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论文

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1

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06-02

  一、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生成的场域及伦理学教学的价值指向

  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其生成和发展离不开日常生活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人类社会产生早期,落后的生产力是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境遇。在这样的生存境遇中如何开展生活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自然界作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使得人们惧怕和忧虑,尤其是自然界的各种灾难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生存),为了祈求生活(生存),以图腾、祭司、巫术为内容的对自然的敬畏活动构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是道德产生的最初萌芽,其目的就是要使得人遵守相应的规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生活的延续。另一方面,为了生活,人们需要开展最初的狩猎、种植等劳动实践。面对落后的生产力,群体性的劳动成为必要的方式。个体服从群体,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直接孕育出原始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使得人逐步摆脱了对自然恐惧的同时也瓦解了朴素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社会分工使得日常生活日趋复杂化,利益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出现了阶级、阶层和国家。面对复杂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要调节和平衡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矛盾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社会势必动荡不安,人的生活也无法正常开展。这时,道德逐步从原初社会个人敬畏自然、服从群体的样态发展为调节生活中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利益矛盾的样态。不管是敬畏自然、服从群体,还是人与人(社会)之间矛盾关系,都是不同历史境遇下人的生活所需。日常生活世界是道德生成的唯一场域,道德之所以产生源于人的生活的需求,道德之所以发展源于人的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离开了日常生活世界,道德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世界也离不开道德,道德从其产生时起,就担负着调节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和矛盾的角色,使得日常生活能够有序化,让人获得安身立命的生活(存)环境。道德的生活生成性特质使得道德超越了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层面进入主体实践的层面,道德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约束人的外在规范,更是需要人去履行并最终内化为道德品性的实践精神。道德只有内化为人的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才能发挥其功能。道德的生活生成性特质和实践精神本质使得以道德为对象的伦理学课程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要求伦理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的理论层面,还必须要探索将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心道德信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个个体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是伦理学教学的最终的价值方向。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出场:伦理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现今高校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道德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相脱轨的现象。这种脱离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教学模式使得伦理学教学日渐成为无关社会和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日常生活世界的出场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关注伦理学的教学形式而不关心实际的教学效果。受科研要求、教学考评等价值导向的引导,高校伦理学教师普遍关心的是课程上的完美形式和课后的科研论文,无暇顾及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上精美的PPT、语言完整的表述及课后的几篇论文成为教师伦理学教学的中心,而学生究竟有没有将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行动准则不再是教学关注的中心。其二,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脱轨。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脱轨,是伦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现今使用的伦理学教材侧重于从社会的视角出发来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往往强调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对个体微观生活中涉及的公平、正义、美德等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其三,教学方式与时代相脱节。尽管学界不断呼吁伦理学教学改革,但是以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直是伦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方式。灌输式教学无视价值去权威化的时代背景,教师单方面地讲授理论、灌输道德规范,无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最终让伦理学课堂陷入教师“价值唯我论”困境。

  “教材与生活脱轨、教学方式与时代脱节、关注教学形式而无视教学效果”使得伦理学课堂面临与日常生活世界相脱离的形而上学式说教的困境。当伦理学教材中还介绍着新中国成立时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时,改革开放后个性解放、主体性高扬已经成为道德生活中的主流;当伦理学教学过程依然是教师权威式的理论讲授和价值灌输时,价值去权威化的后形而上学时代已经悄悄来临;当伦理学教学还在关注教学形式的完整化时,国人的日常生活已经碎片化了,同样的道德原则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日常生活世界从伦理学教学中出场,使得伦理课堂中的价值“应然性”与道德生活的价值“实然性”的二分现象普遍存在。“应然”和“实然”的二分状态下产生出理论上的巨人和道德生活中的侏儒同时并存的双面人。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一边干着不道德的事情。甚至,不少学生对伦理学教学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持怀疑和否定态度。道德无用论在现今社会中蔓延。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人情冷漠、诚信缺失、学术剽窃等等道德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成。

  三、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   日常生活世界的出场让伦理学课程成为无关现实生活的理论说教。这种空洞的理论说教在浪费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陷入道德真空危机。让伦理学教学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现今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日常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空间,也是道德得以生成的源头,任何精致的道德理论在现实生活面前都是苍白的。“日常生活的平面,要比生产(如,教学)场合那个平面更加突出,因为人(价值)正是在这里被发现和被创造的。”如何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理论更新、主体间性的授课方式、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引导是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所应包含的内容。

  其一,根据生活世界的变化,加大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更新。道德的产生源于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的协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世界逐步丰富化,人与人(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化。必然会出现原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与现有的生活世界脱节的现象。如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相对落后,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被人使用,人的生活与企事业单位、人民公社捆绑在一起,因此,改造自然、服从集体成为生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原有的伦理学教材中关注较多的是奉献团结、集体主义等价值问题,但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腐败问题、价值缺失、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不断产生,这需要教师及时根据生活世界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思考,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完善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让伦理学成为与时代接轨并有效指导人行为的价值依据。避免因课程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陈旧,让伦理学教学陷入脱离生活的抽象说教。

  其二,改变不利于价值传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大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灌输式伦理学教学方式需要强大的价值权威作为支撑。如,中世纪西方社会的上帝是价值权威的典型代表。在绝对完满的上帝面前,人对戒律等道德准则往往会无条件服从。现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国人的道德主体性得到了提升。原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都会在人的理性思考中去权威化。在价值去权威化的时代境遇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让教师陷入价值唯我论的困境中,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不同方面,列出不同的授课主题,围绕不同主题与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适时进行价值引导和道德教育

  其三,加大伦理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变化,都是让学生能掌握理论知识和道德准则。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伦理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理论知识和道德准则内化为道德信念来指引个体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伦理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课堂上,从学生中已经出现的道德问题入手,让学生直接参与问题分析,对符合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不道德的行为加以否定;在课后的生活中,教师要改变上完课就走人的通病,经常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地给予道德引导。让课堂上的道德规范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指导日常行为的内心道德信念。

  四、总结

  伦理学作为以道德为内容的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与日常生活世界紧密的关联性。这种关联系源自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产生源自生活实践并最终指向调节人的生活。所以伦理学教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不断开展理论创新、改变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让道德准则真正内化为个体的道德信念,成为指引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价值准则。

理论联系实践:构建日常生活化的伦理学教学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 伦理学 伦理 构建 教学 模式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