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一般指在心理、就业素质和经济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的毕业生。我国每年将有近百万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面临就业难题,这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随着今年就业工作研究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如签约率较低,在择业时顾虑较多,签约较迟缓,在岗位选择时眼高手低,职业指导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关心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一)经济困难型

  这部分毕业生来自边远农村、城镇低保、单亲或孤儿以及由于家庭变故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只能自身奋斗,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到就业成本问题,因此在择业区域和范围上受到限制。

  (二)生理缺陷型

  由于自身相貌、身体缺陷或性别因素等而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的毕业生群体,他们在择业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心理困难型

  主要是指因种种原因产生信心不足、焦虑、怯懦等状况,致使其不敢参与就业竞争。这部分学生做事比较保守、不果断,在择业中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能向招聘单位充分展示自我,因此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四)学业困难型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等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并在毕业就业时遇到困难的毕业生就业群体。这类学生由于学业成绩差,补考、重修课程严重,无法达到学位授予要求,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而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求学生拿到两证才可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因此他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而被动放弃,于是这部分学生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五)女性就业困难型

  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等原因以及生养问题,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里直接标出“只招男生”的字样,这使得女性有了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女性就业群体的就业难的情况。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能力较弱,思想压力过大

  在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之间经济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在经济上的困难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心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由于物质条件困乏,处处感觉低人一等,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心理上的贫困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的应对社会上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竞争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在求职竞争中,困难群体害怕竞争,不敢冒险,在择业范围、择业方向上受到束缚,遇到挫折只会消极对待,无形中增大了自己就业的难度。

  (二)综合素质欠缺,竞争力不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综合素质优秀成为人才竞争制胜的关键。而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很大一部分来自边远的农村教育理念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这些地区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只会埋头学习,应对考试,在素质培养方面很欠缺。同时,困难群体往往性格孤僻,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沟通,长此以往,自身的全面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体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而用人单位恰恰越来越看重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力不够。

  (三)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家庭大多经济条件较差,几代人省吃俭用才供出一个大学生,因此,很多困难群体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想找到一份高收入又稳定的工作,来改善全家的境况。他们不愿意到基层、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一直盯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为了争取到大城市、好单位,宁可放弃其他就业机会,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这使得他们与许多机会擦肩而过。

  三、开展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要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首先要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帮助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迈出步入社会关键的第一步。

  (一)就业形势严峻,需要对就业困难群体加强职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到2014年,全国毕业生总人数已经达到727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那么,如何使就业困难群体在人才济济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合理而有效的运用职业指导教育是必经之路。

  (二)职业定位不准确,需要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目前,尽管很多毕业生已经就业,但与他们的初衷相比并不理想。有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有的专业对口但自己不感兴趣,有的企业及所在的城市自己不满意,等等。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确。因此,为了让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有明确的认识,在找工作时给自己合理定位,在求职前对其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四、高校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职业指导的建议和策略

  (一)优化职业指导队伍结构

  大多数高校职业指导的实施者是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学院就业辅导员,而大多数的就业指导人员的就业意识只停留在理论及传统观念上,没有实践、没有新知识的引入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各高校需要定期召集就业指导人员交流讨论,输送专业人员参加相关培训,从而提高高校职业指导水平,优化职业指导队伍结构。

  (二)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在整个大学阶段,通过分阶段的职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困难群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大一阶段,对大学生困难群体进行职业理想的规划。通过职业指导分析,让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如何能够在这些职业中取得成就。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困难群体在大二、大三期间重点培养这些技能。另外在大四阶段的职业选择之前,引导大学生困难群体撰写个人档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职业生活。

  (三)努力帮助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很集中,都想着到大城市、大企业就业,盲目从众,忽略了其他城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就业困难群体,正视当前的就业形势,抓住就业机会,转变原有的就业观念。另外,通过职业指导对学生自身和职业前景的分析,促进学生将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善“有业不就”的现象。

  总之,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顺利就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高校的声誉。要认识到毕业生困难群体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使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论文搜索
关键字:毕业生 毕业 就业 困难 指导 群体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