与到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师的专业依托

  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高校招不到学生,对教师的需求肯定低。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漠视学生诉求,不善待学生的现象,在高校教师群体中仍时有发生。诚然,高校教师也有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生活的种种压力,但并不是正当的理由。高校教师不仅仅是普通的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有较强的专业和理想发展诉求的特殊群体。科学研究、专业认同感与学科归属感是这一群体共同的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学科、专业还是科学研究,脱离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一切都是空话。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专业的设置。尽管单纯以就业率考评人才培养质量并决定专业的存亡,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毕竟,人才培养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学科专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学科归属感、专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了这张皮,高校教师也当各尽所能。这是就浅层次来看待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相长”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

  从深一层次来看,则人才培养未尝不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历史经验证明,人才培养过程是科学研究、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灵感之源。“教学相长”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同学科,不同个体在科学研究或专业发展上各自特殊性,但在教与学、信息的传达与接收、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接受过程中,更容易激发丰富的联想和创造,发现创新性的课题,训练思维与应变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礼记?学记》有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从而学与教两个主体都能实现对于既往知识的超越。因此,我们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教学相长”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即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来理解,而应将其提升到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的层面,在教与学中,实现双重主体的提升。

  四、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实现

  高等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其“产品”归根到底“人”,是能够体现教育效果的“人”。无论是专业知识、专门技能,还是思想品质、创业创新能力等,都要体现出与刚进大学校门时“不一样”。这是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产品”,这同时也是思想文化、知识科技,乃至人类优秀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是建设和发展高等院校的重要目标,从本质上说,也就是高校教师的价值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建基于此,才能真正实现其终极目标和崇高价值。

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核心价值观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培养 发展 价值 基石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