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人性假设观下的网络嵌入性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论文

人性假设观下的网络嵌入性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2

人性假设观下的网络嵌入性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人性假设与网络嵌入性

  (一)人性假设

  人性即人固有的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所在,假设即公理性假设,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检验得到的论断。对于人的基本假设有如下三个:

  第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人都是利己的,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后,美国社会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缺乏雄心壮志,以自我为中心。“经济人”的假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利,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致力于追求经济和物质利益;(2)理性,人有较好的知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自身需求做出判断,从而最大化的满足所追求的利益;(3)“经济人”的灵魂: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下,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无意识且卓有成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是既包括自然属性也包括社会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社会人”由美国管理学家埃尔顿?梅奥针对“经济人”概念提出的,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不仅追求经济利益,也追求社会关系或者说是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满足,同时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通过关系为纽带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总之,社会人有利他性,为满足自己的人际关系需求,人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责任。

  第三,“复杂人”假设。薛恩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复杂人”假设。认为人是复杂可变的,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动机和行为也是复杂可变的。“复杂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与人是不同的,二是同一人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将人看成是复杂的,就要用权变的理念处理问题。

  (二)网络嵌入性

  社会网络又称社会关系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发生存在的一种纽带。嵌入主要是指社会网络对个体的经济行动的限定与形塑。而嵌入性便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中影响或决定行为主体的行动和收益的结点。即社会网络是作为行动者的点以及点与点之间的线的集合,而嵌入性是网络中线与线的交点的集合。社会网络和嵌入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社会网络是嵌入性的基础,社会网络是资源的载体,只有社会网络存在,行动者才能嵌入到其中获取资源。其次嵌入性构成社会网络,资源的嵌入维持和扩大社会网络,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决定了社会网络的强度与广度以及资源获取的效果。网络嵌入性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个体以关系(地缘、亲缘、业缘)、信任、互惠等形成承载着各种资源的社会网络,并在其中获取相应的、需要的、可预期的资源。

  二、人性假设观下的网络嵌入性

  (一)“经济人”观下的网络嵌入性

  “经济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社会网络是资源的载体。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经济人”会嵌入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嵌入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以第三方为“桥梁”,将行动的双方联系起来,网络参与者之间连接程度越高,资源越容易共享。关系嵌入可以分为强关系与弱关系,通过亲缘、朋友、同事等所形成的强关系在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而弱关系作为连接资源的渠道,在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具有广泛性与延续性。一般认为,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嵌入在网络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例如,A与B有强关系,而B与C 有强关系,同时C有A所需的资源,A便可以通过与B的关系得到C的资源。在这一关系中,A与C具有弱关系,而B是A与C的桥梁,A与C通过B得以联接,并相互补充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共同创造新的、有价值的资源,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社会人”观下的网络嵌入性

  “社会人”更加注重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爱”的满足,而信任在社会网络的构建和维持中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具有不安全感的弱关系的两个行动者,为了抵御外部的威胁,满足自身的群体性需要,如保护、关怀、依赖、支持,会倾向于结成稳定可靠的强关系。双方通过加强联系即增加行动者之间的线,扩大网络密度和广度,信任便嵌入在扩大化、紧密化的社会网络中。信任要求行动的双方相信对方有合作的诚意,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表明自己愿意为对方提供对方所需、承担社会责任。强关系建立以后,行动者对对方的能力、品质等较为了解,在此基础上双方相互影响,相互提供信任感和安全感,不断地加强和扩大网络的连接。总之,通过信任的嵌入,“社会人”构建起社会网络,满足自己的人际交往需求、组织保护需求、社会认同需求。

  (三)“复杂人”观下的网络嵌入性

  在“复杂人”的假设下:人具有独特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价值观、能力、需求有所不同。为了满足这种复杂化、广泛性、即时性的需求,“复杂人”需要建立和嵌入社会网络。以人的发展历程为例:婴幼儿时期生存为主要需求,而婴幼儿不具备独立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只有通过家人网络才能满足自身需求;到了青年期,人获取知识、谋求生存的能力得到发展,独立、求知、交往等需求日益凸显,这时人就需要嵌入到亲朋、学校、社区等各种网络,在网络中寻求各种资料以满足成长的需求;而到了中年期,人为了获取生产生活资料,满足爱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嵌入各种社会网络中,调整和完善网络结构,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提高网络的密度、增加结构洞的数量,建立起强关系和弱关系交错的社会网络,在网络中满足各种需求;晚年期主要以适应晚年生活为主,为了安度晚年,人要在家庭、社区等网络中寻求关爱、尊重,消除孤独感、恐惧感。   三、人性假设观下的网络嵌入性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一)网络嵌入性对社会工作者处理案主问题的启示

  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社会工作者在处理案主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案主的独特情况,在特定情境中理解案主的行为。案主总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中,其行为与背景和网络有着极大的联系。迪马乔指出,“特定的行为总是处于一种既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的,不同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类似性,这便是嵌入性理论的重大发现”。

  网络嵌入性表明影响人的因素是多元的,案主的行为与事件、环境以及案主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案主、事件、环境三个节点及其连线构成一个网络,网络密度越大,案件便越复杂,对案件的理解也更为谨慎。案主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人性假设中某一占有优势的假设),即价值嵌入案主;案主所遭受的事件直接导致案主的行为,即事件嵌入行为;事件当时的环境影响行为主体对事件的理解,即环境嵌入事件。由此可以看出要正确理解案主、发现到案主的问题所在,并帮助案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就要对案主做出充分的假设,把整个案件放到网络中去考量。

  网络嵌入性还表明构建是多角度的,通过对网络构建的全方位分析,可以获得更稳定持久的社会支持。案主处在各种网络之中,并可以通过现有网络构建新的网络。案主的朋辈群体、同窗同事等强关系可以为案主提供可靠的支持,而通过强关系辐射出去的网络可以帮案主找到更多的支持资源。通过对案主网络嵌入结构与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到案主的优势与潜在机会;而通过对网络的运用和开发,可以帮助案主找到实际可靠的支持,满足案主物质、精神各个方面的需求。

  (二)网络嵌入性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

  社会工作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而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因此,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还必须将我国的国情嵌入其中,寻求本土化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第一是价值观的本土化,第二是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党的领导”和“人情社会”可谓是中国的特色。从价值理念上看,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导向。在这一背景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也要与这一主题相适应,既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又要“要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将“实践检验”、“寻求发展”、“立足群众”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不能仅仅照搬以个人主义为指导的西方社会工作,而更多的从集体主义价值观角度出发。这就说明我社会工作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新价值、新思维、新技能的开发,另一方面要深入到基层实践,不断地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检验和丰富理论。从工作方法上看,人情社会即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主要以人情作为交换媒介的社会,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感需要性、风险防范性、不正当求利性。这三种类型大致涵盖了“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追求目标,通过社会网络,实现人情交换,追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满足不同阶段的需要。人情社会的现实决定了大部分资源都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获得,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要考虑到人际网络模式的重要性,利用人际网络扩大社会工作发展范围、社会接受度和信任度,提高工作处理能力、寻求案主资源能力。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发展首先是要接受“人情”的现实,认识到专业的发展深深的嵌入到整个社会习俗、社会约定、社会价值观之中,不能与现实社会相脱离;其次要针对“人情”社会的利弊具体开展服务,研究正确实用的专业工作方法,既要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又要达到促进社会价值发展的目的。总之,社会工作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在特定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之下寻求发展。

人性假设观下的网络嵌入性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假设 网络 社会 工作 启示 人性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