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9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是军校公共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军校学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的各种思潮的渗入,军校大学生的思想比过去更为活跃,这对军校教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抽象,学员普遍反映不好理解,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多数千篇一律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多年来,教师授课总是把学生当做被动听课的对象,采取填鸭式教学,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怎么引导学员提高兴趣,帮助学员克服难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主动性以及针对性,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

  影响马克忌主义教学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的“僵化”、“老化”和几十年的一贯制。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教学有魅力,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课堂生动活波,有逻辑性,有现实感,有理论深度,旁征博引,用理论去征服学生,而不是板起面孔去训斥学生。

  首先,增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讲解,用马克思主义原著充实马克思主义教学。军校学员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兴趣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课程与高中的政治课内容有所重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并熟记于心了,虽然大学课堂里讲授的内容无论是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增强,但还是很难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在讲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引导或带领学生阅读、学习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经典文章和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等。要让学生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不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就像士兵没摸过武器一样,既缺乏直观感受,又没有实践过程。

  其次,注意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丰富马克思主义教学。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深刻的分化,经过这一分化,不仅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产生了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19世纪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获得的巨大发展实在没有理由不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我们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无视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的发展,而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所做的结论,那么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就会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马克思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今天我们的教学必须反映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

  再次,关注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使马克思主义教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我们目前处在一个伟大的和平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对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同时,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人生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非道德主义泛滥以及由此给军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新的变化。

  因此,因循守旧,就会使马克思主义教学枯燥无味。马克思主义教学必须结合现实中提出的新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道德构建、可持续发展、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异同、文化冲突等问题,只有在课堂上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增强军校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才能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认识。

  二、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理论思维的兴趣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与注入式相对立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我们检讨传统的教学思想,重新认识教学主体和教学双边关系,建立教学互为主体、能调动教学双边积极性的教学新格局。开放启发式教学要求加强双边活动,调动教学双方约积极性、创造性,使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密切配合的态势。

  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要提倡教学双方平等的理论与争鸣。主要途径有讲授、设问、提问、对话等。每一节课教师的理论讲授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设问、提问、对话等。这样,既能达到传授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又可以巧妙地解决学生连续听讲的心理疲惫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设置一种接近现实的情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辩论,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调、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所选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多媒体材料。比如,联系立法听证、问计于民以及领导与网民“直聊”,说明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再讲“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唯物史观就显得容易多了。又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比如讲“树立正确价值观”时就可以结合“五一二”大地震中大量感人材料,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还有在讲规律的客观性时,既可引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古语,也可以导入1998年大洪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对相关原理印象极其深刻。   (三)影视教学法

  影视教学法是一种富于创造性、充满时代气息、效果良好的现代教学方法。将影视导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比如给学生放映《天那边》、

  《大爱如天》、《士兵突击》、《奋斗》、《喜玛拉雅》等影视片,从学生观看影视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情绪以及在观后感中表现出来的真挚感情和独到见解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受到的震撼和激发是常规教育方法所无法企及的。当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影视资料选择标准应从教学目的、思想内容、技术因素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影视资料要贴近原理主题,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作为教学影片的选择依据;第二,影视资料要体现时代性,内容健康积极,富有时代内涵;第三,影视资料要反映生活本质,思想寓意强,能够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等。

  三、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员学习效果

  很多学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效果评价,往往采用考试方式和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考题的范围就是以背诵课本上的条文为主。针对这种情况,学生的策略就是死记硬背。

  谁背得熟,谁就能考高分。然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不在于背熟几个条条框框,而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理解把握,潜移默化的渗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教师应该推动学校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兴趣。

  (一)改革考试方法

  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也可以由教师各自自行命题,进行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但最好不要使用试题库,因为一旦制作了试题库,学生就会知道,不用认真听课,只需临考前背熟课本上或试题库里的基本内容即可,就不会认真地去看书,不会认真地听教师讲课了。而且,教师由于受试题库的限制,只能讲试题库里规定的那些内容,无法有选择地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影响到教师授课的效果。这样,所谓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兴趣就失去了应有的前提,无从谈起。

  (二)进行平时成绩评价

  教员不仅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考察其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行平时表现的考核,以检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论文考核,这是课程学习最重要的考核方式之一。作为课程论文考核,除了在内容方面应该有所要求之外,如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性思考等,在形式上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如最少字数,最少的引用文献等。

  (三)第三,实践教学成绩评价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学习中,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为他们适时地参加实践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顿感自身理论素养的欠缺时,反过来又可以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更加积极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只要教员的实践教学指导有方,安排得当,学员一定能够付诸积极的行动。为了使学员的实践教学行为得到确定的评价结论,教师应该通过检查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准备、出勤、调查问卷、交流发言、调研报告等,把这些作为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的基本依据。

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主义 提高 思考 马克思 马克 教学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